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即将推出新戏《响九霄》的消息一经推出,文艺界人士和戏迷们都抱以了极大的好奇心,一个京剧、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家去演绎上个世纪初“京、梆两下锅”的名伶响九霄,本身就值得期待。更何况《响九霄》里裴艳玲将带来多出戏中戏,她将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旦角,以及再现她让人津津乐道的哪吒。
5月23日、24日,《响九霄》在石家庄人民会堂首度上演,6月4日、6月5日,《响九霄》移师北京长安大戏院,裴艳玲将带给观众怎样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灵感是一种灵魂出窍的艺术直觉 近日,记者在裴艳玲河北省京剧院的办公室采访到她,衣着平实的裴艳玲面对几位朋友侃侃而谈,不难体会到,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对艺术的热爱和执著,仍然不减当年。
“戏曲舞台上没有一件不吃功夫的东西,你们看(手指着舞台上哪吒带的乾坤圈),就这一个圈儿,自差不多一百多年前李兰亭首次把它当作"哪吒"的必备道具以来,至今仍在舞台上熠熠生辉———这就是艺人的创作灵感。其实所谓的灵感,就是一种灵魂出窍的艺术直觉,我常常走在大街上会觉得路边所有的房子都是舞台布景,和我有关也和我无关,自己的躯体都是不能自已地在前行,只有这个时候,会很出活儿,我常常利用这个机会背半本台词,编一个新腔。”
裴艳玲最广为人知,是1981年《哪吒闹海》的创排,那时候的她,正值艺术盛年,在舞台上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有很多“绝活儿”的全新哪吒形象。这部戏后来也被拍成了电影,发行全国。借着这部电影的发行,在内地,在香港,在台湾,在东南亚都卷起了“裴艳玲旋风”。
在《响九霄》这部新戏里,61岁的裴艳玲将再次演绎《哪吒》的戏中戏,导演石宏图说:“26年前,我和裴艳玲合作了《哪吒》,当年我们都是风华正茂。26年后,我们都过了花甲之年,再度合作《响九霄》,裴艳玲无论在艺术手段还是舞台呈现上更加炉火纯青,后人想要赶上她是很难的。”
演员在舞台上不是卖弄,是兴致 5岁学戏,7岁在灵寿家喻户晓,9岁就已经在山东乐陵独挑大梁的她,50多年的舞台艺术生涯,用对自己的苛求和对戏曲事业的执著,为我们奉献了一个又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形象。嫁妹的钟馗,夜奔的林冲,探庄的石秀,醉打蒋门神的武松,每一个都异常鲜活,以至于“裴艳玲演过的戏,别人动不起”。
很多人说,裴艳玲身上有一种其他演员难得的霸气。一招一式,是她,但又不仅仅是她;是人物,但又是经过裴艳玲演绎的人物。“一个演员,要想演好戏,必须先要自我陶醉,我不喜欢重复我自己,你在我林冲身上看到的东西,在石秀身上绝对找不到。”
1985年,由裴艳玲领衔演出的河北梆子《钟馗》,在阔别了24年以后登上了首都舞台,在北京多个剧场连演一个月,共28场戏,京华十月,掀起了一股河北梆子热。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先生认为:“裴艳玲的《夜奔》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在看过《钟馗》以后说:“这个戏我还要看,裴艳玲是国宝!”
