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特大灾难面前,上至国家最高领导人,下至普通公民,都伸出了一双双温情之手,一些媒体还打破常规,拒绝使用红色字体作为报头,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哀伤和同情,并尽己所能,让绵薄之力汇成涓涓细流,把同胞的赤诚之心撒向灾区。
5月19日,笔者看到,许多报纸的报头改为黑色,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滚动字幕显示为黑底白字,各大网站原本彩色的LOGO改为了黑色,显得肃穆凝重。
与此同时,国旗下降一半,汽笛鸣响,为逝去的灾民表达哀悼。当全国范围内娱乐活动停止的时候,整个群体背后的人际亲和力量得到张扬,而公民中的自发行为表达的力量,成为了我们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前进的力量源泉。
一切的一切,我们看到了热诚,看到了责任,更看到一种公共性自律。换句话说,在特大灾难面前,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可贵的公共性自律意识得到彰显,成为大家的下意识行为。在为遇难者和灾区人民抱以极大同情和关怀的同时,我们也应为所有公民身上闪耀的公共性自律精神感到骄傲,这样的精神足以支持我们达到胜利的彼岸。
人际亲和作用的重要性,在唐山大地震时曾得到有力证明。根据唐山震后的调查,唐山地震后曾有大量的的人参加了临时大家庭生活,临时大家庭成为灾民战胜灾害的生命之舟,而它的出现就是靠人际亲和凝聚而成的。
同样,我们也必须重视这次汶川大地震时亲和力量的发挥。首先,因为震后人的生存条件遭到破坏,使人们的需求层次降低,出现大体一致的需求倾向,在心理上促使人们相互接近与亲和;其次,灾后人们的情绪处于高度不安状态,强化了亲和需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高度不安状态下,人们的亲和需求会明显增强。灾后人们共度生活难关的需要,也强化了人际亲和需求。由于地震摧毁了人们原有的住房,使震前以家户为单位的生存空间开放,使亲和行为更容易为对方理解和接受,因而可以突破往常血缘、文化、经济、身份、性格等制约人际亲和的因素,聚集到一起共同生活。
包括唐山地震在内的各种灾害,之所以最终为人类所战胜,就在于人们能够在抗灾斗争中形成强大的群体力量,而这种群体力量的根源,就在于灾时人际亲和的强化。无数次抗灾的实践证明,在灾时特定的环境中,人际亲和会激励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抗御灾害,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在公共性自律之下,我们才能相互拥抱,相互取暖,共同走上众志成城的抗灾之路,并且会愈走愈宽!在灾难面前,我们都是负责任的公民,都是心连心、手拉手的公民!
让我们珍惜人际亲和背后的群体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