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南京》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了首映式,放映过程中全场鸦雀无声,只有观众的哽咽和抽泣声。该片昨日已在上海各大影院上映,该片制片人和两位导演今日将来沪为影片宣传。
播映
观众受震撼哭得眼圈通红 《南京》曾在本届上海电影节期间举行过媒体放映专场,几乎所有看过该片的记者都哭了。
昨天的北京首映现场依然如此,除了胶片转动的声音,就是满场观众的抽泣声。首映结束后,不少观众称,虽然此前都知道南京大屠杀事件,但如此详尽了解后,更觉得震撼。更多的观众哭得眼圈通红,话声颤抖,无法接受采访。
中央新影厂负责人透露,该片曾于今年1月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首映,获最佳纪录片剪辑奖,4月在香港国际电影节获最佳人道主义影片。“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段血与泪的历史是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
缘起
看到张纯如讣告阅读《大屠杀》 《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通过22个西方人于1937年在南京救助20多万难民的事实,客观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该片出品人、美国在线副总裁泰德·莱昂西斯昨天透露,他投资200万美元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原因只是因为他看到了一张讣告。
2005年初,泰德在一张旧的《纽约时报》上看到《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一书作者张纯如自杀身亡的讣告。随后,他购买了张纯如的书,并阅读了《拉贝日记》,“我看完这些资料后完全惊呆了,没想到在上世纪30年代还有这样惨绝人寰的兽行发生。我觉得张纯如的眼睛在告诉我,一定要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所以我拍摄了这部电影。”
拍摄
幸存者讲述翻译流泪失语 这部纪录片由曾获得奥斯卡纪录短片奖的导演比尔·古登塔格和丹·斯塔曼联合执导,从筹备到完成用了两年时间,其中15个月在准备素材。出品人泰德称:“拍摄前,摄制组派遣35名特派员辗转到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访问近80位大屠杀的受害者家属以及幸存者。最终在日本找到了很多影像资料,是一些侵略者当年拍摄的镜头。”导演们极力避免典型的纪录片手法———一个又一个专家讲述、展示大量照片等等,而希望通过表演以及情感力量的传达,带给观众深入心灵的震撼。两位导演用一个月在中国寻访了30多位大屠杀的幸存者。其中,幸存者常志强老人讲述了9岁时的记忆:他的母亲被日本兵杀了,幼小的弟弟还爬过血迹去喝母亲的奶。常志强在讲述时,旁边的翻译者泣不成声,竟无法完成翻译。
(责任编辑:小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