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两会上有委员提案,让京剧艺术进入中小学课堂。据悉,教育部已最终确定包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在内的15首京剧唱段,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从今年3月至明年7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10个省、市进行试点,辽宁省不在此列。
此消息一出,在文化界和教育界引发了不少声音,支持者认为,此举可推广传统文化,反对者则认为这种填鸭式学京剧的方式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效果适得其反。
A、支持者
步云山路小学的朱羽老师
扶持京剧的国剧地位
在小学从事音乐课教学的朱老师认为,“不同的省市地区都有本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种,但任何剧种都取代不了京剧作为国剧的地位,选择京剧进入中小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像推广我们的普通话一样,应该被全社会重视起来。”朱老师说,虽然面临师资和教学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但她相信这个举措对于推广国粹艺术意义深远。
家长邢东胜
希望更多剧种进课堂
读者邢先生是一个5年级孩子的家长,他对此很感兴趣,“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无论对孩子们的民族认知感和传统代入感都是大有促进作用的。而且我觉得该进入课堂的不应该仅限于京剧,川剧、越剧、梆子、昆曲、评戏……如果有可能都应该让孩子们学习,我希望京剧进入课本不只是一件好事,最好是成为一系列好事的开头。”
B、质疑者
教师代表
名家名师能进学校吗?
一位重点中学的老师表示了担忧:“想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爱上这些传统戏剧,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有名家名师走上课堂,但这笔教学的费用谁出?是否还会让家长承担一笔额外的学费?”该老师表示,成年人对京剧的热情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一些名段名角,如果只是普通的音乐老师在教,肯定不会有太大的效果,那就变成“面子工程”了。
家长代表
学好京剧有利于升学吗?
一位高中生家长最直接的反应是问记者:“学好京剧能在高考上加分吗?”该家长认为京剧很难在中小学生中推广起来,“这不是流行歌曲,很难掌握好唱腔,如果只是乱唱一气,那有什么积极的作用?而且京剧对升学一点实际帮助没有,那我们学了只是耽误时间,所以也不会赞成孩子付出精力学京剧。”
C、建议者
声音一、文化学者王传章先生:应该因地制宜推广各地剧种
从事文化工作的王先生认为,不应全国一盘棋都学京剧,“可能更多的人都是喜欢本地热门的戏曲,比如,西安人喜欢秦腔,广东人喜欢粤剧,我们东北人喜欢二人转,应该因地制宜学习戏曲,而不应“强制性、填鸭式”推广,否则很有可能在青春期的中小学生当中引发厌恶和抵触的情绪。
声音二、很多读者:京剧进课堂应该选修
很多读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反对京剧进课堂,但应该作为选修科目,不能作为必学科目来要求中小学生。而且在所选曲目方面,应该多听听京剧界和教育界专业人士的意见,应该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曲目为主,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责任编辑: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