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成都日报:百老汇音乐剧为何畅销?

  “雪绒花,雪绒花,为我的祖国祝福吧……”伴随着美妙的歌声,昨日,美国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在锦城艺术宫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此次《音乐之声》亚洲巡演从成都出发,并在蓉连演8场,场场火爆。来蓉督战的百老汇亚洲公司主席西蒙妮·基耐特兴奋地表示,下一步将把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音乐剧《灰姑娘》带到成都,成都也将是《灰姑娘》中国巡演首站,担任主演的是百老汇天后级明星莉亚·萨隆加,这也将是她首次来华演出。

  在美国纽约41街到53街之间有38家剧院,这里就是全球音乐剧的中心——百老汇。百老汇现在已成为美国音乐剧创作、生产、演出和观赏的中心,成功音乐剧的代名词。今年进入成都的百老汇音乐剧《猫》《音乐之声》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因为舞台表演出色,台下成熟的商业操作也功不可没。本报今日通过《猫》和《音乐之声》两部音乐剧,解读百老汇音乐剧产业的成功之道,为本土刚起步的原创音乐剧提供借鉴范本。

  音乐剧是文化产品

  2月24日—3月2日,《猫》在成都演出8场,创下960万元票房收入。《猫》的版权方、英国真正好集团澳大利亚公司总经理蒂姆告诉记者:《猫》剧曾被认为是非常冒险的一部音乐剧,“《猫》剧之所以成功,除了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剧本,吸引了各年龄段观众以外,演出场次的设计、票价的制定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等环节同样重要。我们非常详细地对我们的演出做出预算:卖多少票才能收支平衡,卖多少票能盈利。”

  《猫》主办方、成都演艺集团老总业丹认为,百老汇的音乐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音乐剧本质是商业性的,是文化产品,衡量一部音乐剧是否成功,主要看它是否盈利。”早在1995年,我国就开始有了原创音乐剧演出,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国内音乐剧之所以少有成功之作,原因在于大多数剧本没找准市场定位,忽视了观众会是哪些人,他们欣赏什么样的题材,能接受什么样的票价等,所以,大多数产品是失败的。

  制定标准的“复制”模式

  来成都的《猫》是正宗的“韦伯猫”,但是给韦伯挣钱的“猫”,远远不止来成都的这一窝。就在成都开演《猫》剧时,另外几窝“猫”在韩国、日本同样演唱着《回忆》。能同时组织多场演出,这得益于英国真正好集团在《猫》上演之初,就给《猫》制定了严格而规范的标准,如音乐、音响以及舞台美术等,都和1981年首演时一模一样。业丹说:“他们的生产是复制,是标准化的生产,就像麦当劳和可口可乐,在美国生产和在中国生产,尽管生产的人不一样,但质量和配方没有区别。”

  同样,从4月1日开始在成都演出的《音乐之声》,玛丽亚和特拉普上校一家虽是新面孔,但是舞台、服装、音乐没有丝毫改动。锦城艺术宫演出部负责人张先生说,严格的艺术标准,原汁原味的演出,可以说是百老汇的一张王牌,“观众无论在哪里看到百老汇,都马上会联想到高水平、高档次,这种做法使百老汇音乐剧得到了全球性认同。”

  宣传之道别出心裁

  “《猫》是一部音乐剧,但我们决不让观众仅仅是去看一出戏,我们要让人们觉得是去参加一个活动,一个有档次和品位的派对。”蒂姆告诉记者,“我们所要做的是让首演成为当地的一件大事。”业丹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次跟《猫》的合作,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如一定要提前半年计划宣传,包括对形象和品牌的控制以及怎样运作市场,我们准备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音乐剧《金沙》的推广上,把它推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严密措施保护版权

  与《猫》一样,不少百老汇音乐剧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防止因盗版造成观众流失?记者注意到,《猫》在全世界各地演出都有个共同的规定:禁止观众在现场录音、录像,连记者在演出开始后也不能开机拍摄。在正式演出时,一旦有人拍摄,剧场里的监控系统就会自动搜索出偷拍者位置。这种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盗版,不仅保证了演出的质量,更刺激了票房。观众要看到全剧,就得买票到剧场去看。

  产业化路上滚雪球

  2000年,《猫》剧在百老汇停演后,真正好立即将它制作成电影进行销售。事实上,百老汇很多成功的音乐剧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操作的:1959年《音乐之声》首演,6年之后同名电影问世,影片还获得奥斯卡多项大奖;代表21世纪百老汇艺术风范的音乐剧《妈妈咪呀》,今年也由好莱坞搬上银幕。锦城艺术宫演出部负责人张先生分析道:“百老汇音乐剧是一个滚雪球的东西,运作模式浩大,涉及面很广,走的是产业化之路。” 比如49年来,《音乐之声》造就了一条商品链:爱好者们可买到各种版本的录音、录像带和光盘,还可以买到各种录音和乐谱版本的集锦以及一系列和《音乐之声》有关的纪念餐盘、音乐盒、芭比娃娃、儿童图画书、服饰等等。

  延伸阅读

  上海音乐剧市场之路

  从2002年《悲惨世界》首度进入中国,2005年《剧院魅影》演出100场,《狮子王》创下7000万元票房,直到去年火爆一时的《妈妈咪呀》,上海大剧院已经成功引入了5部世界经典音乐剧。

  上海大剧院总经理方世忠介绍说,从1997年起他们就派员到日本东京国立剧院学习音乐剧制作,又专门派人到美国学习如何装卸道具设备。2003年的音乐剧《猫》,2004年的《音乐之声》和2005年的《剧院魅影》3部音乐剧票房大卖,让上海大剧院成功打造出了音乐剧运营品牌。2006年的《狮子王》,剧院用尽宣传手段和渠道,组织了专门的推广小组,针对时尚、年轻,对欧美文化认知度比较好的年轻人,做了40场推广宣传活动,同时定期推出与音乐剧知识有关的讲座。方世忠说,去年的《妈妈咪呀》是上海大剧院引进的最“年轻”的音乐剧。有这5部音乐剧的市场培育,上海一大批忠实的音乐剧迷已养成了“早预订”的习惯。

  对中国音乐剧市场的发展,方世忠建议采用“三步走战略”:首先通过引进世界最经典音乐剧培育运营能力,启动市场;然后把世界经典音乐剧翻译成中文版,进一步强化市场认知;最后是着手打造中国本土音乐剧,不仅占领中国市场,而且要争取输送到国外,成为国际主流音乐剧产品的一个分支。上海大剧院与著名的麦金托什等公司共同组建的音乐剧合资公司,即将推出《悲惨世界》中文版。(记者 陈蕙茹 报道 朱大勇)

  

(责任编辑:炊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