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尚芭莎》]
没有人不知道没有人不知道周杰伦(周杰伦新闻,周杰伦音乐,周杰伦说吧)(周杰伦新闻,周杰伦音乐,周杰伦说吧)。这个吐字不清,年轻得令人眩晕的歌手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了华语歌坛的风云人物。他的音乐、电影、造型和信念随着他的江湖地位也一并成为可以定义时代风潮的标签。他像一种具备特异功能的黏合剂,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叛逆、成熟与青涩统统汇合在一起。“80后的天王偶像” 这种落伍定义是完全不能引导出周杰伦三个字的意义。
作为一本高级时装杂志,《时尚芭莎》的读者们究竟在欣赏一个怎样的周杰伦?当周杰伦带着他第一次执导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来到上海时,我们正好有机会去发觉他身上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周杰伦:没有不能说的秘密
摄影棚的门开了,他走进来,若不是前后簇拥了一群人,没有人会从像个街头小子的打扮中认出他就是周杰伦。他看起来不错,笑着跟每个人打招呼,头发故意弄得很乱,一身简单的运动开衫,裤子松松垮垮,有点像日本漫画里的人物。
眼前的他似乎与偶像无关,你根本不用去关心《纽约时报》、《读卖新闻》送给他的溢美之辞。事实上正是那些该死的评论模糊了人们的视线,让人以为这个把鸭舌帽压得低低的,内向并不多话的“嘻哈教父”其实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里面充满了自以为是的妄想和臆测。他只不过是个大男孩,顽皮爱闹,在我们采访时,有人拿着手机为他拍照,他也不恼,一看就是平时玩惯了的;他打篮球,位置是控球后卫,原因是身高有限,控球花哨,球友都是发小,没人拿他当大明星,在他们眼里,他不过是个唱歌还不赖的家伙。但正是这个男孩,亲手改写了“偶像”这两个字,之所以说是“改写”,是因为他活的更自我、更真实,当然,也更酷!
《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台湾上映时,他曾偷偷装成观众买张票坐在影院里,观察人们的反应。杰王子一出现,观众就笑了,他心里不免有点沮丧,有那么好笑吗?
一个异类的胜利
有人说他的“酷”是装出来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周杰伦的标准答案是不屑一顾,倒是《不能说的秘密》中的女主角桂伦镁给我讲了个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他们开车出去,中途遭遇狗仔队跟踪,周杰伦握着方向盘,盯着后视镜,几乎是用兴奋的语气说:飙飙看啊!
正如他本身充满的矛盾一样,这个男孩有时也要做些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所以他的角色不再是一个歌手,他开始做导演,强势地主导一切。《不能说的秘密》是他的处女作,剧本是他去年自己写的,演员也是他找来的,他想讲一个浪漫至死的故事,带着点希皮柯克的悬疑色彩,他把四十多人的剧组拉到了风光如画的淡水,只因为那里有他的母校,他要把他的初恋再拍一遍。桂伦镁说:“他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当我第一次听到他给我讲的这个故事时,我就被打动了。他的每句话似乎都有画面,因为我是科班出身,所以觉得眼前这个人除了做歌手,似乎还有做导演的天分,因为他是一个很细腻的人。”
初出茅庐的周杰伦带着他的班底在淡水呆了两个月。他的母校是一栋英国式老建筑,建在山里,周围都是雨林,让他兴奋的是他的琴房还是老样子,教室还是老样子,只不过当年还没有男朋友的班主任,如今已经有了孩子。时间过得太久了,当他说到这里时,轻轻叹了口气,似乎带着点慨叹的味道。这段拍摄经历被他形容为“上学”,他享受生活在回忆中的过程,他说:“电影里出现的场景,都是当年我和那个女孩曾经去过的地方。”当我问起他的初恋女友时,他笑着指指桂伦镁说:“和她很像的,只不过那个女孩是长发,而她是短发,不过我喜欢长发的女孩。”
其实早在十一年前,桂伦镁就曾见过周杰伦,那时她还是高中生,而周杰伦则是穿梭于各个校园,忙于比赛的歌手。她看见他站在学校的舞台上唱着自己写的歌,印象深刻,以至于周杰伦成名后,她在MV里看见他的样子,竟然认了出来,兴奋地对身边的哥哥说:“我好象见过他。”她把这个故事讲给周杰伦听,他说:“可能真的是有缘吧!”
