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
徐沛东与余秋雨
CCTV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赛激战正酣,比起上届,文化题更难还加考英语。开赛还没几天,就惹来了各种质疑的声音,其中对评委余秋雨的批评声最大。昨天,作为青歌赛评委之一的李谷一也提出了质疑。
质疑
李谷一质疑选手来源
“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上百年的生长过程,它有语言、风俗、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也许很难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评委李谷一对于评分标准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而对于原生态选手的来源问题,李谷一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初我们界定的原生态唱法,是未经学校学习的、原始的唱法就叫原生态,但现在很多来比赛的原生态是经过包装的,那么这个名字还成立吗?还有,说起原始,到底原始到什么程度,这也是很难界定的。”
今年央视把“通俗唱法”改成了“流行唱法”,而李谷一也认为美声唱法也不合适:“难道只有国外的才"美"吗?民族唱法也是从一开始就有争议,到底指的是哪个民族的唱法,我认为这两个称谓也不太确切。”
此外,李谷一认为,文化素质考核方面应当增加中国文化的题目,减少国外题目的考核。对于目前青歌赛选手的来源地,李谷一认为还是范围过小。“现在即便有来自国外的选手,也基本上是华侨。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其他国籍的选手出现在青歌赛的舞台上。”
回应
不论身份只论唱法 对于评委李谷一的看法,青歌赛总策划秦新民回应说,青歌赛原生态组选手的选择不是以身份界定的,而是以歌手演唱的风格、方式、发声方法等进行区分的。只要歌手演唱的是本民族地区口口相传的民歌,都可以称为原生态唱法。
而对于民族唱法和原生态唱法问题,昨晚评委田青则表示,民族唱法不如叫做中国美声,而原生态唱法则称为民族民间唱法更合适。
变化
首次出题考英语 和上一届相比,综合文化素质考试的题型不仅难度大,而且出题范围广甚至有些过偏。比如《二十四史》中的“第二部是哪一部,作者是谁”(答案是《汉书》,作者班固),还有试听题竟然出的是相对比较小众的爱尔兰“小草莓乐队”的曲子等。对此,一直在青歌赛现场坐镇的央视文艺中心主任朱彤解释道,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目的是提升青歌赛的综合素质、考试总体水准和品位,同时期望参赛选手能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此外,英文提示语(比如“NOSMOKING”)以及“手机英语”(“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等)也出现在考题之中,朱彤表示,青歌赛越来越讲究大众的“贴近性”,这些简单英语的普及和掌握都是最起码的素质。
娱记酷评
余秋雨,他是个凡人 两年一届的青歌赛,作为点评嘉宾的余秋雨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和上届一样,他的点评再次成为人们的话柄。“孔子是战国后期人。”“但丁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尽管这些答案经过总导演陈雨露解释为“口误”,但仍被当作很难原谅的错误被媒体和网友指责甚至炮轰。
很多网友批评余秋雨在点评时有时候过长,有卖弄之嫌,有时候点评时跑题不集中。的确,“言多必失”,其实这些话柄恰恰是由于余先生话多惹的祸。
试想,一个半月,甭说天天要滔滔不绝讲解文化知识,就是正襟危坐在镜头前这么多天,也够受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对于余先生我们大可不必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声讨。而对于青歌赛,除了选拔人才之外,它也就是一档娱乐节目而已。
(责任编辑:小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