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魔巴祈祷的吟诵,神奇木鼓与苍天的对话,令人敬畏的芒锣之音,震天动地的蜂桶鼓声,柔情似水的男唱女歌,热火朝天的打歌圈舞……多媒体打击乐剧场“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日前在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首演。
结合多媒体声像技术来展现演绎佤族村民原生态文化风貌的“多媒体打击乐剧场”,是一种国际首创的音乐会表演形式。此次上演的“司岗里的呼唤”,分《苍》、《动》、《进》、《和》四个乐章,全长约55分钟,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以云南佤族原生态音乐为基础,结合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及多媒体声像技术创作而成。
佤族人聚居的沧源地区物质资源十分贫瘠,甚至吃饭都很难保证,但音乐资源却极丰富。诞生于沧源的“司岗里”本意为“葫芦”、“山洞”或“孕育期”,它是佤族的创世史诗,是佤族人民创作的许多关于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中最流行的一种。
据介绍,创作此次作品的作曲家在上海市政府及上海音乐学院下拨的“创作基金”支持下,走遍了沧源地区,收集了大量当地村民的演唱。作曲家希望在作品中挖掘打击乐的“本真主义”表现潜力,展现人性本真及天地人和的精神风范。
早报记者还了解到,滇沪两地将从2008年开始为期三年的合作,整合滇沪两地的文化艺术资源,加强共享。上海音乐学院和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将在昆明建立“滇沪合作云南民族艺术研究开发交流基地”,在率先启动的研修班项目中,上海及港台艺术管理专家将结合云南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开拓云南文化艺术产业管理。
(记者 安婧 实习生 朱珉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