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端木复)昨天上午,一个别开生面的集体拜师收徒仪式让上海沪剧院排练厅里显得喜气洋洋。为了加紧培养“小字辈”演员,沪剧前辈杨飞飞、韩玉敏与沪剧明星茅善玉、孙徐春、马莉莉、陈瑜、汪华忠等齐“上阵”,将九位青年演员收入门下。
借老传统推新人才
王盘声、小筱月珍等老艺术家见证了这一动人时刻,并称赞这是上海培养戏曲新人推出的又一重要举措。王盘声说,以往梨园拜师收徒是常事,但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戏曲界比较重视组织培养,个人拜师收徒已很少看到。近年来,戏曲艺术大环境不景气,沪剧艺术又面临人才青黄不接的严峻局面,沪剧院能主动借鉴戏曲传统的拜师收徒、一教一的教学形式,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既有利于加强老师、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有利于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更好地出人出戏。
八十五岁高龄的杨飞飞也笑着告诉记者,她是这次收徒中年龄最大的老师,戏校沪剧班2003届毕业生王丽君是她所收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为了这次收徒,她已兴奋得几夜没睡好觉了。杨飞飞说,沪剧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青年演员在舞台上尽快冒尖、尽早成才。小王《雷雨》中的四凤演得很好,只要她肯用心学,自己一定尽心教。
明星扶新人 沪剧有传人
上海沪剧院的三朵金花茅善玉、马莉莉、陈瑜这次一共收了五位弟子。新世纪以来,他们坚持“明星扶新人”,为青年演员排“新人版”,与青年演员同台演新戏,像茅善玉与朱俭同台主演《董梅卿》,传为一时佳话;吉燕萍、程臻等担纲的《石榴裙下》一炮打响;程臻、朱俭携手的古装悲剧《一文钱》火爆市郊;洪立勇、王丽君等《雷雨》中表现出彩;赵隽晴、徐蓉等《生死对话》中赢得良好口碑;今年五·一长假由居峰等主演的《人间至爱》也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朱俭、程臻还因《啼笑因缘》在文化部全国地方戏优秀折子戏展演中双双折桂。朱俭更因演出超百场的《我心握你手》喜获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
在《生死对话》中扮演女主角黄英的赵隽晴说,大家很珍惜院领导为他们提供的这次拜师机会,会虚心向老师学习艺德人品,不断提高表演技艺,为振兴沪剧而努力。茅善玉院长告诉记者,搞集体拜师收徒,也是希望能更扎实地推进“出作品、推新人”工作,为更多青年演员创造成名成家机会,去培养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青春偶像”,让沪剧艺术后继有人,在传承的基础上得以更好地发展、创新。
短评
薪火相传正当时
立山
“拜师”在戏曲界又开始流行起来了,然而不同于以往“靠戏吃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如今的“拜师”却是在为戏曲的薪火相传培养新的火种。过去那种一对一的拜师收徒形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长处,在沪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沪剧院决定加以继承和借鉴。结果是,学生踊跃拜师,老师欣然收徒。这使人们对沪剧的未来重新抱着美好的憧憬和期望。
孔子《论语》有句名言,要求学生“学而不厌”,希望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唯有沉下心来一招一式、一句唱一个腔地不厌其烦地学,把传统艺术的精髓学到手,才谈得上创新,从而打造自己的风格、流派。作为老师,也要善于因材施教,善于总结传授自己的表演经验,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条件来学习,为新人崭露头角不断制造机会、创造条件。唯如此,一代新人才会在老师的倾心辅导下,在舞台上逐渐展现自己的耀眼光彩;沪剧这样的传统剧种才会薪火相传。
根据丛飞事迹创作 沪剧《人间至爱》引学子共鸣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作者:端木复 由青年编剧李颖、青年导演沈刚和青年演员朱俭、程臻、王丽君、居峰等新一代联袂推出的沪剧新戏《人间至爱》...
2007-05-14 1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