“演员在舞台上的风光,不是卖弄,是兴致”,兴之所至———1985年,裴艳玲在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1988年,她参加主演的电影《人·鬼·情》。在法国、巴西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荣获大奖;1995年,裴艳玲以《武松》一剧参加第四届中国戏剧节,获得大会特别奖。她本人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二十世纪末,中国文联选出十位能跨越下个世纪的“世纪之星”,裴艳玲名列其中……
《响九霄》里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河北的文化符号”、“天才艺术家”,随着裴艳玲的一次又一次成功,人们对她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但她本人对于这些名利,倒看得十分淡然———我首先是一个戏曲艺人。
五年前,戏曲艺人裴艳玲在法国偶然间看到了同为戏曲艺人的“响九霄(田际云)”的一张照片,恍惚间崇敬向往之情顿生,于是一出名为《响九霄》的新戏,就此酝酿。“很多人说,创排《响九霄》,是为了展现我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其实这纯属巧合,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物,而我觉得自己来演他也是再合适不过”,裴艳玲对记者说。
《响九霄》由杨舒棠编剧、石宏图导演,讲的是清末时期,梨园名伶响九霄将二黄引入河北梆子剧目,进行了“京、梆两下锅”的大胆尝试。小霞深爱着师傅响九霄,响九霄却将真情压在心底。在国家命运出现危机的关键时刻,响九霄冒着杀头之罪,乘进皇宫演戏之机,将一封关系变法成败的密信转送光绪皇帝。为此,戏班付出了惨重代价,小霞为掩护响九霄中枪身亡,含笑离世……响九霄孑然来到小霞坟前,给深恋着自己的孤魂唱了一次“堂会”。
“现在人们一写维新变法就往政治上靠,其实一个艺人,他(她)承受不了”,所以《响九霄》线索很简单,本子不沉重,观众看着不会累。“为什么我要自己搞?因为我才真正了解我想要什么”,在剧本编写之初,裴艳玲就要求编剧一定要按照她的套路,“必须这样,而不能那样”,甚至对剧中人物感情的处理,裴艳玲也要求,不能像《野猪林》那样一上来就“官人”、“娘子”的恩恩爱爱———开始要“隐而不发”,像《巴黎圣母院》、像《简·爱》,直到最后失去她(剧中小霞)的时候,才淋漓尽致地抒发个痛快,“都是反二黄,但我的反二黄就是跟别人的不一样,我一定要唱出个"花儿"来。”
《响九霄》编剧杨舒棠说“这出戏可以说是为裴艳玲量身定做,大师裴艳玲演大师响九霄,英雄惜英雄。故事中的事件、情节基本上是响九霄的,但人物的情感经历更多来自裴艳玲。响九霄对"玉成班"的爱惜之情,对"跟包"大爷的感激之情等等都能在真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响九霄》最后一场“哭坟”是一大段唱,足足有10多分钟,堪称“大咏叹调”,是该戏的最大看点,非常好听,据说每次演出和每次演出还都不会完全一样,“我会根据每场演出的情绪不同,略有调整”。而且这段唱中有一些5字句,打破了京剧一般是7字句或者10字句的模式。她告诉编剧,不要按常规写,只要唱词达意就行,怎么动情怎么写。然后,她再用各种板式去发挥演绎。裴艳玲每次演到这里都会落泪。她同样期待着这个舞台的新形象。“虽然这样,但京剧首先得姓京,它的唱、念、做、打,它的四功五法,它的起承转合,它的艺术规律,在这出戏里,都是必须要认真遵循的。”
年过60我不服老 “演戏不仅是在编故事,还要有情感追求。就像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有味道。”《响九霄》全面呈现了裴艳玲在老生、武生、旦角等不同行当的艺术才华。在这个戏里,演遍须眉男儿、英雄豪杰的她,要贴上云片,演一回女人;虽然已经六十岁了,她要在舞台上,再现英姿勃发的小哪吒形象;穿现代服装演戏,对她来讲也是第一次,现代戏向来是男不演女,女不演男,她却要尝试一把———“我喜欢创新,我要让观众感受戏曲的千姿百态,我崇拜的周信芳、马连良、李少春,厉慧良等大家,他们都是在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海瑞罢官》、《四进士》、《野猪林》等那么经典的演出。”
“虽然我已经60开外,但我还是不服老,想看看61岁的裴艳玲还敢不敢背上哪吒的那个乾坤圈。创作剧本时,我给编剧表达了四条意愿,一是我一生遍演须眉男儿、英雄豪杰,这次要贴上云片,潇潇洒洒地演一回女人;二是我已年届花甲,想在舞台上再现英姿勃发的小哪吒的形象;三是多年前看过广东调的"光绪哭井",那浓郁的悲情使我的心灵受到巨大震撼,剧中要淋漓尽致地宣泄一下这种情绪;四是安插一段道白,以展示戏曲独特的念白神韵。目前这个戏满足了我全部的愿望,我保证《响九霄》至少演到65岁。”裴艳玲自信满怀地说。
(责任编辑: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