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只有一个带着桅杆的圆形木台,一侧,摆放着各种乐器,从定音鼓到颤音琴一应俱全,演员们还不时会抱着萨克斯出场……今晚,英国罗森鲍德萨斯剧团将在上海话剧中心上演莎士比亚名剧《暴风雨》。日前,早报记者在北京先睹为快,此版《暴风雨》14位演员身兼乐手,在演出过程中吹拉弹唱,尤以爵士乐给人深刻印象。
作为莎士比亚最后一部传奇剧,《暴风雨》被认为是莎士比亚“诗的遗嘱”,集正剧和喜剧、魔幻与现实于一体,描写了米兰公爵和弟弟安东尼奥、女儿米兰达以及那不勒斯王子之间的故事。
导演兼主演专访
导演并主演该剧的巴里·鲁特是英国家喻户晓的戏剧明星,也是罗森鲍德萨斯剧团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在北京演出时,其好友英达也到场观看,原来,1979年,巴里·鲁特曾随英国老维克剧院访问中国,在北京和上海演出《哈姆雷特》,当时就和英达的父亲英若诚结下深厚的友谊。东方早报:这几年经常有英国剧团来上海演出莎士比亚戏剧,你们剧团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巴里·鲁特:我们的剧本完全忠实于莎翁原著,没有所谓的改编问题。但《暴风雨》本身的华丽风格、剧情展开方式和音乐元素使其带有强烈的现代感并易于理解。至于对作品的挖掘,我们确有独到之处,没有哪两个莎翁剧的版本是完全一样的。此外,我们的演员首先是话剧演员,同时也是乐手,我们曾在多部作品中合作,是一个真正的团队。
东方早报:你认为在今天演莎剧,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巴里·鲁特:是的!从戏剧诞生于古希腊起,人类生活中的基本矛盾就未曾改变。《暴风雨》中拯救、宽恕、慈悲、美德、忠诚和博爱的主题是人类的永恒情感,既是经典的也是现代的,既被老年人也被年轻人,既被英国人也被中国人认同。
东方早报:为什么来中国巡演,且选择《暴风雨》这个剧目?
巴里·鲁特:2007年是话剧进入中国100年,有演出公司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能邀请一个著名的英国剧团来华演出。《暴风雨》是我们目前巡演的剧目,2008年我们会排演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希望届时能来参加北京奥林匹克艺术节的演出。
东方早报:英国老维克剧院1979年访问中国,你对当时的演出有何印象?当时随团翻译是中国著名话剧演员、翻译家英若诚先生,您对他还有记忆么?
巴里·鲁特:1979年,我们是“文革”后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西方剧团,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让我至今记忆犹新。2007年1月,当我重返上海时,我仍能感受到这种巨大的热情,当然上海早就今非昔比了。
英若诚先生的英语堪称完美,当时他为我们的演出担任同声翻译,他的翻译准确而富有感染力,这一点我们从观众的反应中可以感受得到。1980年,我和他们一家在英国重聚。我还见到了当时21岁的英达,他现在已是著名的导演和演员了,希望这次在北京有机会见到英达。
西班牙演员巴里斯达,在昨晚闭幕的《第十届上海电影节》中击败一众大热对手,包括木村拓哉及张震(张震新闻,张震说吧),勇夺“最佳男演员”奖...
06-25 0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