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记者蒋庆)“现在我经常到大陆来,但并不是说我没有乡愁了,乡愁不一定是地理造成的,也可能是时间造成的。”昨日在广州参加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著名诗人余光中在诗作《乡愁》完成38年之后再次解读乡愁,他还当场朗诵了一段续写的《乡愁》。
1970年,身在台湾地区的余光中在看不出任何迹象可以回到故乡的情况下,写下了后来被收入语文课本的《乡愁》,在诗中他写了“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呀”“而现在”四段不同时期的乡愁。《乡愁》让余光中在华人世界家喻户晓,他也因此被世界文坛称为“乡愁诗人”。上世纪90年代,余光中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此后他更是多次到祖国大陆的成都、上海、北京等地游览。很多人猜想,余光中现在的“乡愁情节”应该随着时间流逝可以画上句号了,但昨日余光中坦言,他至今也未解乡愁,“当我到家乡时,我发现小时候景观已经看不到了,所有的建筑都焕然一新。我觉得乡愁是地理、时间和人文背景构成的,所以,每个人都有乡愁,因为每个人都回不到童年的故乡了。”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余光中把自己的乡愁做了补充,增加了“未来篇”,“未来啊,乡愁是一座长长的桥梁,我去那头,你来这头。”
在昨日的活动中,余光中还谈了不少散文方面的观念,而在央视青歌赛上担任点评嘉宾的余秋雨也是以散文见长,余秋雨式的散文也引起文学界诸多争议,当记者请余光中评价一下余秋雨时,他却打起“太极”来,“我很早就看过余秋雨的散文,我们两个除了都姓余,写的散文也都比较长,从结构上来看,他更多是站在历史、文化角度,而我则是以小见大。”
(责任编辑: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