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可以说是个三国年,《见龙卸甲》和《赤壁》两部大片气势汹汹,一直筹备的电视剧《三国》也蓄势待发。顶着“名著”的光环,吸引无数眼球,也会引来无尽口水。就拿最先杀到观众面前的》来说,从去年推出首版海报开始,对人物造型的非议就没停过,如今临近上映预告片纷纷推出,影片的许多方面依然被人争论不休,最新又闹出了剧照中惊现可乐瓶的荒唐事,也不知是真的穿帮还是网友恶搞。没办法,翻拍经典实在是难度系数极高的活儿,导演创作上的求新求变同观众的固有印象撞在一起,如果新意能够说服观众,那么口碑和票房都会扶摇直上;如果出新不能让观众买账,那么铺天盖地的口水会让影片死无葬身之地。
刘德华饰演“长胜将军”赵子龙 |
■赵云装备VS网民口水
银盔银甲、手持银枪、胯下白马、相貌俊朗是人们心目中赵云的标准形象,但从《见龙卸甲》的预告片看,刘德华扮演的赵云帅气是跑不掉了,但胯下马不但不白,而且显得极其平常,手中拿的兵器如果可以称作“枪”的话,也与人们印象中的相差甚远,似乎称为“梭镖”更合适。“穿着日式铠甲、戴着元朝头盔、背着英军挎包”也成为网友诟病的主要目标,严重削弱了赵云的英武形象,使他看起来就像个普通人。
当然,导演这么做肯定是有用意的,首先对于“盔甲不伦不类”的说法,他就表示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一副汉朝将军韩信的画像,盔甲就是影片中赵云的样子,这种人们不常见的造型才是符合史实的。看得出,导演的美学标准显然不是《黄金甲》那种精致唯美的路数,而是属于《投名状》引领的质朴粗犷型,用大量篇幅营造老年赵云的悲壮感,也是想把赵云还原成一个普通人。
■超级戏说VS观众习惯
《三国演义》已然是对史书《三国志》的戏说,《见龙卸甲》又在此基础上继续天马行空,许多内容已经远远背离人们的习惯认知。故事首先把年过7旬的赵云在凤鸣山以弱敌强力拒曹军作为影片表现中心,穿插着乱军中救阿斗、受封五虎将等往事回忆。为了突出凤鸣山作为赵云“不败神话”开始和终结之地,本应是发生在长坂坡救阿斗的情节也被安排在凤鸣山,预告片中还有赵云飞马过深涧的画面,恐怕也是拷贝了刘备跃马过檀溪的典故。
人物经历和关系方面的改动也很大,赵云有了一个至交好友罗平安,两人一起投在刘备军中,一开始只是负责土木的工兵,后来赵云主动请缨救阿斗才一战成名。老赵云在凤鸣山的新对手,也被安排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人物——曹操的孙女曹婴,这可谓导演的一步险棋,虚构这么一个女人率领曹军打仗已经够离谱了,更要命的是常胜将军赵云竟然沦落到跟一个女人玩命,还在战场上打得难分难解。不过考虑到观众对赵云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导演肯定想通过罗平安和曹婴这两个虚构人物给观众制造意外的惊喜,但这些部分能否跟情节、人物浑然一体,具备充分的说服力,是关键之所在。
■港式单挑VS两军交锋
《见龙卸甲》虽然走的是国际化路线,但依然弥漫着港片的味道。罗平安是带赵云从军的大哥,后来他因为保护少主不力让阿斗失陷在军中,赵云为了让他免于一死才挺身而出救阿斗。后来赵云平步青云位列“五虎上将”,而罗平安仍是小兵一名,罗平安心有不甘,在凤鸣山一战最关键时刻投靠曹军出卖了赵云……影片把港式的兄弟恩怨虚构在赵云身上,并且放在三国这个大历史背景下加以表现,效果如何很难说。
预告片中曹婴弹琵琶港味就更浓了,她和赵云单挑步战多于马战,明显是因为步战的闪展腾挪和精妙招式更容易把港式武打发挥得淋漓尽致。但作为一部古装战争大片,最吸引人的不应该是单打独斗,而是千军万马混战厮杀的气势和场面,这才是大片的“大”之所在。影片如何把港式单挑的小格局同两军交锋大场面有机结合,对导演的功力也是一个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