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想当兵,到现在还有这个想法,只是无法实现了。
从小最爱看的电影就是战争片,尤其是抗战和解放战争体裁的。
最喜欢听部队里的号声,声音急而短的是冲锋号;声音长而缓的休息号;就有一种号-集结号!
昨天晚上去看了《集结号》,从头到尾的震撼。
刚开始的攻城战,就让人们感觉到了什么叫现代战争片,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又是美国大片。三人小组进城探路,那手语打的,一个字:帅(就是不知道那个时候我们的解放军叔叔们怎么学的那么“专业”的术语,乍一看还以为是老A们呢)。看过那么帅的手语了就让你看看什么叫“血肉横飞”“枪炮齐鸣”,看那弹道飞过的优美弧度,漂亮;看那战士被子弹打穿的血柱横飞,惨烈;看那被炮弹炸的只有零星的尸体,不忍目睹。轰炸场面那叫一个逼真!攻城一战,九连阵亡71人,存46人。
中间的狙击战,让你更深一步感受战争的惨烈。各种子弹飞过的弹道;战士中枪流血,身体某一部分被打穿,甚至被炸只有一部分的尸体的镜头;又一次出现在面前。一门小山炮打掉两辆坦克,几个人的命换掉一辆坦克。刚开始的攻城战只能说是激烈,现在的狙击战是惨烈,九连阵亡47人,仅存1人,九连番号取消!歼敌官兵无数,摧毁坦克三辆。
最后的抗美援朝,没有上两次那么大的战争场面,只是一个人踩着了地雷,另一人帮他解围,那人便是九连仅存的那一人,用一只眼睛换来了一个人的一条腿,换来了于敌重装甲部队的致命打击。
三段战场戏从音效、场景、视觉上面给人震撼之大,应该算是国产近代战争片之最了吧。
以前看关于那个时期的战争片,其主题都是围绕政治来讲,政治色彩很重。但独这部,从头到尾未提一句。做为军人,军命大于山,“没有集结号就是打到只有一人还得顶住!”所以狙击战最后也只有一人生还,当最后连长知道是团长没吹号时那种为弟兄们报不平的气愤、委屈都发泄了出来。“烈士的家属可以领到700斤小米,失踪的只能领到200斤”,他手下的47名兄弟却都成了失踪,他为他们不平,也为自己不平。他要为兄弟们平反,也为自己平反。平反之路近十年,真相得以大白,他的痛哭是那么委屈,那么实在。给他的兄弟们烧把纸,告诉他们可以出来透透气了。
影片中的不足之处只我所不理解的略有一二:第一便是攻城战时三人小组配合进城探路时的手语,就算他们是正规部队,那么专业的手语应该是特种作战部队才有的吧?第二,木木是一名狙击手,已经强到了不用观察手配合就能百发百中而且还不用狙击步;难不成他比成才更狠?还有吕宽沟为了手表牺牲那一场,在对方狙击手倒下的时候如果我没看错他应该拿的是一把狙击步,在吕站起来那一刹,打中胸部,在吕拿手表时居然能打到小手臂位置!木木更牛,直接半蹲式一枪命中脑门,神枪手中的神枪手,最关键的是最后却抱着炸药包炸坦克去了。我可怜的木木啊。第三,好不容易有段爱情戏吧,居然是一碗面条就找了个老婆(如果是这样,老天,我愿意煮一锅面条!)。难道那女的对王金存的爱还不敌一碗面?那她还辛辛苦苦要找王干嘛呢?
“连长谷子地”九连唯一活下来的人,也是整部影片的中心人物。农民出身,大字不识一筐,打起仗来不要命,有点姜大牙和李云龙的味道。可惜那少份姜大牙的勇猛和李云龙的果敢。在攻城战中如果不是指导员的死怕他还不会那么早下达冲锋的命令,也不会让九连伤亡那么惨重。不过他倒是有李云龙的一份匪气“兄弟们,冤家上门了,抄家伙伺候着”“臭小子们。。。”等等一些话里透着些匪气。当然,冯氏的幽默也由他来完成“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还有他那份为兄弟们讨公道的耐力和毅力。似乎还有史班长的一点影子?
毕竟这是冯导第一次试水这种战争题材的影片,能做到这样已属不易。不要说模仿,按我国国情来看,大多是先模仿才有自主创新的。不要说特技是老外做的,按现在我们的技术能力倒是想自己做那也得有那能力呀。不要说投资大,你见过国外哪部战争大片投资少于二千万美元的?虽然这是国内,但大制作所带来的就是大投资,成功了便是高效益。
或者,这部影片能成为中国战争题材片在形式上里程碑呢?
在吃大餐时,正餐上来之前你是不是想吃些小点心和小菜?
如果一名大厨的拿手菜是菠萝咕噜肉,那么当他第一次做红烧肉时你可能觉的不好吃,但你能保证他以后做的也不好吃吗?
【来源:山东广播电视报】推荐理由:宏大的场面,画面真实、好看,这是自己拍戏以来现场最真实的一场戏.《集结号》里任泉饰演的指导员性子暴烈...
07-12-25 1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