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员分饰多个角色,一个演奏者使用多个乐器,一出戏包括汤显祖四部传世之作———6日,记者从江苏省昆剧院获悉,香港“进念-二十面体”与该院联合制作的多媒体昆剧《临川四梦汤显祖》将于本周四、五晚在南京预演。
由香港非营利慈善文化团体“进念-二十面体”与江苏省昆曲团联手打造的《临川四梦汤显祖》将于本周四、五晚上在江苏省昆曲院“兰苑剧场”举行预演。此剧将回归传统的复古情怀与多媒体的舞台概念和高科技的表象艺术完美结合,以此向昆曲艺术致敬。
编剧张弘:首次塑造心中的汤显祖
在以往的昆曲舞台上,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等剧目,却从来没人把这位中国晚明时期伟大的戏曲大师搬上舞台。国家一级编剧、《临川四梦汤显祖》的编剧张弘告诉早报记者,该剧没有现成的剧本,其灵感源于汤显祖晚期写的一首诗词———“偶兴随山去撼龙,涉江风雨翠重重。无缘便作终焉计,为向灵丘第一峰。”全剧由晚年汤显祖在暮色笼罩的山径上为自己寻觅一方坟地开始,及至寻觅到一大树下累得睡着了,进入梦中,在梦中寻觅墓田。年老的汤显祖在梦中遇见年轻的汤显祖,遇上了《临川四梦》的情节……在“钗圆”、“寻梦”、“尽情”、“生悟”四幕演出中,遇到戏中的各个人物:《紫钗记》的霍小玉、李益,《牡丹亭》的杜丽娘、柳梦梅,《南柯记》的淳于棼、瑶芳,《邯郸梦》的卢生、崔氏等,并与各个人物在梦境中对话,由此经历了一次创作艺术旅程。
张弘表示,全剧起落很大,四个梦代表了儒学的四个境界,从《紫钗记》的狭隘到《牡丹亭》的至情,从《南柯记》的佛到《邯郸记》的道,以流动的姿态表达了汤显祖本人的一种无奈,一种灵魂的释放,对人生的认识和自我的解脱。“一开始他寻找的是一块墓地,到最后他发现有形的墓地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经过四个梦,经过自我解读生命的意义,他的精神归属已经找到。”
导演胡恩威:用多媒体展现传统昆曲
“这是一次回归,如有突破应该是自然的流露。”《临》剧的策划、导演及设计胡恩威表示,将唱词投影在舞台正前方,将文字呈现在水墨画布上,不仅便于更多的人听懂昆曲,而且也让前来看昆曲的人看到中国文字的美丽。胡恩威表示,《临》剧演员不用麦克风而用自己的声音不作任何修饰地演唱。这出剧没有大布景大舞台,而是在一个只可容纳百人不到的小剧场内,演员和乐队不用扬声器,纯以最细腻的演出和简洁舞台,还原传统艺术的神髓。
该剧虽然突破了传统的舞美设计,在现代的一个剧院内,有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但全剧的对白、唱腔、服装、表演、音乐、一招一式等全部都以昆曲最纯正的方式演绎,这不仅是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昆曲文化的一种方式。江苏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朱昌耀指出,虽然《临》没有剧本,但《临》中所提及的四出戏不是杜撰,而是以现代人的昆曲观将其串连起来。
据悉,该剧将生、旦、净、末、丑五个昆曲主要行当融入在演出当中,并要求演员一人分饰几角,由国家一级昆剧表演艺术家包括三位“梅花奖”、“文华奖”双奖得主柯军、石小梅、胡锦芳等,香港演员陈浩峰也首次演绎昆曲表演。本剧将于2008年10月在香港举行首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