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风之谷》
相信不少动漫影迷还都在无比惦念着《风之谷》。那是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开山之作,一出则震惊天下,女主角的受欢迎人气指数一直是全日本之最,其纪录直至近年才被《EVA》的零波丽所破,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1986——《天空之城》
这明明是一则末世的寓言,却被宫崎骏以一缕童心包装成孩童的梦。自开场,纯洁的少女从天而降,自云端俯视着日渐发达却也日渐腐朽的尘世间。仿佛那值得人们去向往一生的自由空气,只能在那凡人无可企及的天空。久石让所创作的组曲,让人在心旷神怡中做着飞一样的视听体验。主题曲在纯净而愉悦的童谣曲风中,意外揉入了一点悲天悯人的味道,让人有了淡淡的哀伤感。正如那《天空之城》的神奇故事,那音乐虽然是听者的童真,却已如云端之上那般遥远,让人无法触摸。在音乐创作中,久石让与宫崎骏达到了高度的契合,均以小格局间见大情怀的方式以不同的手段阐述着同一个寓言。简单的音符中,流露着对逝去时光的祭奠与对爱的呼唤。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是一种让你于静默中逐渐忘我的情感。
1988年——《龙猫》
《龙猫》是宫崎骏在STUDIO GHIBLI的第三部电影。宫崎骏说,这个故事来自于他家乡的一个传说,都说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它们就像人们的邻居一样,在大家的身边嬉戏、玩耍。只有拥有最纯真无邪心灵的小孩子,才可以捕捉到他们的形迹。久石让在《龙猫》的音乐创作中,仍旧延续着自己与宫崎骏的高度契合,不仅使作品拥有了与电影一样的想象深度,更让其延伸到超越电影本身的幻想空间里,给人以无限遐想。音乐中,他不仅揉入了自己孩童时代在家乡长野学到的小调,更改编了乡下祭祀节日里向神祈福的歌谣。主题歌《DO RO》很上口,旋律简洁而轻快,节奏鲜明而跳跃,是个孩子气十足的歌曲,一度被无数少年喜欢,至今仍在亚洲各地保持着较高的流行指数。影片的配乐足足有八首之多,虽说风格各不相同,但却都被改编成了交响乐的精品。
1997年——《幽灵公主》
《幽灵公主》是一部在动漫界有着史诗一样意义的动画作品,比之商业化的《千与千寻》,它主题更为宏大、境界更为高远、结构更为繁复、画风更为写意壮丽。它传递出他自《风之谷》以来,苦苦反思后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冲突”的彻底失望之情,寄托着他一贯流露出的悲天悯人的大情怀。在这样的一部巨作里,久石让运用了大量弦乐,在交响中展现着宏大的音乐情怀,让人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一种悲怆而厚重的历史感与沧桑味道。这一组音乐里,音乐自创作中所融会的两代情怀,就象是古典世界与现代世界在同一块舞台上的对话。而片子的结尾,米良美一优伶般的假声,是极具日本民族特色的演绎,清澈浑厚的声音就象一个妇人在讲述远古时期的传说一般,让人回味无穷。全片的配乐共分八章,每一章节都代表着不同的境遇与心境。
2000年——《千与千寻》
《幽灵公主》制作公映后,宫崎骏原本以此部作品完成后即宣告封笔。但1999年底,宫崎骏却意外复出,主导制作了动漫巨作《千与千寻》。音乐仍旧由久石让创作。在《千与千寻》里,自然的矛盾与人类的迷失,成为被反复诉诸的议题。主人公千寻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辗转里,见证着身边的一幕幕失落的影像。他与他们,都在不断攀爬的人生旅途中被世界所遗忘,丢掉了记忆,丢掉了名字,忘记了回家的道路。久石让在《千与千寻》的音乐创作中,淡却了早前的轻佻,反而是渐渐压缓了节奏,以最简单的音符、最繁复多变的弦乐篇章去诠释小女孩千寻的情感世界。钢琴,往往是以独白的形式独立于交响空间里,给人以一种取自于复杂世界里最孤独的心灵感受。虽是细腻的抒情,但琴键之音却已没有了宫氏动画中的童趣色彩,反而是哀气十足。如其中的一章one summer day,曲调上原本是追随着《天空之城》做点题式的独白,但却在一派古典气息里被编配得老气横秋,让人在冥想中逐渐催生了年华老去的失落意境。
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
这是宫崎骏大师首次采用别人的剧本进行创作,改编自英国的人气儿童小说家“黛安娜·W·琼斯的《魔法使哈威尔与火之恶魔》”。与《天空之城》相比,本片的故事情节更为复杂。女主人公苏菲受到魔咒变成老太婆,却无意间走进哈尔的移动城堡,移动城堡里面肮脏不堪,靠一堆鬼火加西卡维持运行。苏菲和这些人住在一起,美妙的人生由此展开…… 久石让在影片的配乐《印象交响组曲》的创作中一反之前的风格,更多揉入了西化元素,风格也如同影片本身一样渐渐迷离而繁复起来。不过,对于多年以来一直忠实于宫崎骏动漫的拥趸们来说,起初都有些接受不了这种风格上的蜕变。也许,他们需要更多一点的童真,同样也需要那种与以往一样圣洁如诗一般的心灵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