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周婷玉)农村就是贫穷落后,农村干部就是歪戴帽子背着双手……由于对农村缺乏深入了解,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明显落后于时代。有关专家指出,电视剧创作者应深入农村生产生活前沿,寻找新的创作视角。
由《当代电视》杂志社、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农村电视委员会主办的“振兴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高层论坛”13日在北京举行,有关专家学者就繁荣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呼吁,创作者应关注广阔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形态,创作出当代的农村题材电视剧精品以及新时代的农民形象。
我国曾经涌现过很多优秀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李双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八十年代的《篱笆·女人和狗》《外来妹》以及近年的《圣水湖畔》《插树岭》等。
“但从整体上看,现实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和播出的数量仍然很少,有的地方电视台甚至常年见不到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国视协主席杨伟光说,“而且还有不少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严重落后于时代,在思想认识和艺术观上仍然沿用过时的眼光来看待和描写当今的、走向现代化的农村和农民。”
杨伟光认为,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薄弱的原因主要是创作者没有真正地深入农村生活,不熟悉现代的农村和农民。“农村题材电视剧质量要上去,创作者就要下到基层去。”
电视剧创作者缺乏对农村和农民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对新时代农村缺乏独到的审美发现,这严重影响了作品的艺术冲击力。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主任路海波说:“新时代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剧创作者应对农村、农民有客观全面的分析。”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也指出,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应开拓新的切入点。他认为,“城市反哺农村”就是新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一个新突破口,目前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插树岭》。
(责任编辑:老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