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报人人都说,歌唱家身上都会有一种傲气或者叫霸气,而姜嘉锵身上却更多地呈现出一种文人气质。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位男高音歌唱家身上,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1980年在文化部评比演出中获声乐表演一等奖,1987年被评为“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
”他演唱的“枫桥夜泊”(黎英海曲)获“八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金奖,并获
台湾第九届金曲奖的最佳演唱人奖。当我们提到这些荣誉时,这位年过古稀的老艺术家摆了摆手说:“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对于这些与音乐为伴的歌唱家,提起与音乐之间发生的故事,永远都是滔滔不绝。 童年着迷音乐 “我出生在祖国东南隅的
温州。温州,顾名思义是温和之州,风调雨顺,气候宜人。生长在这里,也许受到更多的雨露润泽吧,不少入嗓音圆润、明亮,我的母系家族,嗓门特别嘹亮,自然也就给了我先天的歌喉。我的童年生活,是在‘比户书声’的
瑞安这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小城里度过的,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我家住的并不是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而是鳞次栉比的普通民房。署夜,满天星斗的夜晚,邻居们摇着蒲扇纷纷来到天井里纳凉,小孩们围着竹床,齐声唱起童谣‘燕儿,燕儿,飞过殿;殿门关,飞过山;山呀平,地呀平,飞过打虎岭。’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爬上竹床,踮着脚尖,挥动小拳头,学着大人的撞歌。”在姜家锵的自传里,他这样描绘自己的童年。 “那时候温州一带有好多民间艺术,比如莲花落、道情等,每当街头艺人边走边唱的时候,我总是偷偷跟在后面模仿,有的时候竟忘记了回家吃饭,因此被母亲一阵责骂。”谈到儿时对音乐的痴迷,姜嘉锵回味悠长,仿佛又回到了充满童真的年代。 “后来,家搬进了温州市区的的小里弄。环境的转移又把我带进了另一个音乐大地。我家大门旁,有一扇倾斜的小门,长年不开。于是那门口的石阶就成了一个中年盲人乞讨的‘雅座’。盲人每天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哆嗦着身子,拉长颤抖的声音在要饭‘先生,先生姆,路头路尾做做仁德,加福加寿先生公哎,先生,先生姆......’他的嗓音是嘶哑的,但感情凄楚,曲调委婉。当我走近他, 把一把粗米放进盲人破碗时,每每被那钻心的音调催出了热泪。” “晨雾缭绕的清晨,小巷深处又传来了‘歌声’,那是行家们所说的叫卖音乐。卖豆腐乳的老头拉开粗犷的嗓门,嗡声嗡气地唱着‘红方,白方,臭方豆腐乳哎,糯米糟豆腐乳,酱油醋豆腐乳’,平稳的旋律过后,来了一个‘豆腐乳哎’强有力的声音, 似乎叫人非买不可。接着卖草药的唱过来‘卖三张白,落地金钱,白的生马兰,对叶肾……’不一会卖蕃茹、卖硬米饼的……。络绎不绝。这一切,在我当时幼小的心灵里,就引起了思索:为什么穷人们干活、乞讨、买卖都要拉开嗓门唱呢?也许歌唱更能传递人的感情。于是,我也跟着叫卖音乐唱起来了。久而久之,故乡的童谣、山歌、鼓词、道情以及叫卖唱,都让我学会了。” 姜嘉锵描绘细节之处绘声绘色,令笔者随着他充满磁性的声音回到了上个世纪的南方小里弄。《松花江上》激起他的音乐梦想 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使得姜家锵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学会了《松花江上》等革命歌曲。“那时候日本侵略者已经占领了东北三省,许多抗日歌曲从北方流传到南方,我小学的时候就学会了《松花江上》,里面所传达出的悲伤、激昂的情绪使我一下子认识到了音乐的魅力。所有失去故乡的人整齐划一地唱着这首歌,在我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上个世纪的30、40年代,当时的中国遭遇着危亡、饥饿,自强不息、抗日救国的爱国情怀在少年时期的姜嘉锵的心灵中埋下了种子。