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邹静之、刘震云等人再荐《立春》,希望这部电影不要太快说再见
《立春》海报 |
《立春》是顾长卫导演、蒋雯丽主演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小城市里希望当歌剧演员的丑女人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追求梦想的失败者的故事。这部电影里没有机器人群殴,没有功夫之王对打,但讲的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真实的生活。
这部电影4月11日在广州上映,上映10天之后,几乎全部下画。据本地两条院线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广州,只有中华广场电影城和青宫电影城还在放映《立春》,这部电影在广州的票房目前约为32万。上海联合院线的负责人吴鹤沪说,“电影院就好像一个大擂台,在这里上映的电影就是一个个选手,轻量级的碰上重量级的,胜负本来就很明显。”北京新影联院线的负责人高军说《立春》的观众平均每场不到17人,到上周末全国总票房估计在250万左右。
正因为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再次推荐《立春》,因为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去看的电影。
做这样的新闻,我们的心里会有一点无力感,甚至会问自己,真的要做吗?一个做文艺片的投资人说,“这不是文艺片黄金时期的年代,十年前是。现在的人更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也许十年以后,文艺片会再火起来。”
也许衡量这类电影的标准不该是票房,甚至不该是奖项,而应该是时间。十年以后,你也许还会在一个音像店里买到《立春》,但你还能买到《江山美人》、《见龙卸甲》吗?
很多人说《立春》有好的故事,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好的制作,你也不妨看看宁浩、邹静之、刘震云这些人都说了些什么。当然关于《立春》的负面意见也有,比如有人说它剧本不俗,但导和演的方面仍有缺憾。
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建议,你能走进电影院,在大银幕上看一次《立春》。因为如果每个人都不去的话,那下一次你在电影院看到这种电影,可能已经是十年以后了。
为什么《立春》容易被错过?
[发行匆忙]
上映前十天才确定发行方
记者从曾参与《立春》发行投标的发行商处了解到,《立春》的发行方签约非常之晚。通常一部商业大片的发行方是在拍摄期就已经确定了的(例如《功夫之王》在拍摄时就已经确定国内发行方是华谊兄弟),一部普通的商业片也至少在上映前三个月确定发行方。确定发行方之后,才能由发行方来开展宣传等工作。但《立春》却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不能早早确定发行方,直到上映前10天才签约保利博纳。这造成了影片没有贴片广告,也没有其他广告,甚至在上映前一天才将海报运到电影院,连提前张贴电影海报的时间都没有,就匆匆上画了。
[票价过高]
70块看文艺片是冒险
《立春》票价高达六七十元一张,与进口分账大片持平。对于欣赏文艺片的观众来说,也许他更倾向于等影碟出来之后买一张回家欣赏,反正也不是追求大银幕和声光效果的电影。一位这样的观众告诉记者:“70块钱买票进场之后,获得的观影效果常常是很差的。我们现在影院的硬件虽然上去了,都说是五星级,但软件还是非常差,例如说很多人在电影院里打电话,还有人喜欢把看电视的习惯带进来,一边看一边和身边人大声议论。这些都会让人很崩溃,我不敢花70块冒这个险,所以我最后会选择等待出碟。”
[现实环境]
这不是《立春》的年代
宁浩说现在文艺片的处境是非常困难的,“发行源头就有问题,电影的市场应该根据类型把它们分开,文艺片有文艺片的发行和放映渠道,商业片也有自己的。现在是所有的电影都混在一起做,这是有问题的。就像不同档次的菜,应该在不同档次的饭馆卖。”《左右》的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这就不是文艺片黄金时期的年代。十年前是,那时候人们还崇尚作家,追求精神,所以第六代导演在那个年代成名。但现在不是,现在的人更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这是时代的潮流。也许十年以后,文艺片会再火起来;但现在,不是他们的年代。”
《立春》被错过,顾长卫很无奈:
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长线放映
顾长卫看史铁生的《<立春>感想:价值双刃剑》,三次落泪。他说自己感动的地方在于,找到了共鸣。“用这个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来看王彩玲,她是一个失败者,但史铁生找到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另一种价值观。他用《西游记》来形容一个人追求真理和理想的道路,我从他对价值观的理解中,找到了悲悯。”
