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到底给中国电影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除去让人出乎意料的票房,在热潮退去之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基本就可以做到不狂热不绝对不主观。我认为,在众多诸如“口碑宣传”、“商业类型”、“电影融资”、“青年导演”核心词中选择影响最为长远的,则非“青年导演”莫属。
“石头”之前,青年导演给业界或者观众的印象大概更多是青涩、地下、短片等等,缺少拍长片的机会,即便是有成熟作品也缺乏与观众见面的机会,市场就更无从谈起,简单概括就是:市场没有给青年导演机会,青年导演也没有机会给市场以信心。但自“石头”之后,投资人与市场都恍然大悟似的想起了青年导演这个群体。故事新颖、技术全面、融会贯通等因素都让天性中即有逐利因素的商人兴奋不已。而众多青年导演亦有了参照物,频频参加融资会,准备众多故事,精心打磨剧本,这些准备使成功开始着陆。
牛乐是山西人(山西现在的特产不仅仅是醋、煤,还有导演),他本人不姓牛,也不可乐,但其语言风趣常把人逗乐。牛乐少时参军,但未久留,来京之后即投身火热的影视业,自演员、副导演开始做起,后又为众多大牌导演,如关锦鹏、王小帅、陆川等,做执行导演。来自江湖的牛乐,得过不少人的帮助,也帮助了不少人,有情有义,且言语坦荡,直来直往,有人误解有人喜欢。大智慧小聪明,牛乐兼备,他身上没有传说中山西人的算计与小气,但山西人务实与吃苦耐劳的品质却很闪亮,所以他基本就是一工作狂。
牛乐不是科班出身,他的拍片经验就如香港电影界的众多导演一样全是从片场学来的,因此他的作品中少了学院派导演的条条框框,但是作品的精致与故事的圆熟却是无二。
牛乐的前两部作品《七月》与《搬新家的女人》都是他本人编剧,因此他更能把握故事走向及影片气质。两部作品风格均较为偏向文艺小品感觉,毕竟他与关锦鹏和王小帅合作多年,理念受这二人影响则是意料中事。在前期筹备时,会感觉他的工作进度较慢,服装设计、道具摆设、演员定装,事无巨细必是亲历亲为。但他的现场调度能力非常强,每场戏的光线、演员走位、道具调整、镜头应用都已经在剧本完成之后也一并打磨完毕,所以真正拍摄起来效率也较高。
牛乐以后的作品可能会面临一个不大不小的瓶颈,就是文艺片与商业片的取舍。这个取舍要早做决定,不要像现在的某些导演一样,左右为难始终不是好事情。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5位国际知名导演掌镜拍摄了他们眼中的北京;而为了迎接两年后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上海电影集团与上海世博土地控股公司合作...
08-03-26 0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