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好生活
奥运神话之化龙
奥运神话之化龙
文/郝国庆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条引《三秦记》)
龙门这个地方我去过,站在这样一个地方,你能体会生理意义上的成功:滚滚黄河在狭窄憋屈的晋陕大峡谷中翻腾积聚,在龙门这么个狭小的出口突然一泻千里,浩荡无边,据说还经常改道,就像一张大床上,高潮过后的懒散男人。
鲤鱼跳龙门在中国人的意识体系里,是最重要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凝聚了所有中国人年青的光荣和梦想,奋斗和激情,这个符号表达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青春期价值观:成功。
而这种成功的价值观之所以在传统中国具有最经典的象征意义,是因为他明喻了中国传统唯一的成功道路:十年寒窗苦,换得金榜题名时,从此可以光宗耀祖,告慰平生。千年以来,传统中国的年轻男子,都在这个单一通道上宣泄激情,从这个意义上讲,龙门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青春泻药,就像黄河本身的流动,从充满野性的游牧文化的河套﹑陕北高原的激流动荡,到出了龙门的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化的大平原。人生的精神历程和文化的历史流程高度吻合,如影随形。
据说当年年轻的司马迁经常躺在黄河岸边,看着鲤鱼跳龙门的景观出神,无法拟想在这位青年才俊的心里,有着怎样的风云激荡,但对未来成功的憧憬,会穿越千年,在任何一个年轻人的内心共鸣。司马迁一生跳跃过两个龙门,第一个龙门是接了父亲的班,从一个农家子弟成为国家干部,第二个龙门,是被阉割后坚持不懈地完成了史家之绝唱《史记》,如果说第一个龙门是被托过去的,第二个龙门则完全是他听从内心的召唤自己的飞升,在这种飞升中,烧掉的尾巴只是成就化龙的轻盈。而引导司马迁化龙的精神动力,就是内心不断的激情,“大凡物不平则鸣”,他的被阉割反而成了经典诠释,就像逻辑学中的排除法:“一个真正的人的激情,不是来自生理”。《史记》之所以能成为“史家之绝唱”,就是里面跳动着司马迁始终激情充沛的勇敢的心。《史记》之后,中国历史著作就像出了龙门的黄河,浩大无边,只剩技术。
千年之后,龙门依旧单调地横亘在大多数中国年轻人的面前,我们的孩子还在向千年前的年轻人一样,更多地在一个别人设置的龙门上跳跃,用取得别人的成功来说服自己的人生。李开复在出走微软,加盟谷歌时,给比尔?盖茨写的辞职信上说:“I follow my heart”(我随我心)。生命如河,流动是目的,大海只是归宿,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只有听从内心的召唤,才能保持生命的激情,也才具备跳跃龙门的弹力。我们是无数条小鲤鱼,我们面前耸立着无数个龙门,跳过去化不化龙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我们自己的龙门,要享受起跳的乐趣,要提升“更高更快更强”的勇气。龙门是激发我们生命活力的无数个火花塞,奥运会也算一个。
真正的龙门不在陕西韩城,在我们心里。
乐上西楼
张信哲 情到浓时情转薄
文/漠小楼
终于,老牌情歌王子张信哲再度亮嗓开唱了,意欲以他独特的嗓音和深邃的柔情,将那些有关爱情的相遇、停留和交错,化成旋律,唱进我们的灵魂深处。
在很长一段时间,张信哲的名字几乎就是好情歌的保证,那个时候,他的歌出一首就火一首,《宽容》、《过火》、《爱如潮水》、《信仰》……太多的经典真的如歌中所唱像潮水般将我们淹没。我们一路听着他的歌走过青春岁月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对于他的歌,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喜不喜欢来概括,因为他的歌已经成为曾经那个时代的见证。
可是继《白月光》之后,他似乎再也没有了像从前那样经典到可以反复传唱的歌,两年前的那张《做你的男人》问世没多久就在熙攘的流行歌中被淹没,我们的印象只是停留在依稀记得有这样一首同名主打歌的程度;而上一张粤语专辑《雪国八月》则更为惨淡,本来两首很有潜力的《雨霖铃》和《乱世佳人》,也因为是粤语的缘故而没有被广为传唱。我们渐渐地发现原来张信哲也不是久盛不衰的神话,我们渐渐地以为他也像很多老牌情歌王子一样靠吃老本度日。喜欢张信哲的人逐渐不多,很多曾经的“铁杆儿”也逐渐对他的感情由浓转薄。
然而无论如何,张信哲都始终在坚持地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每一年或每两年出一张新专辑,这个坚持十几年来从未改变。或许为了扭转上述的局面,或许为了再现曾经的辉煌,张信哲也曾尝试多种音乐风格的改变,这种改变在这张专辑里尤为明显。
