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07,一个千年不遇的日子。上午,人们挥泪送别了相声艺术家侯耀文。晚上,人们再以相声纪念专场形式为侯耀文送行——
台前:掌声不绝
昨天18时50分,前来东城区文化馆观看周末相声俱乐部侯耀文纪念专场的观众正排队准备入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夹杂着沙土席卷而来,一位排在队尾的大爷说:“看吧,耀文在天上有知,知道今天给他开专场,这是感动了。
昨晚这场有着特别意义的演出,500张门票早在头两天就已销售一空。在演出开始前,有许多观众还没有座位,但是他们坚持站着也要观看。19时30分,大幕拉开,首先走上台的是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姜昆,他面对观众先是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今天我们的心情都是悲喜交加的,我本想提议大家起立默哀1分钟。”这时台下陆续站起来很多人,但是姜昆继续说:“但是我想侯耀文最喜欢的是观众的笑声,那么我们就用掌声来表示对他的哀悼吧。”顷刻间,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随后,王谦祥和李增瑞、李伯祥和杜国芝、笑林和李国盛这三对老搭档披挂上阵,演出了拿手段子。此次观众见到了几位从来没有见过的新搭档——李建华和唐杰忠两位捧哏演员,临时站在一起搭档捧逗。魏文华和孟凡贵也是临时组合,一捧一逗配合默契。白发苍苍的苏文茂先生一早从天津赶来,坚持要上台来一个单口。但昨晚观众却并没有见到相声俱乐部的当家人李金斗登台。在后台李金斗对记者说,因为这几天的连续忙碌使得自己的嗓子几乎失声了。
22时,演出结束,一位73岁的白胡子老大爷告诉记者:“看了今儿的演出,我知道,相声,后继有人了!”而每周都会来看相声俱乐部演出的一位赵女士说:“今天可比以往人多多了,名角多气氛好。”
幕后:思念不断
在台前,各位相声名家纷纷为观众们带去了欢笑,可是回到后台,气氛显得严肃了很多,孟凡贵一边吃着已经凉了的包子,一边告诉记者:“平时我们在这儿候场都是欢声笑语的,这两天这里的气氛很沉重,谁都不敢先提起我三叔。大家的心情除了沉重,更多的是心酸,酸疼酸疼的。”
姜昆:
祖宗香烟不会绝
侯耀文今早谢幕了,他走的很光彩,有那么多人送他,而他也用毕生给了老百姓无尽的欢笑,他忠诚于相声艺术,忠诚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忠诚于观众。很多人说侯耀文走了,相声要走回头路,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坚持相声的雅俗共赏,坚持出新作推新人,你们可以看着,到年底我们会给观众一个满意的答卷,我们相声艺术祖宗香烟不会绝,相声后继有人!
苏文茂:
他这一走太让人心疼我今天一早4点半起的床,6点从家出来的,就为一早再看他一眼。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啊,真不相信,现在他的音容笑貌都记在我的心中了。我今年79岁了,我记得他一见我就爱和我开玩笑,老拿山东快书来跟我说话,先说一段书把我给捧起来,然后再向我借东西或者问这问那,跟个孩子似的。他每次见到我都要和我拥抱,贴脸。他这一走啊,太让我们感觉悲哀了,太让人心疼了,他的艺术不是十年八年能练出来的。
王谦祥:他把京剧的范儿带到相声中
侯耀文的遗体告别仪式我没挤进场,人太多了。但我觉得这也是个好事儿,说明有那么多人喜欢相声,喜欢侯老师。我们俩的交情从我12岁开始学相声就开始了,在我眼里,侯耀文最突出的就是范儿大,用北京话讲就是个爷,这不光跟他的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说上台,侯耀文有一种霸气。他都是背着脸上台,走到台中央再一转身,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给自己定的位。他把这种京剧的范儿运用到了相声中。
孟凡贵:观众笑了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
我跟他打交道好几十年了,他热情真诚,这么好的人突然走了我真是没想到。他走了以后,我们这些人也在互相提醒着要注意身体,这天气热了,要多喝点绿豆汤。这两天我们用相声专场这种形式来纪念他,其实也跟相声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有关系,观众乐了,这才是对我三叔最大的安慰,而观众和相声越来越近了,我们对侯耀文的纪念才越有意义。我还想说,只要人有七情六欲,会笑,我们的相声就不会衰败。
李增瑞:好学的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
上个月也是在周末相声俱乐部,举行了侯耀文徒弟贾伦的专场演出。我在后台碰上了侯耀文,当时他正在听录音,听耿其昌的《三家店》。我说这么老的戏你还听呢?他说,这段唱词跟其他人的唱词不一样,唱腔也有区别,这个我得琢磨琢磨。他这种敬业的精神、好学的精神,贯穿了他的艺术生涯。这一点真的值得所有人学习。遗憾的是,我们只合作说过一段群口《相声到底怎么说》,和石富宽他们6个人一块儿合作的,最近电视台还在播呢。
李伯祥:
他走得实在是太早了
侯耀文的逝世我们很悲痛。我跟他是师兄弟,他是师弟,我是师兄,我们又是朋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拜我做师兄。因为他十分喜欢我的老师赵佩如。赵老师去世的时候,他说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拜赵老师为师。他找我,说干脆你代老师收我入门,圆了我的心愿。1994年在天津津东饭店,他拜我为师兄。现在他去世了,我感到很难过,因为走得实在是太突然了,太早了。刘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