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戏、人艺联合办班的毕业生演出话剧《结婚》这两天在首都剧场上演,首都剧场也首次迎来一场未毕业学生的商演。人艺院长张和平说:“首次接受考验的学生们交出了一份让大家都比较满意的"答卷"”。
2004年,中央戏剧学院受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委托,招收、培养表演专业本科生。
这个班的25名学生后来被称为中戏“人艺班”。这是中戏第二个人艺班,1987年,中戏的首个人艺班中走出了徐帆、陈小艺、江珊、胡军等一批现在成了“腕儿”的演员。因此,第二届人艺班学生的首次商演吸引了不少人关注。
老师
学生有点“吃亏”
话剧《结婚》由全班同学分成AB两组、分两天演出。除了有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成员观摩外,还有众多喜欢人艺话剧的观众观看。
人民艺术剧院的刘小蓉老师一直在中戏给这一届人艺班学生上课。她对学生们的演出很满意,“我觉得他们在舞台设置上有点吃亏,所以才会有观众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舞台的前半部分设置成石子铺成的院子,大部分演员的戏都在舞台后半部分进行。演出中他们也没有使用地麦,所以在背景乐特别大的时候,会有台词听不清的情况。”
中戏人艺班的班主任郝戎老师,除了在后台之外,还特意跑到观众席最后一排检验学生们的台词效果。他认为:“有问题是正常的,但是我对学生们的表现很满意。这次演出他们要经受三重考验。一是他们首次离开学校到这么大的剧场演出;二是人艺艺委会专家和很多圈内人士的考验;第三重考验,是对外售票,他们要接受来自社会的评价。”
观众
没有频繁离场
前晚的首场演出是学生公益专场。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李同学说:“这是我第一次来人艺看戏,我觉得这些演员很年轻。他们扮演的老年人挺自然的,没有那么装,感觉不错。”郝戎老师说:“我站在观众席最后面时,特别观察了一下观众的反应,三个小时里面,没有那么多人频繁地离开剧场。”
老艺术家
少数台词听不清
演出结束后,老艺术家们做出了点评。
郑榕:“我觉得这批孩子的声音条件不错,表演很生活很自然。还是现实的戏贴近生活,大家看得懂。”
蓝天野:这个戏演出时间太长,节奏有点慢,全剧还可以再压缩20-39分钟。“有些台词,我听清的部分不到90%,还有一些话我没有听懂。我觉得这些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下点工夫。”
朱旭:“我觉得音响的声音太大了,有时候把演员的声音给压下去了。”
竞报记者 李特/文
竞报记者 李艳明/摄
(责任编辑: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