在主流的价值观里,顾长卫是这样表述《立春》得到的待遇的,“4月11日上映,上映前一天海报才被运到各个影院。比起很多电影半年前开始有贴片广告、在影院里找阵地做宣传,(《立春》)发行方的安排很混乱。我看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这几个城市的排片,发现广州和上海基本到了晚上六点之后影院就没有排《立春》了。即使是票房最好的分账大片,下午六点以前的场次也就十几个人啊!我剧组的人帮我做调查:在北京中关村一带的影院,下午三点的场次,只有十来个人;但哪怕是六点二十分的场次,在东城区的万达影院,就是爆满,票在六点前就卖完了。”叹了一口气,在圈中以性格好著称的顾长卫说:“我有时候就安慰自己,吃亏是福。媒体的评论好,朋友们喜欢,我也该安慰了。我一点都不抵触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投资方没有给过我任何压力。我最后就是希望这部电影能够长线放映,哪怕一个城市就一个拷贝,能够给我安排足一天的放映,不要六点以后全没了,让别人下了班也能看到,我就满足了。”
看名家说《立春》,会觉得错过是遗憾
史铁生(著名作家,《我与地坛》、《我遥远的清平湾》等作者):
无论命运如何,爱都不可以泯灭
《立春》中人,多也是像西游之前的孙大圣,追求还仅限于外在的成功。就连那位着笔不多的女邻居,也是本能地把一个更弱者作为衬比,来支撑自己的优越感。那柄价值之剑的凶险一刃正在这里:不求完美自身,用心全在与他人相比的强势。
理想谁都有过,奋斗也不稀缺,春天的力量更足够鼓舞起一时的特立独行,但如果仅仅是渴慕虚荣,虚荣一旦落空,抑郁自会袭来。虚荣之错,错不在人有荣耀之心,而在那荣耀总是趋同于外在的优越。人真是还不够“自私”,宁可豪居豪车地去美化别处,却置自家心灵的修善于不顾。
王彩玲的回归,当然也有无奈。大凡价值定向于外在成功者,世界为他准备的就多是无奈。但无奈正是艺术的本职面对,是信仰的起点;信仰恰是要对此类无奈说“是”,而后向内寻求,为心灵开辟新路。直至看到王彩玲领养了一个残疾女孩儿,喂她吃喝,为她治病,带她到北京去,在天安门前唱着家乡的歌谣,听那辉煌的女高音依旧响在心中这永远的圣殿……这时你才能看出,王彩玲的艺术跟虚荣心和优越感有什么不同,虽然她也曾于外在成功的漩流中颠簸、沉浮、受伤。尼采说:伟大的人是爱命运的。意思是:无论命运如何,爱都不可以泯灭,这才是人的伟大之处。(节选自《<立春>感想:价值双刃剑》,原载于《北京青年报》)
宁浩(《疯狂的石头》导演):
这部电影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真实生活
可能我看的角度不同,我觉得《立春》挺逗的。我是指里面小城市人的那种生存状态,有点黑色,很有趣。我记得看到芭蕾舞演员焦钢在众人面前跳芭蕾舞那个段落时,我笑了。那种小城市,一个跳芭蕾舞的人,在那样的环境中,跳舞给一群那样的人看。
我觉得这是一部有“量感”的电影,是一个在真实的生活形态里的东西。生动,精彩,蒋雯丽演得非常投入,非常好。这个地方和我以前生活的地方特别接近,包头方言其实也就是山西话。我会把《立春》推荐给我所有的朋友,我不会说太多,只会说:“好看,去看吧!”反正我感动了,我推荐大家去看。我觉得这部电影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真实生活,就像真正代表中国的城市,不是北京和上海。我相信中国90%的中小城市才是真正的中国,才能催动我们内心的情感。
邹静之(《千里走单骑》、《铁齿铜牙纪晓岚》编剧):
人生走的是窄门,我们只能一往无前
我推荐给了我很多朋友,我竭力推荐给其他所有观众。这部电影,是在纷繁世界中的回望和安静的坐思。我们生活在一个快捷的、容易被覆盖的时代,但有一种东西很难被覆盖,就是《立春》这种电影。它有启发式的意义,不取悦旁人而表明自己所感所悟的东西,是不容易被覆盖的。《立春》的美,在于它的气息和味道,在于它对成功者的意义——你是不是嘲笑过那些有梦想的人?在于蒋雯丽的表演,第一次这样,她不美,外形甚至可笑,但是一唱歌剧就非常灿烂。
《立春》对我个人也是有意义的。我也恰恰是一个学过声乐的人,也是一个失败者。在北大荒的时候,我曾经无比艰辛地每年回北京考文工团,有时候考不上,有时候考上了兵团也不放。等到十年之后我再回到北京,年龄大了,再也考不上了。我知道我永远也没有机会去实现这个梦想了,所以我对王彩玲的命运特别有共鸣。我相信有那个年代经历的人都会有这种共鸣。我相信这个年代那些有梦想的人,也都会有共鸣。曾经,我们以为,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机会;但其实,人生走的是窄门,我们只能一往无前。
刘震云(著名作家,《手机》、《我叫刘跃进》编剧):
我已经把这部电影推荐给了很多朋友
我已经把这部电影推荐给了很多朋友,我很喜欢。顾长卫擅于从普通生活中发现不普通的东西,这很难,因为顾长卫不是一个过着边缘生活的人。从《孔雀》看到《立春》,我看出顾长卫的不同。其他很多导演拍戏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上一部戏和下一部戏根本没有关系,但顾长卫的戏让我看出他有自己的规划,形成了一个体系,这是区别一个普通艺术家和一个大师的重要依据。顾长卫的电影,已经有了大师风采。还有就是蒋雯丽的表演,真的已经到了人戏不分的地步。有的演员演戏对角色是居高临下的,但蒋雯丽是仰视的,她仰视的不是宋美龄这样的角色,而是王彩玲这样的角色。所以我觉得,这个角色得到了最大的尊重,也是我看过的蒋雯丽的戏里,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另外,编剧李樯的创作力也非常重要,他抓住的生活细节和那些气味,对这部电影太重要了。
去年罗马电影节上拿下影后奖的《立春》没能逃过"海外得奖难救本土票房"的命运.记者昨日从影片发行方获悉,影片自11日上映以来...
08-04-18 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