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京剧院三团团长、著名奚派老生张建国忙碌在排练场,为恢复失传舞台多年的老戏《审头刺汤》紧张排练。这两年,他自己有计划地恢复一些舞台上不经常演出的剧目,为的是让京剧不要在这一代越演越少。
作为奚派艺术的扛鼎传人,张建国近年却演了不少非奚派的剧目,像去年的《乌龙院》、今年的《审头刺汤》,很多戏迷不理解,而他却是有意为之。他说:“奚啸伯先生当年演过的剧目上百出,而流传下来的经典也就十出左右。京剧舞台上演出的剧目十分匮乏,演来演去就是《龙凤呈祥》、《四郎探母》那么几出,观众都说是打不完的金砖,拾不完的玉镯。我翻阅过《戏考》,那上面记载的京剧剧目有上千出,许多都是只听过名没见过戏,应该把好东西传承下去,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流派对京剧演员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让流派禁锢了手脚,奚先生当年也演过很多马派、余派的戏,还借鉴过程派的技巧,然后融合在自己的艺术中。”
《审头刺汤》已经近20年没人演了,这出描写官场人斗心气的戏故事很简单,全部内心活动都是通过两只眼睛表现出来的,大段的念白很容易把嗓子念“横”了。如果表演不到位,整出戏就没有任何可看性。
张建国给自己挑了一块硬骨头。好在教他戏的朱秉谦老师就是20年前的演出者,而给其他合作者指导的也是当年演出的原班人马。张建国说:“我们不是老戏老演,而是赋予它新的审美和更多的内涵,为京剧添砖加瓦而不是把它嫁接到别处去。”该剧将于2月12日亮相长安大戏院。
曾有一种观点,京剧上百年发展史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能够流传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好东西,没必要为抢救去抢救。对此,张建国的见解不同。“经典是演出来的,是靠艺术家不断加工、整理、完善发展而来的。《逼上梁山》不发展哪儿还会有《野猪林》?大浪淘沙也要有人不断往里蓄沙子,否则沙子会越来越少。”
张建国今年48岁,当今像他一样挑梁京剧事业的中坚力量也多人到中年,但是他们基本还是在守着前辈的衣钵,很少有人能创造新的流派。张建国说:“不能否认现在的京剧演员与老艺术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京剧的生存状况也变了。流派的产生不是某一个人能做到的,少数人的力量也不行,需要全体京剧人团结起来。京剧在100年之内不会消亡,它可能变得更稀少更珍贵,这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