比如《牡丹忧》走的是时下流行的中国风路线,古典乐器之后嫁接的竟是R&B节奏,唱这种风格的已经有周杰伦陶喆珠玉在前,而且还有一窝蜂的流行歌手追随在后,平心而论,张信哲并不适合这种风格,也完全没有必要跟这个风。而另一首《可爱美眉》就更糟糕,无论是舞曲的风格,还是甜蜜到牙酸的表达方式,或者是苍白令人无奈的歌词,都明显不适合四十好几一把年纪的张信哲,这种歌曲由郭美美王心凌这样走故作可爱路线的人来唱我们还勉强可以接受,可是一向深情苍凉的张信哲唱起来,感觉就像让阎维文蹦蹦跳跳地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一样不搭调。
好在,专辑的两首主打《逃生》和《残念》仍是他拿手的“哲式情歌”,其实在华语歌坛,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情歌永远是受欢迎的例外,而做为情歌王子的张信哲,演绎这样的歌曲才是轻车熟路、高明保险,就算不会有惊喜,也绝对不会让我们失望。联系宣传语“每个人都在找爱情的出口,为了不可被取代的幸福,将继续在这个城市中相遇、停留、交错,张信哲以独特嗓音包覆细腻情感,将高潮起伏的旋律唱进你灵魂深处”来看,这两首才有几分这样的味道。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张信哲宝刀未老,只是我们对他,已经如清朝才子纳兰性德诗中所说:情到浓时情转薄。
君应有语
逆向思维
文/赵君
做一个电影导演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显然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却是可以在大范围内解决的,那就是前行者的经验和共同点。漫漫长路,是曲折的探索还是自我的折磨?中国电影的希望依稀渺茫。学院派的明天并不乐观,片场派的未来很可能就是香港电影的今天,中间路线的选择也从来就没有多过,一个艺术青年需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导演?答案是——等待。
制片出身周征源,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部较成熟的作品,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将他作为“青年导演”系列专栏的压轴人物。
周征源(以下简称周)的职业应该是电影从业人员中成为导演可能性最低的那种,他一直在做电影的行政工作,香港银都机构制作经理、执行制片人、制片人,这基本就是他的从业经历。十五年的时间,让他见证了香港电影,内地电影的起起落落,这起落之间的种种缘由也让他有着比成名导演更清醒的认识。
以前的导演总是拒市场于千里之外,他们的创作不是为市场,而是为没有市场消费能力的自己。这种没有目标定位的创作既是浪费自己的才华,也是在浪费投资人的钱,一来二去投资人与市场也拒他于千里之外了。
制作人前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现剧本,这个市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演员,搭配什么样的节奏……这些问题的准确判断就是周征源过去这些年中一直在做的工作。他中文系毕业的背景也使他在这个问题上占据优势。在他那里艺术和市场有了良好的结合。
以往,制片人成为导演者寥寥无几,原因太多,复杂到非本文篇幅所能详述。而周成为导演的可能性,与本系列在之前所探讨的“片场导演”有些类似但并不雷同,这种可能性源自逆向思维的推测。当下的电影市场对导演种种闭门创作的反应已经极不乐观,如何让他们走出门去,或者是一个本身就站在门外的人来推开这扇门?如果这个人有着对电影持续了十五年的热情,四十岁时还是一个有着市场敏锐感的理想主义者?而一个制片人的工作理念是:一定要让投资人赚钱。那之前的种种担心就显的多余了。
周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合适的人。
一个能在短时间内能把制片人的投资和中国电影的前进步履以及观众们的喜好有效结合在一起的人,他一定会成为中国电影的希望,不当导演反而会成为一种浪费。
本文是“青年电影”系列的最后一篇,他们几位无论在过去还是在未来都是中国电影的希望,我衷心希望我的关注也能引起更多投资人、制片公司以及市场的关注,给他们希望也就是给中国电影希望。
来源:搜狐娱乐 (责任编辑:Alina) 将推出超精装画册,里面刊登了大批精美剧照,全球限量发行五百本.除了有舒淇(舒淇新闻,舒淇说吧)的性感舞姬造型外...
08-04-03 1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