拍摄经历充满艰辛,毕竟第一次当导演,而且还不是科班出身,因此全靠他自己摸索。《不能说的秘密》原计划拍40多天,但因为刚刚上手,因此一拖再拖。周杰伦本来可以请教他的老师刘伟强和张艺谋(张艺谋新闻,张艺谋说吧),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不知道怎么开口,我很爱面子,就算不会也闷着自己学。以前当演员时,会偷偷学一下导演是怎么做的,但有疑问也在私底下问,绝对不当着别人的面去问。”快到影片杀青的时候,刘伟强来探班,丢下一句话,说不错,有他的影子。能闷头做到这个份上,周杰伦挺开心。
他的爱面子在他还没成名之前就已经是这样。他自己当故事讲出来给我听,上学时要搭学校的校车,有一天人很多,到他这站的时候已经很挤了,但不上去又要等很久,只有硬着头皮上车,没想到关门的时候手被门夹住,他怕被人嘲笑,忍住死活不叫,想等下站停车的时候再缩回来,结果车因为人太多没有停站,半小小时之后,手实在疼得受不了,只好喊司机开门。
还有坐电梯,出错了楼层也决不退回电梯,一定要镇定地将错就错走出去,等电梯合上,再重坐一次。“总之,一点点的糗都不能发生在我身上。”
他的酷来自于天性,虽然带点“活受罪“般的黑色幽默。这样的性格或许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因为父母都是老师,管教严格,因此他的叛逆,似乎是从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一方面,他对音乐、电影的要求近乎苛刻;而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向周围人施加任何压力,每个在他身边的人都认为他是个随性的人,但在他骨子里,又非常在意别人的想法,“说实话,有时我会顾及周围的眼光,不能那么无所顾虑,我觉得自己就是个矛盾的混合体。”他说。
因此,《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台湾上映时,他曾偷偷装成观众买张票坐在影院里,观察人们的反应。杰王子一出现,观众就笑了,他心里不免有点沮丧,有那么好笑吗?但之后观众入戏了,笑声越来越少。“电影里面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但不能是完全的本色出演,演别人很简单,但是模仿自己,演自己就很难,如果一个电影,人们说你在演自己,那你就成功了,自然是最高的境界。我以一个歌手的身份去做演员,这让我更有挑战性。”
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将在今年暑期档上映,到那时,周杰伦才能知道各界的评价。虽然他希望这是一部能经受住考验的作品,但他明白,这个过程远比别人想象的要残酷。“很多人喜欢挑剔我的作品,以前对我的音乐也是。我越往高处爬,人家就越想把我往下拽,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不能因为别人怎样认为就怎样。不管这个电影成或败,我自己都先给了自己一个奖。”
“我希望六十年后还有人听我的歌,我可以对我的孙子说:咳,你知道吗?那是你爷爷唱的歌。”
这个时代需要“做自己”的人
虽然“做自己”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矫情,但如果把周杰伦的案例摆在那里,你会发现“做自己”绝对是他在今天如日中天的秘诀。周杰伦说,他的偶像是张学友(张学友新闻,张学友音乐,张学友说吧),但庆幸的是,他没有靠模仿他来出道,而是坚持做着属于自己的音乐,否则这个世界只会多了个拙劣的二流歌手,而少了一个音乐天才。“我希望做的是自己,让人家一听到你的歌声,就觉得是你。所以我没有刻意去模仿张学友,我要唱我自己的歌。”
他很聪明,他为自己的红找到了答案,也找到了最好的解释,“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是这个圈子的异类。我不适合在这里生存,因为我不懂如何包装自己,但恰好这个社会就需要我这样的艺人,大家觉得比较有新鲜感,所以咬字不清也变成一种潮流。很多东西都不是刻意的安排,那时没有人去唱《双截棍》或《东风破》这样的歌,而我唱了,所以这是一种运气。很多人唱得好,不一定能成名,我也不能说我唱得有多好,运气其实是百分之八十。”没错,这个时代需要像他这样的人,充满个性,追求痛快,而且还带着点浪漫复古的情结。因此,在他身上出现出现了一个怪圈:喜欢周杰伦并不一定喜欢他的歌,喜欢周杰伦的歌并不一定喜欢他的人。他身上体现的两样东西造就了两样粉丝,一类喜欢他的音乐,另一类喜欢他的个性。饶舌嘻哈在国外往往以反社会的凶狠漫骂姿态而出现,但周杰伦刚好相反。《听妈妈的话》被入选台湾小学教材,《蜗牛》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他看起来是个令家长放心的偶像,但满口的“屌”字又让父母们忧心忡忡,不知道他到底是个好孩子还是个坏孩子。
