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最“大牌”的春节联欢晚会日渐失去往日辉煌之后,中央电视台在近几年却成功地“挖掘”出了另一个新年品牌节目——“开年大戏”,前两年的《汉武大帝》和《
乔家大院》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和口碑,而今年在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闯关东》不仅延续了央视“开年大戏”的声望,而且更有“后浪推前浪”的新锐气势,据CSM城市测量仪数据,截至1月20日收视率已逼近11%,最大市场份额达27.5%,即全国1/4开机的电视用户在看《闯关东》。
“老戏骨”挑战“新角色” 一个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应该像一块无价美玉,以减少瑕疵为至高原则,电视剧《闯关东》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好的口碑和收视率,离不开一个好的剧本、导演和制作团队,更离不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主角朱开山的扮演者
李幼斌堪称一个实力派“老戏骨”,特别是在之前热播的《亮剑》之后,更成为名副其实的收视保证。
李幼斌在《闯关东》中扮演的朱开山一角之所以深受好评,首先是因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具有开创性,山东大学教授牛运清认为,朱开山一身武功,但他不是哪个山头、哪个门派的绿林好汉,不是家族的、阶级的领军人物,他是个民族英雄,是一个大于家族、大于阶级、大于地域的时代英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胸怀人类之爱的大英雄。这样的英雄形象,在以往的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从未有过。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德发盛赞《闯关东》在影视史上开创了新的一页,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而朱开山这一平民化英雄典型塑造得最为成功。朱德发说,朱开山不同于电影《红旗谱》中的朱老忠,也有别于《亮剑》中的李云龙,朱开山这个人干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始终不改其平民化的本色,他是英雄,但同时是个平民。
《闯关东》成宣传山东“新名片” 借助于电视这一目前中国最普及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介,电视剧《乔家打院》不仅把晋商文化形象而生动的传向了五湖四海,而且在电视剧热播之后,为宣传山西和发展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而《闯关东》接过了这个“文化产业”接力棒,并且与前者相比较,有变被动为主动的新发展。
电视剧《闯关东》写的虽然是一百多年前的山东人,但真实的故事,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会让全国观众对山东人有新的认识:山东人富有开拓精神,面对天灾人祸造成的生存危机,2000多万山东人选择的不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往外闯,靠艰苦奋斗开拓生存空间,到千里之外的东北大地顽强地扎根、生存、创业、发展。这与历史上多次发生的官府强制性的大规模移民不同,主要是发自民间,出于主动,充分表现了山东人坚忍、顽强、勇敢、勤劳的精神,是真正的人民创造历史的典型例证。可以说,《闯关东》集中展现了山东人的优秀品质,朱开山的形象,令山东人认同、自豪,也会让全国的观众信服。让一部山东人的奋斗史占据了央视一套长达20多天的黄金时段,每天吸引着亿万观众的眼球,感动着他们的心灵。先进的现代传播手段加上巨大的感染力,将会有效地提升山东人的美誉度,扩大山东人的品牌效应,因此也有齐鲁文化的研究者指出,《闯关东》将成为山东人的一张“新名片”。
“闯关东精神”迎合时代需求 电视剧《闯关东》真实再现了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一部中国移民史,几千万历经磨难的“闯关东”人不仅在白山黑水之间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更为东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尤为可贵的是,“闯关东”孕育着、锻造着、升华着一种特殊的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闯关东精神”,这也是这部电视剧吸引观众的深层原因。
电视剧《闯关东》的拍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对那段重要历史的抢救。受迁徙本身的颠沛流离所限,关于当年山东人闯关东的文献资料并不多见,即使可以搜寻到,也多是粗枝大叶的简单记录。这场浩大的移民运动,更多地以口头的方式流传于民间。随着时代的更迭,那些颇有传奇色彩、能体现民族精神的事迹,已经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河流之中。今天的山东和东北,在文化上已呈现出迥异的迹象,《闯关东》的拍摄,迎合了两地人民寻亲、寻根意识的苏醒,观看《闯关东》,等于踏上了一条便利的文化寻根之旅。而重温当年苦难和悲伤、英勇和豪迈,对于振奋两地子孙的精神,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朱家一家人的种种职业代表了当时众多“闯关东”人的谋生方式。高满堂以各种职业的发展埋下了故事的隐线。此外,闯关东路上的种种磨难,堪比取经路上的唐僧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土匪、官兵、土豪、乡霸、流民、善人、矿工等各色人物陆续登场,给这一家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也以其传奇性紧紧抓住了观众眼球。
(责任编辑:小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