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红艳 “你粉(丝)了吗?”那天,朋友不经意的一句问话,遭遇的是周围数人的茫然。正如曾经的那句“你博(客)了吗”所映射的博客潮流,粉丝这个群体也在波涛汹涌间壮大。
从一开始自发形成,到后来主动组织和管理,再到统一服装、统一口号、统一行动,粉丝的“升级战”似乎在不经意间告捷。与此同时,粉丝这一独特的社会符号,由演艺圈蔓延至出版界、学术界等,粉丝文化已具雏形。以大众、草根参与为主,彰显主体意识和文化消费意识的粉丝文化,在具备文化基础和精神后,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并迅速扩散……
特定昵称叫得响
盛极一时的选秀活动,使受众极大“粉丝化”,在造就大批人气偶像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粉丝。
粉丝,这个译自英文单词Fans的词,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语。
为突出自己群体的特色,粉丝团队创建了独有的粉丝名称,如“玉米”(李宇春的粉丝)、“凉粉”(张靓颖的粉丝)、“笔亲”(周笔畅的粉丝)、“盒饭”(何洁的粉丝)等。此举开风气之先,此后,几乎每个粉丝团队都会给自己命名,如“芝麻”(尚雯婕的粉丝)、“花生”(陈楚生的粉丝)、“醒目”(苏醒的粉丝)、“乐橙”(魏晨的粉丝)、“栗子”(刘力扬的粉丝)等。
如今,粉丝群体已经蔓延至出版界、学术界。易中天、于丹等大学教授火爆全国,在大众文化中成为明星人物。网上开始出现许多“教授粉丝”,如“乙醚”(易中天的拥戴者)、“鱼丸”(于丹的拥戴者)、“年糕”(阎崇年的拥戴者)、“潜艇”(钱文忠的拥戴者)、“海飞丝”(纪连海的拥戴者)。此外,余秋雨、海岩、郭敬明、韩寒等当红作家也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群。
喜欢,需要理由吗
2007年10月18日,“快男”王栎鑫在朝阳公园举行“18岁成人礼暨加盟种子音乐”媒体见面会。庞大的粉丝队伍中,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女孩儿不停地呼喊着王栎鑫的名字,并潸然落泪。
“我第一次在电视上听他唱歌就喜欢上了他,我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反正就是觉得,听他的歌或看着他,就会忘了学习上的压力,感到很轻松也很快乐。”女孩儿这样解释自己面对王栎鑫时为何情绪如此激动。
犹记得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那届超女,在工体举行演唱会。场内座无虚席,场外也是人山人海。他们争抢着涌到媒体记者跟前,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对偶像的喜爱之情。有的粉丝情绪激动时哽咽难语,甚至嚎啕大哭。而待到演唱会开始,就不仅是各位超女展示的舞台,更成了不同粉丝方阵的PK场。这边,“玉米”们喊得声嘶力竭;那边,“凉粉”们叫得震耳欲聋……谁都不示弱。
这些粉丝,究竟在想什么?为何会集体对一个人那样狂热?又为何会发狂般在网上“对骂”?所有这些问号都在探问:如今的“迷一族”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
“一生中,你总会被某个人、某部作品,甚至只是某个情景片段,唤醒你内心的感动和冲动。”作为一名铁杆儿“玉米”,小强的话也许能代表众多粉丝的心态,也正应和了那句话:“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有组织也有纪律
“我们可是富有团队精神、率真精神、奉献精神、忠诚精神的团队哦!”一位粉丝不吝自赞之词。
此话几多虚夸?不过,倒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如今粉丝的“专业化”程度。他们不是散兵游勇,而是“有组织有纪律”,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来团结自己的团队。QQ群、贴吧和论坛,往往是粉丝团队的秀场。他们在里面互通有无,制定规则、讨论话题、组织活动,甚至于发起各种“论战”。以百度贴吧里的人气大吧——李宇春吧为例,“春吧”中的热心吧友充当不同角色,履行各种职能,分为后方巩固、内容建设、人力建设、外向出击等四大职能模块。
现实生活中,粉丝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支持自己的偶像,如比赛投票、网络投票、下载铃音、接机送机、舆论造势,购买偶像发行的正版音像制品,购票观看偶像的演唱会等。
上周末尚雯婕在北展剧场举行演唱会。剧场东侧的空地成了“芝麻”们的活动区,悬挂着尚雯婕大幅海报,装点着几百个粉色气球,温馨浪漫。小杜是其中一名“芝麻”,在现场忙前忙后地进行协调。据她介绍,演唱会开始头两天,她们就忙乎起来,帮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芝麻”,比如帮助他们预定酒店,为他们准备北京市旅游地图等。“这次尚雯婕在北京办活动,我们北京歌迷会是东道主,所有活动都以我们为核心进行安排。但如果是在山东或别的地方,我们就得听人家那边歌迷会的调遣。”
人气指数测量计
随着娱乐从“星时代”过渡到“粉时代”,粉丝愈发成为明星人气指数的测量计。某位明星参加活动,到场助阵粉丝的多少,某种程度上折射其人气的高低。
图书界也是如此,新书签售现场的火爆与否,是一个作家近期人气指数最直观的反映。各大书展上,不少作家、文化名人的新书发布和签售现场,也是粉丝如潮涌。于丹2007年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签售,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的“鱼丸”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截至当晚11时30分,于丹在长达10小时的签售中共签出15060册书,创下年度签售之最。
易中天、韩寒、郭敬民等举办签售活动,也都是热火朝天,粉丝们争相与偶像近距离接触,哪怕只是与偶像对视了一眼而已。难怪有书评家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进入了“粉丝阅读时代”。
歌手发行新专辑,举行发片仪式和签售会。粉丝们便汇聚于此,助阵捧场。他们群情激奋热烈呼喊,他们绞尽脑汁创编各种朗朗上口的口号,他们争相送上各种礼物……现场因为这些粉丝的参与而变得热闹异常,而这其实正是唱片公司、发行公司想要的场面。这至少证明,他们力推的歌手拥有一定的人气或者说是市场号召力。
当然,这其中也有注水、作假者。比如一个刚刚出道的歌手,此前未发过唱片,未参演过影视剧,即在大众面前的曝光率极低。不过,人家照样有“忠诚的粉丝团”。君不见,其单曲发行活动现场,照样是成堆的歌迷,照样是成片的疯喊狂呼……据说,这些其实多为主办方事先“买”来的“歌托”。“站一个小时多少钱,尖叫一声多少钱,哭一下多少钱,晕倒又是多少钱……可都是明码标价。”一名唱片公司企宣私下里说。RJ197
(责任编辑:小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