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视 TV > 《战争目光》 > 最新动态

资料:军事题材电视剧《战争目光》导演阐述

  2000年,一部“突出重围”以崭新的观念亮相荧屏,在“科技强军”的主题中,塑造了一批有着丰满的现代品格的军人形象,为现实军事题材翻开了新的一页。到2005年、2006年军事题材的创作达到了一个巅峰。《导弹旅长》、《DA师》、《沙场点兵》、《热带风暴》、《垂直打击》……象雨后春笋!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象是在我们面前矗立的一座座丰碑!无论是讲述军人价值观去体现奉献精神的,还是强调“科技强军”以“谋打赢”的新思维提出新观念的;无论是讲对抗的,拍演习的,还是摆场面造阵势的,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同类剧、同类题材,我们讲什么?一个字,“难”如果我们没有新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更高的起点,如果我们还是循规蹈矩,两个字“完蛋”!

  八一厂以拍摄军事题材而著名,拍摄战争片、历史大片更是强势,甚至无出其右。

但是,拍摄一部现实题材的军事长篇连续剧却是第一次,而这个第一次却恰恰落在了我的肩上,同时,也落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的肩上!同志们,任重而道远啊!

  一、突破重围

  古人有语:“……善画者,必意在笔先……”用现代话讲叫“创意”。

  大家心里一定非常清楚,我们是被各路“大片”的丰功伟绩“包围”着,如果我们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更新的创意,如果我们要想去突破这个“重围”,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就必须寻找到一个突破口,用我们的勇气去“杀”出一条血路来!

  我们大家知道,随着国际形势和中国周边环境的变化,近几年来,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防强国论、国防现代化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声音,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正在席卷我军部队,时刻准备迎接新的军事斗争,已成为国家、民族和我军的迫切任务。做为影视创作者,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这个战略转变。因此,我们要最大程度的脱离开近年来在军事题材电视剧中已形成的“军队在新时期生存状态艰难”的模式,对军队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要有一个明显的超越八、九十年代的认识,摒弃那种“祥林嫂”式的、辛酸凄苦的军人形象;摒弃那种“呼唤理解”式的自怜自恋的创作意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更多的从“军事本体”的角度去思索,一定要站在国家、民族和军队未来建设的这一高度上。

  在翻看,翻阅了大量的有关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以及书籍后,我们发现,在目前的作品中似乎还没有一部戏是能够在真正的意义上从“军事本体”的角度去反映“信息战”内容的,即使有,也大都是虚晃一枪,把它作为一个局部或是一个背景去描写的。

  思路逐渐的清晰了起来——全面、正面的去讲述一个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现代化、信息化转型的故事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突破口。

  信息战!正面写!一个难啃的骨头!

  说实话,拍一部有关“信息战”的戏,是要具备许多新的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这也正是以前同类题材的难点。我和大家一样,到目前为止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搞懂什么叫“信息平台”?什么叫“实时共享”?什么叫“高带宽数据链”?什么叫“超级密钥”?又有多少人能够正确讲明“协同作战”和“联合作战”之间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儿?但是,我们只有这一条路,只有背水一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哪怕前面是“漫道雄关”!

  二、叙事本体

  强调观念的更新,完成全新的从“军事本体”层面到“创作本体”层面的全面复合。

  什么是真正的“信息战”,部队怎样才能完成好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成功转型,是我们在“军事本体”层面上探讨的课题。以往电视剧中的“红蓝”军对抗都是从传统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的部队中沿袭下来的演习模式,同时也是思维模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大部分指挥员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信息在战争中的重要位置,但是其中很多人都自觉不自觉的把信息理解为战争中的情报功能,或者说还是当作自己做出决断、发出指令的辅助工具。那种流行的“红蓝”军对抗貌似时髦热闹,实际上却只不过是一种打着信息战名号下的情报对抗,演习也不过是自娱自乐式的花拳绣腿的表演,而通常在电视剧的“创作本体”的层面中,人们也有意无意的把这些看起来热闹的场面去做为创作的本体了,所谓“演习片”的诞生,大体与此思维模式相关。这些影视剧也通常把“红蓝”军对抗放在前景,贯穿始终,把人物放在演习之中,“演习”的成败和矛盾也是“人物”的成败和矛盾,不难看出“红蓝”军对抗的模式也在左右着影视剧叙述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军事本体”到“创作本体”的某种复合。但是,我们这个戏,是观念之争,是观念的交锋,而交锋的焦点就在于如何把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演习“场面”转化为真正的信息战。因此,从“创作本体”的角度上看,我们要摒弃“场面”,在叙事的层面上把故事放在整个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中去写,而不能放在局部的演习中。全剧除了最后一场以信息战为背景的“城市攻防战”以外,我们只安排一次小型演习。两个连队的互相较量,演习实际上也是观念的较量,演习不是背景,只是情节。我们要把人物放在前景来,并且放大、放大、再放大!并通过人物去强调军人的职业感和执着精神,让全片充满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影片的叙述基调应该是令人荡气回肠的,蕴含着军人一腔赤诚的悲壮美!

