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由梅葆玖参与创意和演出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首轮演出创下最高票价1800元、贵宾票3000元的纪录。今年,在皇家粮仓上演的厅堂版《牡丹亭》又推出了令人咋舌的12000元的最高票价,其他票价格也在580元至1980元之间。同时,每周末在恭王府大戏楼推出的昆曲专场演出,票价也达到了680元至1280元。
剧照 |
剧照 |
梅葆玖先生曾经说:”那么多外国歌剧、流行歌星的演出能卖高价,中国的戏曲为什么就不能卖高价?!我就是要排一个能卖3000元票的京剧!”但梅葆玖也解释,高票价的演出只是几场,还要有普通场次和普通票价的演出。确实,《大唐贵妃》第二年上演时就取消了千元票价。
戏曲演出的票价一直面临两难选择的矛盾。低价票措施有益于普及和吸引更多观众,但也使戏曲艺术一直停留在低迷状态。高价票引起人们关注,抬高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身价,对提高整个行业收入、从业人员的信心有积极意义,但也把大批的观众挡在了门外。
中国传统艺术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中到底应该如何定位?上千上万元的票价到底贵不贵?我们特意请来各方嘉宾,一起说道说道。
贵?根本谈不上
颜振军(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办公室副主任、哲学博士)
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讲,我挺肯定这种形式的。我在看厅堂版《牡丹亭》的时候,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看得非常专注用心,幕间和剧终时大家都很真诚、很欣赏地鼓掌。
以前的时代,绝大多数人的品位趋于相同,要求也相同,独特的需求被从众心理和整个时代的氛围给归一了。但现在的时代,文化的形式需要多元化,即使是古典的艺术形式,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受众的需要来调整。昆曲现在的观众是多元化的,满足这些观众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谈到票价贵不贵的问题,我觉得这是由市场决定的。现在有多少没边儿的奢侈品?多少奢侈方式?和它们相比,这样的演出根本谈不上贵。这跟收藏一样,对于喜欢的人来说,就觉得不贵,觉得值得;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你就算是十元钱他也未必坐得住。有些人也许可能不喜欢,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负担得起。但作为一个产品来说,只要抓住了你细分市场的受众,把这个市场做好,就是成功的。而且,虽然来的观众未必全都是高雅的人,但欣赏这样的演出,肯定是有助于提升人的品位,满足人内心对美的渴求的。
北京现在的发展,服务业占了71%,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引领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方面北京的优势很大,但现在的潜力远远没有被发挥出来。这需要产业内外有一批人能真正解放思想,按照市场的规律,按照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真正去勇于创新,去创作出好的作品。像昆曲这种古老的戏剧形式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抓住观众,让观众来欣赏,就需要不断创新。创新不只是指一个新的东西诞生,还包括让一个东西以不同的方式来展现,包括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这都是创新。厅堂版《牡丹亭》这种创新的精神是值得钦佩的。
有人买就是合理的
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票价定得合不合理,关键看能不能卖出去。既然艺术在市场化,那么决定它的就是市场,只要有人来买票,就是成功的。厅堂版《牡丹亭》走的就是高端文化的路线。像国外的芭蕾舞、国内的现代歌星都能卖高票价,为什么没有人说?中国古典艺术没有任何理由不能卖高价。
如何把市场规律和文化普及、照顾弱势群体文化需求相结合,这是一个深刻的课题。高价位票和普通观众的矛盾不是不能解决。但要求演出搞慈善、搞公益,还要等到它取得成功以后。
再贵难挡我愿意
姚公瑜(服装设计师,普通观众)
