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相信最近几天将诞生无数的影评迫不及待来追思安东尼奥尼和伯格曼,但是绝大多数读者对于这两位殿堂级别的艺术大师是相当陌生的。
事实上,我不妨承认,观看大师的影片于很多人无异是一种煎熬。我甚至在想,1972年,当那个坐在黑暗的放映室内观看着纪录片《中国》的电影审查人员,看到银幕上闪现出他所熟悉、但是又无法理解的中国的时候,他所遭受到的文化冲击,以及因思维落差而产生的焦躁,是不是和我在观看《第七封印》时的感受一样呢?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我们是严肃的,一个没有基础知识的人,绝对不敢去摆弄精密的科学仪器;但在对待艺术的态度上,我们是轻率的,一个没有任何电影修养的人,也可以对大师指手画脚——千万别以为我说的是1972年,也千万不要以为我说的仅仅是中国人。
文化的浮躁在21世纪、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欣赏电影,我并不认为仅仅是种本能,其实也要求一种训练,尤其是艺术电影,有时甚至囊括了哲学、历史、宗教、文化、音乐、绘画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倘若欠缺某些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对于电影大师和伪大师,对于大师的杰出和局限,我们就失去辩别能力。因为失去辨别,就有可能产生粗暴的态度:或谄媚地全盘接受,或叛逆地抗拒。这些,都只可能让我们在接近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满足于贪得无厌地被视听刺激所包围。
安东尼奥尼在《中国》里引用了一句中国俗语“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老话显然被他翻新成了肤浅感受和深刻领悟之间的区别,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我们对已经离开的安东尼奥尼和众多艺术大师们应该有的态度。
欣赏艺术是一条曲折的道路,唯愿大家共勉。 作者: 晨报记者李建中
(责任编辑:小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