在上海戏校培养的第五代昆剧传人不久将进行他们首次的公开亮相——通过4年的学习,这批学生已经学会了30多出昆曲传统剧目,而他们的计划,是在升入大学之前能够掌握100出剧目。从7月3日开始,“昆五班”学生将在上戏剧场和逸夫舞台演出三场“雏凤清声”昆曲经典折子戏,这是他们入学4年后首次在上海集体亮相。
就在不久前的上海昆剧院30周年活动上,被称为“昆三班”的上海昆剧第三代再一次和他们的老师们集体亮相,张军、谷好好、吴双等青年演员们以他们日益成熟的艺术表现和渐趋火暴的观众影响,正式接过了上海昆剧的大旗。
时光荏苒,就在下个月初,上海戏校培养的第五代昆剧传人也将进行他们首次的公开亮相。从7月3日开始,上海戏校“昆五班”的学生们将在上戏剧场和逸夫舞台演出三场“雏凤清声”昆曲经典折子戏,这是他们入学4年后首次在上海集体亮相。
建国后,上海戏校一共只招收了5届昆剧班。由于历史的原因,昆二班和昆四班都没有能形成太大的艺术影响。而此次的昆五班,寄托着太多关注昆曲艺术发展的人们的希望,不仅因为他们是时隔20年后昆剧艺术又一次大规模地招收学员,更因为他们是昆剧培养史上第一批本科学历的学生。4年前招生时,60名百里挑一的优秀生源让“昆大班”的老艺术家们乐不可支,而面对即将到来的首次汇报,关注的眼光更是殷切。昨天,连国画大师戴敦邦都赶到发布会现场,亲眼看一看这些上海昆剧界的第五代传人们,大家都寄希望于这些孩子,将来能够让昆剧艺术走得更远。
上海昆剧
半个世纪不会断层
1954年“昆大班”招生时,当时还是华东戏曲研究院的上海戏校昆曲演员训练班的一纸招生启事,吸引了全国6000个10岁左右的孩子。“昆大班”的艺术家们当年都是从近千人之中脱颖而出,在传字辈艺术家的教授下学习昆剧。而1986年上海戏校第三届昆剧班招生时,60名学生同样是从几千人的生源中百里挑一。
2004年“昆五班”招生时,因为时代的变化,戏曲招生成为普遍的难题,为了争取最好的生源,上海戏校第一次招收了10年制本科学历的昆剧演员,并且其中6年中专的学费实行全免。当年,全国有4000多名应考者报名昆曲班,“昆大班”的国宝级艺术家们亲自把关,精挑细选了60人,这批“昆五班”的学生,也由此成为目前全国昆曲界最小的学员,平均年龄只有14岁。
因为生源良好,“昆五班”的孩子个个都有较好的天赋和条件,据上海戏校的老师介绍,目前,这个班生旦净末丑文武行当都很齐全,并且参加全国比赛的获奖率在全国都位居前列。甚至电视剧《红楼梦》的少年宝钗,也相中了班上各方面都很出众的闺门旦学生李沁。
“再过6年,这些学生就可以整体接班。那时候,张军这一批上昆的台柱也还40岁不到,这样的人才梯队,可以保证上海昆剧界在半个世纪内都不会有演员断层。”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徐幸捷表示。
10年学满
100出昆剧经典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3位“昆五班”的学生现场表演了《酒楼》和《琴挑》两折,学生们青春逼人的台风和像模像样的表演让在座的老师颇感欣慰。戏校的老师介绍,通过4年的学习,这批学生已经学会了30多出昆曲传统剧目,而他们的计划,是在升入大学之前能够掌握100出剧目。这个数目甚至大于当年昆二、三班在戏校9年学习的剧目。而据《上海昆曲志》的统计,当年传字辈共能演出折子540出,“昆大班”从艺50年来共演出了247出传统折子戏。到了“昆三班”,则传承了128出传统折子戏。“昆五班”的学生们,在昆曲剧目的传承上,有着艰巨的任务。
为了让“昆五班”的学生能够得到最好的培养,他们的主教老师几乎都是上海昆剧界最顶尖的艺术家,除了“昆大班”的名家们,北方昆曲院的乔燕和和苏州昆剧院的黄小午等名家也都受邀而来,亲自为这些学生开蒙并且手把手地亲授曲目。
昆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王芝泉是当年“昆大班”的一员,被人称作昆剧“武旦皇后”。作为当年“昆三班”的班主任,她花了整整17年,培养了谷好好等全国一流的刀马旦。如今,67岁的王芝泉又重归“严师慈母”的形象,培养起上海昆剧的第五代传人。而隔了20年再培养一代学生,昆大班的老艺术家对这些孩子们更为疼爱和珍惜:“现在的学生比起当年‘昆三班’的有很大不同,他们更活跃,家境条件也相对更好,虽然有些时候难免偷懒,但是他们大多很努力。我的武旦组学生每次上课都要提早一个小时做准备,四个小时的课都要站着练功。学戏很苦,但孩子们都很懂事,也体谅我的严厉,我从心里喜欢他们,希望再过6年,他们每一个都能站在台上成为独当一面的好演员。”(记者 潘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