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现在绝大多数中国内地受众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来排名艺术形态,毫无疑问应该是——电视、电影、戏剧。但在中戏执教导演系几十年的罗锦鳞先生看来,如今电影的问题远远多于戏剧。
“现在电影比戏剧还复杂,因为戏剧的观众面窄,成本也低,电影可以说是现在被电视冲击得最糟糕的,能为投资方赚钱的太少了。
实际上,电影导演们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占领各阶层市场,使尽浑身解数。被业内普遍使用的,就是为电影分门别类,这里指的不是战争片、爱情片这样的题材分类,而是层出不穷的文艺片、商业片、艺术片、非主流片等等。新一代导演喜欢这么为作品贴标签。
“这叫自己给自己挖坑往里头跳!电影作为新门类的艺术,它就应该既有商业性又有艺术性。这几位大导演们说搞商业电影,难道商业电影不用艺术性、艺术电影就不卖票吗?应该是两者兼顾。从好莱坞来看,两者是可以兼顾的,我们不能是给自己找托辞。”
虽然一提到那些“花费上亿”的大片,罗锦鳞先生既不欣赏又深感惋惜,但老先生不断尝试地在新一代电影市场里寻找希望。“《夜宴》就不多说了,但《集结号》真的很不错。我一把年纪都看哭了,还是买碟看的。很多内地电影都把‘真’就丢了。”
罗锦鳞先生也很少看香港电影,因为他觉得香港的演员谈不上表演艺术,除了梁朝伟和张曼玉。“香港演员没什么表演基础,被送到培训班,受一两个月训,主要看片子,创造性太少了。几乎是靠导演的镜头剪接完成。”
但罗锦鳞先生对好莱坞却情有独钟,认为好莱坞是将艺术性和商业性结合得最恰当。“例如美剧《Hero》,剧情的感染力多强,明知道是瞎编的故事,但还是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追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