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3月26日电(记者朱俊清、武勇)记者近日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宁夏银川市秦腔剧团团长柳萍等专家了解到,受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近20年来,秦腔和眉户等西北传统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京剧和黄梅戏等剧种。
他们呼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加强对西北传统地方戏曲艺术的保护性扶持。
据了解,西北传统地方戏曲艺术主要由秦腔、眉户、碗碗腔、陇剧等组成,其中秦腔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传统地方戏曲艺术诞生了数百部优秀经典剧目,在整个西北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庞大的观众群体。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西北传统地方戏曲艺术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艺术财富,并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一个重要项目。
然而,受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加上经费短缺、人才匮乏、观众群体锐减、演出市场不景气、经营发展逐年低迷等主客观因素影响,近20年来,西北传统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剧种,后劲不足、缺乏创新,专业及业余民间团体难以维持生计与发展的矛盾愈加突显。
柳萍说,秦腔和眉户等是深受西北地区各民族群众喜爱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如果再不加以扶持,这株古老的艺术奇葩将会消失。她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比如加大对艺术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设立中央及地方两级专项扶持基金或资金,加大对西北传统地方戏曲艺术的扶持性资金投入。甚至可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加大对西北传统地方戏曲艺术的挖掘保护和保护性扶持以及保护性利用与开发研究,振兴西北传统地方戏曲艺术。
(责任编辑:小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