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养老离不开社区帮助
央视两会特别节目《我建议》邀请本报作为江苏唯一合作媒体,本报网站视频专题全程录播节目现场
关键词:在家养老
编者按: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和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联合制作了一档两会特别节目《我建议》,本报作为江苏地区唯一合作媒体被邀请到节目录制现场,与代表委员交流、与公众人物对话。今天起本报特派记者将陆续发回系列专题报道,而从3月6日起,《我建议》节目的视频还将在本报网站两会视频专题里播出,欢迎感兴趣的读者点击收看。
李明启(左)毕淑敏(右)在《我建议》现场 |
新闻背景: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10个部门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介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该《意见》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坚持依托社区;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第四坚持社会化方向。
人人都会老
名人一样愁养老
对著名作家毕淑敏和知名演员李明启而言,养老的问题并未迫在眉睫,但她们均直言这是个要认真考虑的社会问题。毕淑敏的想法是,居家养老是个发展方向,但她宁愿选择去养老院养老。“我在国外看到许多这样的养老机构,那些老人都很愿意在那里住。”她分析,去养老院生活志同道合的同伴会多一些,“比如说,你跟年轻人谈谈自己年轻时的故事,说一遍,他愿意听,说多了,他就会烦了,会说你是祥林嫂,可跟老人住在一起就不一样了,一起回忆年轻时的往事,能勾起很多美好的记忆。”
与毕淑敏不同,李明启则从来没想过老了去养老院,“到我80多岁的时候,儿子也60多岁了,他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就不错了,我怎么还能让他继续有那么重的负担呢。”当然她也从来没想过跟儿子一起住,“因为跟他呆时间长了就闹心”。不去养老院、不跟儿子住,她的养老方式她早就决定了:在自己家里养老,我把自己的身体弄得棒棒的,爱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如果老人收入高,那就请上个保姆,再奢侈点的,每个月另外花点钱购买各种服务。如果是一般的工薪阶层,只要不生病,就是吃吃饭,应该也花不了多少钱。”
在家养老愉快度
关键在社区
朱丽玲,南京锁金三村社区主任
60岁以上老人622人,独居老人28人,空巢老人36户,锁金三村这个老小区里存在着大量身边缺少子女照顾、生活多有不便的老人。这几年来,看着社区里的老人,特别是那些独居老人,每天早上拄着拐杖独自一人去菜场买一点菜再回家烧,朱丽玲的心里总感到不舍。2006年上半年,在挨家挨户征求了居民们的意见之后,社区“老人食堂”正式开张了。“我们每周提前公布菜谱,老人可以预订,两三元就能吃到一顿可口的饭菜,生病或是行动不便了,还有人主动送饭上门,其他社区的老人也都喜欢到我们这儿来吃饭,”朱丽玲告诉记者,他们感觉将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模式老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社区还应当注重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这同样很重要。
刘桂玲,北京石景山区的社区主任
身为社区主任,刘桂玲坦言,居家养老能不能愉快关键看社区的服务能不能跟上,可现在社区服务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缺少资金,很多事情没有上级部门的投资根本办不了,比如老人饭桌现在就只够管中午一顿饭;二是社区义工老龄化,如今的社区义工往往都是些退休的“年轻老人”,“义工”不能只靠那些热心人,“义工”也不能完全不拿工资,给予一定的工资,才不会后继无人。
邵敏,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崇川区和平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邵敏告诉记者,他们的颐和花园社区正在进行一项“阳光+鲜花”行动计划,让居民老有所养就是其中一块。“我们建立一个定时定点代购网,比如一些空巢老人要买米买油买菜了,这些服务人员就会帮他们买好送上门。还有老人互助代币券制度等等,都是我们为了丰富老年人生活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好办法。”
但是,这么多年下来,邵敏也发现,尽管政府一直在不停加大对助老服务的投入,但是老人越来越多,所需要的服务也多元化,全部都靠政府出钱肯定也不行,还得政府购买服务与社区民间互帮结合起来,将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本结合起来。“目前南通市正进行老人养老情况的全面摸底调查,近期将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居家养老服务站规划。”
政协委员关牧村
大胆三设想
受邀参加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两会特别节目录制的全国政协委员关牧村透露,她同样一直关注养老问题,作为政协委员,她大胆建议:
1、国家应成立专门机构关爱老人,比如说在民政部门设立老龄社会管理局。
2、建立老龄社会人群管理基金,资金来源一是国家二是社会。
3、制定健全服务老龄社会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对服务老人的团体、个人给予审批、税收等方面优惠。
对话高端权威
在家养老离不开社区
“我们调查发现,愿意去养老院养老的城市老年人仅占16%,80%的老人都不太愿意去养老机构,而愿意待在自己家里。”本报记者在《我建议》节目现场碰到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会张恺娣主任,他介绍,提倡居家养老是全国老龄委最近通过调研总结提出来的。因为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下降,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很可能不适应,反而带来精神上的困扰,让老年人尽可能长时间地生活在自己长期适应了的环境里对老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但他强调社区服务是居家养老的补充。
专题撰稿 石小磊 刘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