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要有名角儿
提到京剧的振兴,梅葆玖说,京剧要出“名角儿”,要出像过去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一样的“名角儿”。所谓的“名角儿”,就是这演员一演,你甭宣传,观众自己就排队掏钱来买票。靠报纸、网络吹捧,靠行政指令派票……那都是泡沫,观众到剧场一看:就这个啊?人家下回就不来了。
怎样才能出“名角儿”?梅葆玖认为,应重点培养条件好的孩子,让他专心学习。当然,前提是他一定要真心喜欢京剧,愿意唱好,把京剧当作自己的生命,只有这种心态才能学好。此外还要真下工夫,过去学戏很苦,现在的孩子受不了,他们吃苦的程度跟过去演员学戏时差远了。
过去演员学戏真努力,玩命学,如果不努力,不唱红,将来就没饭碗!而现在,有些演员觉得“我是国家干部了,无论怎样有国家养着我”,这影响了青年京剧演员在艺术上的进取心。
谭元寿:要有传承
谭派第五代传人谭元寿说:“京剧头几年不太景气,青年观众几乎没有,这与文化娱乐方式多元化有关。但是最近两年开始好转,尤其是大批青年观众开始进剧场,开始喜欢京剧。”
谭元寿对青年京剧演员提出了一个希望,他说:“希望他们抓紧时间把我们会的戏全都承接下来。我今年80岁了,再不学,很多戏就失传了,现在已经失传了很多戏:我曾祖会四五百出戏,我父亲会二三百出戏,最没出息的我还会一二百出戏,现在的青年演员也就会十出八出戏,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应该把我们所会的戏一出一出都传给他们,再不传就没有机会了。”
叶少兰:要有真功夫
叶派传人叶少兰说:“现在有些新戏,以‘出政绩’为指导思想,排出来以后就演三场:彩排一场,给领导演一场,评奖一场,获奖以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进仓库了。这是违反艺术规律的,浪费了很多财力及人力。”这些戏之所以不上座,叶少兰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表现出京剧的特色。京剧本来是虚拟的艺术,靠演员的“四功五法”来讲故事。但现在很多京剧是由话剧导演来导的,真房子、真门、真船、真水出现在舞台上,演员有再好的基本功,也无用武之地。我们不排斥京剧要有导演,但要导京剧,必须要熟悉京剧,京剧中生旦净末丑所有行当的表演技巧、唱腔板式、流派特色都要会,才能去设计。什么全不会,怎么导京剧?把京剧本体的东西改掉,改得不是京剧了,这不叫改革。
二是演员没有认真锤炼基本功。以前的京剧大师都会几百出戏,要从科班出班的话,最少也得会七八十出戏。今天有的演员只会十几出戏甚至几出戏,严格地说,专业资格都不够。还有些演员“刀枪不入”,没有武功,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也缺乏丰富的舞台实践,一年唱不了几次戏。
叶少兰最后说:“搞艺术要严格要求自己,台上谁也救不了谁。艺术不能光靠吹捧,仰仗炒作,要用自己的真本事把观众吸引进剧场。” 新华社记者王海鹰
黄小蕾亮相《皮影王》 成功转型京剧变昆曲(图) 来源:搜狐娱乐 由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猴奖”导演肖荣执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电影《皮影王》今日在杭州举行主创人员媒体见面会...
2007-05-29 1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