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棕榈是烂片摇篮?历数假大空的戛纳烂片
搜狐娱乐讯 戛(jia)纳,国内人多发音为“嘎(ga)纳”,所以第一次听说时吾还以为是一声鸭叫——无独有偶,刚才一搜索,发现“金棕榈奖”在1957年之前还真叫“金鸭奖”,邪乎!
相对于柏林的小浣熊和威尼斯的河东狮来说,戛纳的棕榈显得更文雅清淡一些,也突出了法国人的绿色环保意识!一回首,戛纳确实捧出了些个顶个的大师,像第一届大奖就颁给了罗贝托·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许多年以后,它成为了经典),开了个好头,之后不少年里都是大师坐镇,君临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口能铄金,亦能铸金,于是乎,戛纳的金棕榈奖逐渐被舆论吹捧得像一粒宝钻,也成为各国电影人体内一块激光不碎的结石,所以,姜文因为今年无缘戛纳就疼得像丢了心肝宝贝儿似的,嘿嘿!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看近些年来的金棕榈影片,真是烂招耍尽烂片来:柯恩兄弟的《巴顿·芬克》首当其烂,一个像我一样神叨叨不知所云的好莱坞二流编剧,就让当值得戛纳评审团误以为是奇才;希腊大师安哲罗普洛斯那么经典的《尤里西斯生命之旅》仅获评审团大奖,而才华平平的《永恒的一天》却不惜以金棕榈冠冕之;过了千禧年之后,“金棕榈”更是成了“非优质著名烂片”的代名词,获奖影片的艺术性也是看谁低过谁,2001年《儿子的房间》的平淡无奇先不说了,随之暴力踏歌而来的《大象》也作罢,可轮到《华氏911》也能获金棕榈,就完全是昆汀主席的瞎打胡闹了,虽然有小布什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男主角,可那根本就不是电影嘛!去年更是扯淡,王家卫也跟着自己的徒弟瞎闹,把金棕榈颁给了闷骚政治片的《风吹稻浪》——金棕榈要嫁接水稻,袁隆平都要发飙了!同为搞政治报复,老美的《慕尼黑》比这片子好看多了,斯皮尔伯格在奥斯卡颁奖礼上一奖未获还坐在那笑呵呵的,人家心里清楚《断背山》更强啊。现在看来戛纳其实比奥斯卡更媚俗,明明是给风烛残年的肯·洛奇面子,还硬要说是“因为挑不出一点毛病……我们全体举手,一次就通过了,很简单也很迅速!”真让人怀疑这群人的修养,举手齐刷刷的,又不是选小学班长!建议“金棕榈”还是改回“金鸭”,虽然难听点但也名副其实。
看了这么多空空假假的戛纳烂片,以致懊悔、不安、烦躁、紧张,常在夜里惊吓得凉飕飕地梦遗!如今我不得不重新打量起“金棕榈”来,当然,我手头没有金棕榈的奖杯,只能搜出一张高像素的图片,来左看右瞧细细观摩,竟然发现了两个从没意识到的细节——其一,金棕榈虽赛百花,但那几片叶子看起来却极像含羞草,含羞草是不爱让粗人触碰的,所以非资深影迷也不要附庸风雅地去染指金棕榈影片,套用王朔的痞话来说:“我这电影啊,你要么家里死过人,要么上点岁数,太赶时髦的人看不懂,光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你们真看不懂。”
并且“水晶石头上长草”的奖座设计,也明明在告诫我们,看不懂的就不要“硬来”!其二,普天之下,好像只有金棕榈奖是表面套了层盒子包装的,在我看来,只有怕脱发的秃子才会在脑袋上包一头巾,此举不知是不是防金棕榈落叶呢?因为棕榈叶即使是金铸的,长此以往地烂下去也会成枯枝败叶!
金棕榈啊金棕榈,你虽然让许多人从此风华绝代,但却让“寡人”(暗示:本人单身,欲征一爱电影女子为配偶,条件是还没发展到狂爱戛纳电影的高度,借此机会广告一下)提不起精神,倒是屈居二三的评审团大奖和金摄影机(听清楚,不是金鸡)奖中常有非常不错的片子,既不像“金棕榈大奖”那么老气横秋地招摇又让人感觉货真价实。 (文/癫马)
作者观点不代表搜狐立场
[1] [2] [下一页] |
影片的宣传语中称,这是侯孝贤的第一部“西方”电影,这无疑吸引了影迷们好奇侯孝贤这位戛纳电影节的常客,将是如何讲述这个简简单单的儿童故事...
2007-05-16 1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