我第一次看厅堂版《牡丹亭》是和朋友一起去的,觉得太好看、太美了!于是我又买了两张1980元的票带我85岁的母亲去看,还给老公买了张980元的票,他看之前觉得贵,看完以后觉得挺值的。我母亲以前就特别喜欢戏曲,82岁生日的时候我们还在湖广会馆给她办了生日宴,请戏曲名角唱戏。这次看完演出后她特别高兴,我都想再在这里给她办寿宴。我还希望能带我女儿、外孙再去看。我还想请朋友来看。这比请吃饭要有意思多了,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很特别的体验。
我们都很喜欢中国戏曲,而且现在中国传统艺术也变成一种时尚了,就连我母亲都知道“复古”。要说这个演出也不算贵,因为感觉很讲究。其实我们这代人在消费观念上平时是很节俭的,但现在有条件了,特别愿意在文化艺术方面消费,也愿意以此来教育下一代。
(在采访姚女士的过程中,姚女士的女儿还递来一张85岁外婆写的字条,上写:“厅堂版《牡丹亭》演出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贵,但得到的是品位
王翔(厅堂版《牡丹亭》策划人、总监制)
厅堂版《牡丹亭》已经演了20多场,每周末演两场,对外售票率达到八成以上,另外每周除了对外演出至少还有一两场包场。演出情况和现场效果都比我当初想象的要好。现在的经营状况保证运营成本没什么问题,要回收成本预计要演到150场左右。这个演出究竟能坚持多长时间?我们希望能够跨越到2008年奥运会,也许在成功之前就死了,也许我们能坚持到成功。
目前我们的城市还处在物质化消费的阶段,夜总会、KTV、洗浴中心等西化的娱乐消费比较多,还没有进入文化消费的领域。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厅堂版《牡丹亭》倡导一种新古典主义的时尚消费方式,提供一种回归传统、又有商务服务的感受。像上海的新天地原来其实是石窟门,是非常底层和民间的,而北京的南新仓、皇家粮仓是皇家的,具有非常好的“风水”。所以这里应该发展成商务人士非常热衷的活动街区,实现真正的“文化休闲一条街”,而不是“餐饮休闲一条街”。
北京市政府很重视我们的项目,希望把它发展成标志文化品位的一个文化品牌。目前的旅游演出,还是杂技等以身体技巧为主的演出居多,汉文化是非常雅致的,具有审美品位,不应都停留在“秀”的形式上。
贵没错,不贵也能活
刘宇宸(北方昆曲剧院院长)
厅堂版《牡丹亭》现在正打算和我们一起合作。他们借助这种形式来宣传昆曲挺有意思的。但相对于高票价、商业化的演出,我们做的是更基础的工作。比如我们在北大百年讲堂小剧场的演出,票价只有几十元。只要贴出广告票就都被买光。在能够维持一场演出正常开销的情况下,我们不打算涨价。因为校园里很多真正需要看到昆曲的人,经济能力负担不起高票价。但我们也很欢迎这些观众,他们来看演出不是附庸风雅、追求时尚,而是真的热爱,在我们和他们的讲座、互动交流中,发现他们真的很懂戏曲,很专业。
高达万元的票我觉得已经不仅仅是看戏了,而是另外一种消费和社会现象。
贵,但没贵在演员上
魏春荣(北昆著名昆曲旦角,国家一级演员)
我刚从日本演出《长生殿》回来,还没看过厅堂版《牡丹亭》的演出,很快会去看。希望是物超所值,而不是形式大于内容。因为除了环境不错,形式挺好以外,大家最终看的还是戏。如果在保证戏本身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好的形式包装,好的宣传手段,提高演出的票价,也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和信心,肯定是好的事情。
作为演员来说,票价定的高一些,其实自己也多挣不了多少演出费,但心里感觉会比较舒服和平衡一些,觉得是一种对自己艺术的肯定。现在戏曲演员的收入整体偏低,像我是最高一级的了,一场担任主角的两个半小时演出,演出费才100元,差一些的一场只有几十元。
秦艳(北昆业务办公室副主任)
戏曲演员的收入现在整体是比较低。根据制度,最高级别的一场演出费100元,大多数人平均几十元。但因为今年演出比以往明显增多,每个月演出不断,多的一天演三四场,所以整体经济状况也比以前有所改善。关于演出劳务的规章制度改革估计将在年底推出,演员的收入应该有所提高。
我们在北大等高校的演出效果特别好,虽然票价和劳务都不高,但演员们因为观众中有很多都是痴迷昆曲的爱好者和具有专业水准的知音,所以感到一种被认可的欣喜。这样的演出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普及。商业演出方面,我们也和恭王府合作,在恭王府大戏楼推出了周末的昆曲专场演出,最高票价也达到了千元以上。但他们只是包我们的演出,售票、经营和我们没什么关系,票价高低对我们演员的收入没有影响。
其实北昆也有自己的小剧场资源,也有众多的优秀演员、一线名角,但在整体包装和运行推广方面,从意识到实际操作都还存在不少困难。但在市场化的趋势下,我们也需要逐步探索适合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道路。本版文字王润摄影甘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