“为什么总爱说那个‘屌’字?”我问他。他笑着说道:“从小我周围的人就这样说话,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表达方式。而且我不觉得这是个很坏的字眼,而且它听起来很不错,至少比‘很好’这个词更带劲儿。”
和他的性格一样,对于音乐,周杰伦也不愿意轻易改变自己的风格,“我的风格已经树立了,而且还不错,为什么要改变?那些写文章质疑我风格没有变化的所谓评论家怎么就不反省一下自己,你们那些狗屁文章变过吗?除了靠诽谤吸引别人的眼球以外,他们还会干点什么?”其实,周杰伦的音乐本身就是个天才创造出来的东西。在他之前,没有人听过这样的声音。在《千里之外》,他说每张专辑里都要有一首“中国风”,这是他的创新之处,把hip-pop和中国传统元素不动声色地结合在一起,这让他的音乐立刻成了鲜明的标签,甚至就连老外也开始翻唱他的那首《东风破》。“我就是要在音乐里追求不同的东西,因此我才把中国风放在音乐里。”这或许是他对“国际化”最为朴素的解释了。
在周杰伦看来,最成功的音乐的判断标准是能否被长久地传唱下去,比如张学友,比如邓丽君。他说自己做音乐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希望六十年后还有人听我的歌,我可以对我的孙子说:咳,你知道吗?那是你爷爷唱的歌。”
而对于电影,他所追求的却是充满变化的过程,“在电影上,我不会追求固定的风格。它跟音乐不一样,因为我还没有找到成功的类型,所以要多多尝试。《不能说的秘密》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但第二部,我一定会让大家看完之后,觉得不是同一个导演拍的。在艺术上面,我是一个贪心的人,但绝对不是玩票的。”
“那你的下一部作品会在什么时候?”我问他?他用手往前抓了抓头发,笑着说道:“三年之后吧!拍电影太辛苦了,这部戏差点没把我累死。”
“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他的答案很简单:“能听懂我笑话的人。”桂伦镁说:“在片场,他常常给我们变魔术,我从没有见过哪个导演能把4条A在一秒钟不到功夫变成同花顺。”他的魔术是跟大卫·科波菲尔学的,只花了几分钟就学会了,因此大卫没敢把变飞机的本事秀给他,“他和我一样,都是个聪明的家伙。”周杰伦笑着说。
融合的成功魅力
也许80后、R&B音乐、街头潮流在你的生活中都是可以被忽略的元素,作为精英女性的你或许并不关心谁是周杰伦,但是你不能不关心这个时代。
在今天的世界上,没有谁能强迫你喜欢一个人,即使是如日中天的周杰伦;不过这个世界却可以“强迫”你认识一个人,就像IT界的比尔·盖茨,潮流艺术界的安迪·沃霍或者电影圈中的斯皮尔博格,原因很简单,他们代表着一个时代。偶像之所以成为偶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成功被所有人期待。在华人演艺界,最好的例子也是周杰伦。
他用音乐、电影、个人形象甚至无处不在各种代言广告创造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既东方又西化的混合气质,一种从草根到精英的非凡蜕变。听听他用Hip-Pop演绎的《霍元甲》或者《本草纲目》,你就知道这种“融合”的特别是多么地契合今天中国的成功之道。
“融合”这个主题词既改变了当下中国的生活,也改变了周杰伦的命运。从睡在办公室地板上的孤僻男生到成长为亚洲巨星的故事,已经可以让你产生足够的共鸣——那是一代精英的共同历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周杰伦和你的故事都可以证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可能性无比强大”的时代。
国际思维与本土意识再加上独立而自信的个性,让周杰伦的个人传奇演化成这个时代的优胜劣汰的法则。所以你可以不热爱周杰伦,但你必须知道他是谁。除非你觉得成功也与你无关。
张艺谋与海蝶音乐合作《印象丽江》出原声大碟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 本报讯 (记者/郭珊)张艺谋、王潮歌、樊跃被誉为“印象铁三角”...
2007-05-22 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