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娱乐评论

“无敌人肉搜索”之 禁止滥用一切暴力

   虽然谷歌已承认4.1推出的“人肉搜索”界面以及相关招聘事宜是个愚人节的玩笑,但由此我们不难窥探到“人肉搜索”对传统的机器搜索模式所产生的冲击,同时而来的叫好、争议、谴责等也不绝于耳,这个新生的事物,显然还亟待规范才能健康发展。


  网络民兵  还是网络暴民

  “人肉搜索”一战成名应属“铜须门”事件,不过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却并非战绩,而是,大家把争议重点放在“人肉搜索”在调查过程中对当事人用各种各样的粗言秽语进行谩骂,到后来更把当事人的电话、住址等个人资料公布在网上,随后还有人对当事人进行电话骚扰这些行为上。这让大家在赞许“人肉搜索”强大的搜索能力的同时,又有人大骂这是“网络暴力”,怀疑网民利用这种机会私设刑堂。

  在谈论“人肉搜索”时,不少人会使用“网络暴力”一词,似乎觉得这个词既时兴又上口,于是,“网络暴民”这个命题是否成立开始被人们热议。有著名评论人称,这个命题根本不成立,这是主流媒体滥用言语权的阴谋论,因为主流媒体日益被边缘化,于是对新生媒体以及衍生出来的“人肉搜索”恶意定性。

  网络无法暴力,但网络里确实存在暴力,最简单的表现方式当属毫不遮拦的语言暴力。网络是民意渠道,人人都有权在网上发表意见,但网络的虚拟性也让人们暂时获得面具背后的安全感,宣泄与表达往往只停留在遣词造句之上,而现在利用网络将一个人推入深渊,也仅仅只需敲敲键盘而已。

  以“曝”治暴是否上策

  网络赋予了网民自主的权利,但权利越大,责任也应该更大,而这种责任不应仅仅在捍卫道德底线的时候才升华。网络现在正处于“青少年期”,血气方刚、口无遮拦,虽然这是有立场有观点的体验,但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为目的,纯为了过口瘾的评论,还是能免则免,毕竟语言暴力也是伤害他人的暴力之一,不管在现实生活还是在网络上。

  很多“人肉搜索”的发起源自民众自发地对道德的捍卫,体现了民间力量维护社会正义的积极一面。“人肉搜索”声讨的事件很多是属于在现实社会令执法机关无法涉及与管理的范畴,当道德伦理无法约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时,网民们只能通过公开当事人电话、地址等手段交由公众之手代为声讨,这也是无奈之举。

  目前,“人肉搜索”捍卫正义的手段包括曝光劣迹、曝光隐私等“曝行动”。在网络上粘贴当事人的个人资料,一直被指为“侵犯隐私”。不过人际六度理论已经证实,每6个人之间就有一个交际循环,“人肉搜索”只是利用网上人力资源丰富的条件,将这个人际网扩大到12人、24人、240人,这些人里总有一个是与当事人有直接交往的。再说回资料,本身不少人在网上交友,信息就是公开的,就等于自己默认个人信息共享。

  不求最肉 但求好肉

  不过即使当事人有被谴责的必要,但在网上公开个人资料与在现实世界中对当事人执行“私”法又是两种性质,像电话骚扰这种已经妨碍到人们正常生活的方式就真的是大可不必,更别说利用黑客黑出保密的信息,对未成年人进行攻击等,这些行为明显已经超出了捍卫正义与维护道德底线的标准,本身就是反社会行为。为了治暴而“曝”,大可不必。

  “人肉搜索”一方面有一大批伸张正义并且理智冷静的人,一方面又有一些“网络哄客”在里头鱼目混珠,对人肉搜索进行网络实名制,会否对此有帮助?

  很多人认为以真实身份为基础在网络上交流,信息的正确度与可靠度会大大提高,人们也相对会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可网络的虚拟性正是让它自身发展的先决性,人们在网络上如果一言一行都受约束,那草根意见就更无从表达,言论民主也就成为空谈,网络也会随之失去本身的魅力。

  如此说来,又要说话尽兴,又要真正好心办好事,还真不是件容易事。或许只有网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加上真正言论自由的环境,才是“人肉搜索”健康发展的最佳方向。

(责任编辑:Michelle)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