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七十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折点,也正是这样一个时期,大众免费娱乐在香港获得空前发展——电视差不多提供了一切。从电视肥皂剧或综艺节目,到全城动员参与义演募捐活动直播,电视的普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亦转向本土化,沈殿霞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如鱼得水,在主持界和影视界齐头发展,加上自身的亲和力,在观众中和同行中逐渐确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人缘,也遭遇了她这一生刻骨铭心的爱情…………[我来说两句] |
70年代香港文化的“源流”
经过六十年代的经济准备及过渡,香港到了七十年代终于整体腾飞,经济格局大与之前有别,不但强了,并与国际经济接轨;各种资讯与国际同步;同时,市民物质生活富裕了,整体生活质素有所提升,中产阶级绉型已经出现;广义上的移民第二代成长,或泛称二战后一代形成新的人口结构,文化上出现新的追求已成新趋势。70年代是香港文化的“源流”!
李小龙骤然离世与功夫片降温
承接六十年代中期的凌厉气势,邵氏在七十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电影业占着领导的地位,拥有“东南亚电影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国语武打片,引领一时风潮,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功夫片都是香港的最重要片种,遗憾的是,1973年,香港首位国际巨星李小龙骤然暴瘁,令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
《七十二家房客》与市井风格
而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下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影加以青睐,于是,1973年,楚原执导的《七十二家房客》一跃成为最卖座港片,原因正在于此。
在这部粤语片中,沈殿霞参加了演出,由于演员中有很多都是电视艺员,由于当时电视已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重要媒体,因此对观众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这部粤语片被普通观众熟知,更多是因为沈殿霞的参演。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电影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振兴。
自此,很多电影都走向地道市井的风格,演员的演绎亦带有嘻笑怒骂的味道。沈殿霞当年参与了大量的粤语片演出,《小姐不在家》,《欢乐人生》,《鬼马女歌手》,《啼笑夫妻》等,尽管多是配角,但她招牌式的造型,特的表演方式和让人过目不忘的体型还是使她成为演艺圈中的标志性面孔,让观众难以忘记。
[1] [2] [3] [下一页] |
沈殿霞虽然与世长辞,但她的精神却长存人间,多位艺人纷纷在Blog上撰文,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悼念这位开心果.古仔难忘获照顾古天乐和肥姐曾合作拍剧集《美味天王》...
08-02-21 0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