“爱国首先是第一位的,歌唱家也好,作曲家也好,当时的感觉就是‘我们不能做亡国奴’,所以才出现了像聂耳、冼星海等爱国音乐家。他们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影响了所有的中国人!”直到现在,姜嘉锵仍强调这一点,作为一名艺术家,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第一位的。 走上专业路 说到最后走上歌唱专业道路,姜嘉锵记忆尤深。他的自传中写到:“1956年国庆过后的一天,从《旅大日报》上看到中央歌舞团招收歌唱演员的消息,顿时起了报考的念头。但心里却非常胆怯,中央的艺术院团哪能进得去呢?大概是歌唱的缘分驱使我鼓起勇气,去试试看。报名要有介绍信,这要经厂里主管厂长批准才能开出条。我找到主管基建的副厂长姜一平同志要介绍信,他说,现在国家搞经济建设,技术人员奇缺,培养一个技术人员不容易,劝我别去。我说,只是试试看,并不一定能考取。他说,同意你去考试,就等于同意你离去。我一连磨了几天,都没有‘感动’这位厂长。眼看报名期限将到,我心急火燎,又去找姜厂长,大概我的报考心太切感动了他吧,他拿起我的申请报告,指着对面的会议室说,厂党委一会儿就要开会,你把申请书递到会议上,让党委作决定。当时正厂长是颇为威严的秦仲达(就是后来的化工部长),平时这位厂长到基建工地上视察,我是正眼也不敢看的,可这回儿,我这个小萝卜头也不知那来的勇气,竟然在当时全国最大的化工企业党委会开会时,斗胆撞进会议室。递上一张与会议内容毫不相干的要求报考歌舞团的申请书。也许这就是我,决定今后专业道路的关键一着,我把平生对唱歌的酷爱,都化作了一股无穷的胆识,才会有此‘壮’举。好象党委会的大人们都理解我的心情似的,我站在门外,未听见里面的争议声,一会儿,姜厂长出来了,他带着笑容操着胶东口音,递给我批准书说:‘去吧,赶紧去报名。’我接过批准条子,激动得浑身都颤抖了,也不知怎样,腾云架雾似地跳下楼梯,从甘井子郊区蹦到市区旅大歌舞团去应试的。那是报名的最后的最后一个下午,真好玄!” 最后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姜嘉锵终于考进了梦想中的中央歌舞团。当时他捧着手中的通知书,兴奋了好几天。他的老同学们为了给他祝庆,大家凑钱,在
东方宾馆的一楼,也就是当时
大连最好的餐馆,设宴为他送行。老同学的带头人黄世雄,拿出一把小提琴,琴箱里放着一张纸片,上有提诗“送君提琴附片语,催弦带发奋歌声。”说到这些细节,蒋嘉锵感慨万千,岁月不饶人,如今,年过古稀的他依然珍藏着那把代表着友谊的小提琴。 古稀老人感悟多 如今,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姜嘉锵身上却承担了许多社会角色,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声乐学会副会长、文化部艺术专业考评委员。许多关于音乐方面的工作与活动他必须参加,还在为音乐奔波与忙碌。在舞台上歌唱了几十年的姜嘉锵经常将自己的一些宝贵经验传授于一些年轻的歌唱演员,把自己多年来积累下的心得体会与他们一起分享。 “现在的年轻歌唱家更多地在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但是不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遗忘。许多歌唱更愿意去认真研究意大利等好多国外的唱法,这本身并没有错,好方法我们统统拿来借鉴。但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当中许多可以借鉴或值得研究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不能盲目地去学习,更不能本末倒置。”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姜嘉锵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音乐充满赤诚、对歌唱充满执著、对国家充满热爱,这就是姜嘉锵。一位平易近人的歌唱家,正是由于他的赤诚,所以才直言不讳地的提出一些业界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他的执著,所以多少年来始终在为音乐事业奔波劳碌。从内心由衷地祝福这位老艺术家,并向他致敬!
(责任编辑: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