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主席王英伟表示,香港电影节发展至今,已经很接近国际一般电影节的规模,加上同期举办的“亚洲电影大奖”、“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及“香港国际影视展”,整体展现出来的将是一个全方位的影展。
王英伟指出,今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特色,仍然是着眼于一些特别的电影,包括很多已入围柏林影展或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其次是有多达六十五部电影是世界首映或亚洲首映的,这等于说香港观众可以比其他地方的人更早看到很多好电影。
提升看电影水平
“作品范围方面,我们既有回顾式的,包括焦点影人曾志伟及刚去世的导演杨德昌的作品等,也有艺术性比较强和较为商业的电影,我们的希望是提升整体香港观众看电影的水平,所以亦会同时间举办很多研讨会,让大家有机会观摩学习。”他续说:“香港国际电影节发展到今天,规模已经很接近国际一般电影节,如果大家记得,直至数年前,我们仍是每年只办放映,但现在我们已经兼有亚洲电影大奖、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及贸易发展局举办的香港国际影视展,整体变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影展。”他说,去年“亚洲电影大奖”首次举行,很多人都将之形容为“亚洲的奥斯卡”,至于“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今年亦将会大丰收,共有二十五部世界级导演作品可望在活动中筹集到开拍电影所需的投资款项。
创意内容最紧要
问到电影节不断扩大规模,对振兴香港电影业是否有任何助力时,他说,电影节的角色只是提升观众对电影的热情,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了解香港电影生产量为何会减少。“戏院入场观众也少了,尤其是港产电影,去年香港本地製作电影只有五十部,但我们在高峰期每年是有二百多部的。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电影的热诚,告诉大家,香港电影仍然很蓬勃及很有生机,所以今年电影节,我们就特别选了较多的香港电影作首映,其中很多都属新晋导演的作品,这是要让香港人知道,我们的电影业仍然新人辈出,大家应该给予支持,电影节就是希望可以做到这一步。”
随着科技进步,看电影已经不再局限于在戏院裡,例如手机电影的发展,就可能会形成一种人人可拍电影的潮流,而数码广播的普及,亦不排除会将部分观众从戏院拉回家,但王英伟表示,他对香港以至世界电影的发展前景仍然相当乐观,因为好的内容始终最重要。“尽管全世界电讯行业是如此蓬勃,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容,所以有创意的内容是很需要的,为什麽早前荷里活编剧闹罢工便即影响全世界?就是因为大家都需要一个很丰富的内容。我相信电讯业愈是发达,对电影及好的内容的需求就会愈大,而这方面的出路亦会愈多,试想一下,无论是一个电视台还是一个手机频道,会需要多少内容才能填满一日二十四小时?所以我们的创作人员其实是有很多机会的。”
资源为历届之冠
今届电影节共放映五百场电影,他表示,从放映场次来说,规模与去年相若,但加上“亚洲电影大奖”及“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合共所投入的资源就是历届之冠,而观众入场数字亦可望再有突破。他说:“二○○四年香港国际电影节公司化,当年的入场人数是七万多人,去年第三十一届电影节,入场人数已经增加至十二万多,今年我相信应该可以超过十三万人次。此外,我们也希望能借助亚洲电影大奖这件影坛盛事吸引全球注目,事实上,现时已有很多国际性媒体,包括杂志、电视台等争相前来採访,颁奖礼当晚盛况亦会转播到亚洲多个地区。”
他补充表示:”在举办今届电影节的过程中,基本上,世界三大影展可以拿到的电影,我们都拿得到,这就证明这数年来,香港国际电影节在国际间的知名度已有所提升,特别是举办了亚洲电影大奖后,其他地区的电影节的主席或行政人员都前来表示支持,或是担任我们的评审,像今届十八个评审委员中,就包括康城影展及柏林影展的代表,这将大大提高香港在全世界电影业内的地位,反过来亦有助香港电影节寻得好片放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