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里先生1926年11月出生,祖籍哈尔滨。1946年在东北文工团首演的歌剧《白毛女》中担任指挥,从此开始指挥艺术生涯。以后,秋里在《上甘岭》、《渡江侦察记》、《风暴》、《东进序曲》、《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狼牙山五壮士》、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二十多部电影里担任音乐指挥。指挥的合唱有《黄河大合唱》、《红军根据地大合唱》等。
竞报讯(记者李特)5月11日8时,曾执棒《东方红》并为《上甘岭》、《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狼牙山五壮士》等电影担任音乐指挥的著名指挥家秋里因肺部感染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82岁。
深居简出朋友多
当记者来到秋里位于和平里北街的住处时,有点诧异。这样一个著名的艺术家,还住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里,墙壁已经黄到看不出原来的颜色,陈旧的书柜里塞满了各种书籍,家里的角落里也堆放着很多边角已经泛黄的书籍。只在书橱的角落里放着一个小小的奖杯。如果不是贝多芬的半身小雕像,你根本无法把这里与一个音乐家联系在一起。
自从秋里逝世的消息在网上公布后,秋里家的电话就一直很忙。秋里的儿子王鲁雁说:“今早6点开始家里的电话不断。手机上全都是父亲的朋友、学生发来的短信。很多人责怪我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通知他们。父亲一生随和热情结交的朋友太多了,我哪通知得过来呀。”
能做到的他从不推辞
在儿子和家里的阿姨眼里秋里是个无私奉献心眼特别好的人,“这两天有很多我都不认识的人来家里祭拜。他们告诉我,只要父亲能做到的事情他从来不推辞。哪怕是帮别人找一个电话号码都会自己查上好半天。”王鲁雁说。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冯智禹从网上看到了秋里逝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其家。进门后径直走到先生的遗像前磕了三个头。起身时已经满脸泪水。他说:“那时候我手里有个作品,想找专业的音乐人帮我指导一下。在朋友的介绍下联系到了秋里老师。在我心目中音乐大腕都特别不好接触。可是秋里老师却让我到他家里来做客。进门把我让在沙发上坐,自己却搬个小板凳坐对面。当时我特别感动。”
深入前线演出命大
秋里1945年参加了哈西文工团,后合编为七师文工大队。儿子王鲁雁说,父亲曾两次到过朝鲜战争前线慰问演出。“听父亲的朋友讲,那时候去前线非常危险。一次,父亲乘坐的吉普车遭遇敌人飞机俯冲扫射,车上5人,3人死亡,司机腿部受伤,只有父亲命大。之后他仍坚持到前线去演出。”
长安街上和学生赛车
秋里家住和平里北街,可是他出门基本都是骑自行车。王鲁雁回忆说:“父亲以前身体很好。70多岁时,他在工人文化宫给人家担任合唱指导,时常给人家上课。不管春秋冬夏,都骑着他那辆30年前买的28永久自行车来去。他的学生告诉我,有时下课后,他还会跟年轻的学生在长安街上比赛看谁骑得更快。”
肯为业余合唱团执棒
2003年,秋里举办了“峥嵘之光——秋里指挥艺术50周年音乐会”。这成为他舞台艺术的最后一次亮相。虽然演出少了,可是秋里的社会活动一点都没有少。他是个没有架子的人,很多社会业余合唱团体邀请他指导,他都会欣然答应。“2007年7月4日凌晨,父亲因为连着工作13个小时累得引发心肌梗塞,被送进医院。此后我就不让他再出去参加活动了,因为他的身体状况也非常不好。”王鲁雁回忆说。
家里负责照顾秋里的阿姨说:“行动不便的秋里先生最喜欢看音乐频道的各种音乐会。每次看的时候,他还在旁边点评谁水平不好,谁指挥得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