  三、塑造人物

  电视剧成功的前题就是要塑造好人物形象,这部戏主要反映的就是在当前新的军事变革的形势下,人的思想、人的观念。因此,全力打造一个和塑造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是我们最最重要的课题。

  本剧中,主要人物江永良、郭长庆是一个矛盾体,他们之间的交锋是意识、思想和观念上的交锋,具有典型意义。塑造好了这两个人的关系和形象,我们的影片就会取得成功。

  首先谈江永良。他做为这个剧的主要角色,是我们要着力刻画好的。在他的身上,我们要注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要有职业的激情和事业的冲动,他博学多才,眼界开阔,是新一代“知识型”军官的代表。我们决不能把这个人物塑造成传统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也不要让他具备通常意义上所谓的“英雄气概”,我们呼唤的是一个敢于探索创新,敢于向现有体制提出挑战的人物,但同时,我们还要的是有血有肉、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我们知道,中国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情社会”,江永良在事业上、在军事观念上勇往直前,大刀阔斧,可是他也有弱点和软肋,跳不出自己的感情关。由于是郭长庆把他一手带到了部队,把他从一个孤儿培养成了一名军人,而后又亲手把他送进了军校这一特殊关系,使得他事业改革的这把“利剑”总显得那么不够锋利。而这也就恰恰是他要反抗的传统文化造成的。一方面,为了事业他不仅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舆论压力冒天下之大不讳,去公开“争官”当司令,要同以郭长庆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型人物展开“斗争”,另一方面,还要和自己内心深处的被“感恩戴德”式的“传统文化”的培养造成的心理障碍做斗争。这种精神与人物命运,这种情感与内心矛盾,事件的冲突与张场的个性相互融合并与时代同步的现代英雄主义就是我们要塑造的人物。

  做为江永良的对立面人物郭长庆,我们决不能去把他当做一个批判的对象去塑造,而一定要把他塑造成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越朴实、越忠厚、越诚恳,就越利于深化主题。面对新军事变革,属于他那一代人的知识结构,从客观上讲已经是不能适应和胜任的,但是,他勤奋好学,利用一切时间去补习电脑知识,尝试着去追上江永良的脚步。对于江永良“争官”的挑战,虽然也大失所望,恼羞成怒,但仍能“大度”的面对,当工作组调查江永良犯的“错误”时,他可以“仗义”的承担下来,当自己真正意识到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时候,为了大局也能虚心的坐下来请教。在他身上,我们不禁想到,为什么一个“好人”却恰恰成为他那么热爱的、甚至为之献身的事业的“伴脚石“呢?他的悲剧相信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思考。

  四、造型、手段

  我们说,影视剧也是时空的造型艺术,往往造型的力量能够使作品的审美含意和思索价值超出叙事的本身。影视艺术的魅力就是在叙述事件的进程中,在推进情节、展开场面的过程中用造型的语言,以情感的体验,并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所营造的一种氛围,而这种氛围则正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以往影视剧中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特别是对未来信息战的具体形象基本上都是通过对话和台词来阐述的,而我们这一次是要把它作为画面承现给观众的,特别是电脑上的界面决不能图省事,要做到逼真、新颖、前卫,我们要通过高科技手段来达到这一目标。同时,主人公江永良对战争危机的意识我们也要把他直接在画面上现体出来,让全片充满着一种意识的流动,“意识流”的画面造型要表现出江永良想像当中的现代战争,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主人公忧患意识的直接体现。

  作为美术造型,我们必须要有现代造型意识。要努力使影片的环境形象成为表现影片思想内涵的重要角色。以江永良这个人物的前卫思想,有关他的活动空间就决不能因循守旧,要大胆创新,特别是江永良直接参与创办的“新指挥中心”要明显的与军区指挥中心及郭长庆作战室,在造型上有本质的不同,一定要强调金属感、科技感和现代感。

  摄影和美术要全力配合掌握好全片色彩的基调。在把色彩当做一种环境造型因素的同时要完成一种情绪上潜在的张力,作为影片的色彩,决不是原的景物颜色的还原,创作中对色彩的取舍和提炼,是保证影片色调和风格的前提。本剧凝重的风格,“悲壮美”的主题决不是轻浮的色彩所能代替。

  最后谈谈音乐。在本剧中音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音乐的使用和创作上,我们要有意识的去打破陈规。我们要明白一点,军事题材不一定非要用传统的“进行曲”去体现才显得有力,在本剧中,力量的体现不是表面上的力量,这个力量来源于思想和内涵。因此音乐和配器要充满现代感,要和主人公的解放的思想一脉相承。

  但同时音乐也要富于变化,要针对不同的人物和环境,采用不同的风格,比如在第一集中的“大阅兵”的场面中,我们就可以采用传统的“迎宾”式的进行曲,在传统的、热烈的“雄壮”声中完成对郭长庆等人的塑造,同时也完成我们对主题的诠释。应该说:形式即内容。

  五、最后的话

  强调独特的艺术个性,坚持鲜明的艺术观点是产生精品的基本前提。在这里,重要的是勤奋,是坚持。做好每一次准备,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拍摄好每一幅画面,都贵在坚持,绝不能半途而废。

  古语作结:“……宁可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意到而笔不到,不到即到也;笔到而意不到,到犹未到也。”

  《战争目光》导演 桑 华

  2006年4月

(责任编辑:Alina)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郭长庆 | 矛盾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