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故意制造恐惧。当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人们会想起这些早已在大荧幕上重演过千百遍的巨大灾难。
在此,我们列出一些近年来知名的灾难片。我们尽量在这份名单中剔除了那些不着边际的科幻片,而挑选那些能真切反映灾难临头场景的电影,其中有英雄的拯救、人性展露以及种种对人类未来生存的忧心与凝望。在这些电影中,我们或许可以重新体验面对自然灾害时人类的渺小,与人性的伟大:面对无法抗拒的自然力,人类要渡尽劫波,唯有靠大爱相救。
地震篇
《洛杉矶大地震》
一名地质监测员在美国南加里福克亚州地质监测站观测时,发现了可疑的断层活动。经过地质局工作人员的核实和考察,证明了一场地震即将发生。地震学家克莱尔凭借多年对地震学的研究和大量的数据,认定近日内将有大地震袭击洛杉矶。她觉得应该尽快把这个消息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告知人们,使人们能够做好迎接灾难的准备。
克莱尔立即向上级请示。但因为克莱尔以前有过错误的预测,使人们陷入恐慌,所以这一次上级没有第一时间发布她的预测。一名新闻记者得知内部消息,紧急把大地震的信息通过电视告诉了人们。消息一经发出,洛杉矶变得人心惶惶,超市里发生疯狂抢购,机场简直变成了疯人院,交通堵塞。正当人们四处逃窜时,大地震来了!先是5.7级,没过多久又一次地震达到了8级,火光冲天,尸体横扫街头,洛杉矶在数小时内陷入了瘫痪。几十万无家可归的人们仍然受着地震的威胁。
《纽约大地震》
当一场大地震如梦魇般降临时,世界著名“不夜城”纽约摇摇欲坠,死去的生命、被拆散的家庭无法计算,人们在悲伤、惊恐与眼泪中挣扎。市长和一个建筑师不顾个人的安危和自己家庭受到的灾难,奋力拯救其他的人。
火山篇
《活火熔城》
一次大地震使深藏在洛杉矶地下深处的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浆流向天使之城的人口密集区,眼看一场城毁人亡的悲剧就要发生。担任处理这次危机总指挥的迈克,先是不相信会有火山喷发,后在地质学家埃米博士的劝告下,还是采取了撤离措施,他们先利用数百万吨空中降水来使来势汹汹的岩浆变成障碍物,阻挡了岩浆的流动。但突如其来的灾难还是在民众中引发极大的恐慌。路上流动的岩浆被堵住了,但它们实际上是流进了隧道,贯入地铁后,还会从地铁的出站口流入城市。
总指挥迈克采取最后一招:炸毁一栋大楼,迫使岩浆流入大海,全城最后得以被挽救。
《天崩地裂》
研究火山的科学家哈里在工作中痛失爱妻,四年后他又受命去但丁峰进行地震测试。他测试的结果是火山存在异常活动,有喷发的迹象。但他发出警告的意见为上司所阻。但丁峰小镇的镇长瑞切尔是个单身母亲,她正准备组织一个庆祝活动,因为小镇刚刚获得一个全美最佳居住环境奖。在这种背景下,谁也不愿相信火山即将喷发的事实。但是哈里秉承科学家的良心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就在疏散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火山爆发了。惊慌的人们纷纷逃离,但瑞切尔却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的女儿,哈里勇敢地挺身而出,驾车向山上开去,展开了一场拯救活动。
地球毁灭篇
《后天》(明日之后)
故事伊始在南极洲拉森冰川,一望无际的冰面,远处尽头的霞光。半分钟内横生变故。队员站立的地面蓦地下陷,深渊深不可测。与此同时,印度新德里开始飘雪;苏格兰平原下陷,都是很好玩的创意。东京,却开始下冰雹,全世界陷入逃避不及的灾难之中。科学家杰克与副总统进行了一段短暂而激烈的争论,杰克说:“自然环境是脆弱的。”副总统回答道:“可是不要忘了,我们的经济也同样脆弱”。根据杰克的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最终将导致一个匪夷所思却又合乎推理的结果:下一个冰河纪的来临。然而,别说科学家预测的是千百年之后的结果,即使杰克所预测的结果明天就会发生,在今天,政客和我们广大人民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去搪塞,敷衍塞责。
灾难到来时,高贵的人以高贵的方式死去;善良的人以善良的方式死去;勇敢的儿子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了他人;坚毅的父亲逆流而上,最终父子团聚;当然,还有同僚之间的友谊,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总之,充满一切可以让你感动与共鸣的商业因素。虽然是灾难片,但自始至终,《后天》都充斥着悲剧中的温暖气质。
《日本沉没》
“日本沉没”原是畅销的预言式小说,1973年曾被搬上银幕。这部原著及两次拍成电影所能引发的轰动,大大印证了日本人居于岛国时时刻刻的忧患意识。日本政府倾全力支持“日本沉没”的拍摄,出动防卫厅、陆、海、空自卫队、东京消防厅等机关,甚至还邀请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担任顾问,让影片出现的气象、地壳变化等问题更真实。
在这部电影中,地质学家深海调查,发现日本将在90天内沉没。片中出现8级大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啸等恐怖灾难场面,将日本人逼于绝境。电影过程中的灾难发生实在太频繁,让人觉得灾难简直就是个巨大无比的怪物,人类太渺小,根本没有还击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但《日本沉没》最终出现的拯救方式与好莱坞大片不同,依靠的元素是爱情,男主人公原本有逃离日本的可能,但他受爱情激励,潜入2000米的深海,引爆核弹防止日本继续沉没。
启示录
呼吁人们的“危机意识” 从1974年的好莱坞电影《大地震》获最佳录音金像奖开始,灾难影片就一直是好莱坞电影的重要构成之一。在大灾难中表现人类道义的传统,表现英雄式的拯救,似乎已变得老套。
除了用电脑特技获取观众的尖叫与震惊外,类似的大地震电影中也有一些深刻启示。比如《纽约大地震》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影片中的不少细节呼吁人们的“危机意识”:地震发生时,来自加州的小女孩在妈妈的帮助下,不仅可以自救,母女还在家中找到工具救助邻居。影片从侧面向整个社会的安全教育氛围敲响警钟。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尽管面临天灾,个人的努力与抗争显得微不足道,但在好莱坞巨制中,必不可少的桥断就是英雄个体的拯救。在人类灾难面前,依靠个体的拯救扭转整个人类的命运,尽管看起来好似天方夜谭,但总归是观众最希望看到的。灾难之中,人最需要的是信念或一种依赖感的支撑,人们最乐见的是英雄的出现。而在这些电影中也隐喻着一个道理:面对自然界力量的席卷吞噬,人类之间的相互守望、取暖,是唯一可以谱写出神话的动力之源;而奇迹的出现,就是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和他人的英雄,用千百个英雄个体的出现力挽狂澜。
警醒人们 思考人类未来 如何拓展一个灾难篇的新视角?近年来,好莱坞导演开始尝试新题材,不再是一场地震或火灾,而是攸关整个地球变化对人类命运影响的重大问题。这类影片在追求更逼真的特技时,也带有深深地反思,警醒人们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这类灾难片从气候变暖、核武器等角度谴责人类的种种行径。而人类是一个健忘的物种,虽然在大灾大难过后总得出很多教训,但依然很容易淡忘,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心理仍然弥漫着绝大多数人群。
(责任编辑: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