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07,南方都市报创办日报十年。
1997-2007,多少人事在这十年间显赫或沉默。
看完十年间中国娱乐界最有影响力的人、最不能忘却的事,我们或许可以安静地,看一看十年来最值得记忆的那些娱乐作品。
时光带走了喧嚣,留下这些沉甸甸的影像和声音。当然十年也许太短,还不能完全考验出它们的价值,我们的选择也难免会有质疑。
但有什么所谓?选出来的,不都是金风玉露一相逢?早胜却人间无数俗品。
我们,可以微笑着收藏那些曾有的悲欣;当然,也可以微笑着,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精彩。
春光乍现 |
1997 春光乍泄
十年来最言之有物的王家卫(王家卫新闻,王家卫说吧)电影
一九九七,香港回归。王家卫把一对同志的爱情,拍得寻寻觅觅兜兜转转;念兹在兹的时间背景,让那些望断天涯的落寞心事,好像大时代的寂寞注脚。
王家卫式影像的普及和流泛,当然是从1994年的《重庆森林》开始。而他独特的美学风格经过《东邪西毒》(1994年)和《堕落天使》(1995年)的锤炼,让《春光乍泄》里的每个镜头都若有所言,成为一次前所未有的圆熟浑成。
那之前,他张扬的影像从没和故事贴得那么密实;那之后,王家卫的电影音乐依旧优美,大牌依旧忧郁,影像却开始端庄,故事也渐渐空洞。2000年的国庆节之后,《花样年华》终于攻陷内地,成为许多旗袍店和花店的名字;4年后的《2046》,只剩下一堆大牌的大银幕上,王家卫忽然好像变成了那些以前模仿他的人——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十年之后,《春光乍泄》依然有其回响。十年前香港人的迷茫,变成了一座城市的内心创伤;《黑社会Ⅱ》结尾看来痛快其实痛心的批判,在《伤城》的爱与孽里,听起来多像《春光乍泄》里的老歌。
只不过,这一次,梁朝伟(梁朝伟新闻,梁朝伟音乐,梁朝伟说吧)的对手,从张国荣(张国荣新闻,张国荣音乐,张国荣说吧)换成了金城武(金城武新闻,金城武音乐,金城武说吧)。
1997 小武
中国新一代写实电影的高峰与开端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在戛纳拿下最佳导演奖,名不见经传的贾樟柯(贾樟柯新闻,贾樟柯说吧)在柏林成为亚洲电影耀眼的新星。10年后,他的《三峡好人》拿到了威尼斯的金狮;几天前,贾樟柯成为央视《艺术人生》年终特别节目的座上客
《小武》在内地引发了DV美学、独立影像的十年喧嚣,可这波浪潮里最有价值的却还是贾樟柯。在粗糙贴肉的影像与占据公共空间的音轨(小品、流行歌曲、卡拉OK、影视对白、政府宣传)重现中,一个被时代抖落的小人物折射出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动进程。而对底层人物矢志不渝的书写,在贾樟柯的其他作品里,在与之遥相呼应的《盲井》之类的电影里,为中国电影在银幕上留下仅存的、微弱的现实之光。
1999 枪火
武侠世界与香港江湖片的完美结合
无疑,杜琪峰(杜琪峰博客,杜琪峰新闻,杜琪峰说吧)是这十年间香港影坛最令人瞩目的导演。在萎靡的大市下,他却成功拍出票房与美学价值俱高的电影,产量之大、类型之丰富、水准之高在全球也属不易。
1997年杜琪峰主理的“银河映像”拍出开山作(《一个字头的诞生》),而从前期的宿命主题到后期的自我救赎,其转折点就是《枪火》。中国传统武侠世界的高手对决、情义规则,在杜琪峰的手下,化出一个浪漫理想、有型有款的江湖世界:其后陆续有来,至今别无分号。
2000 一一
台湾电影新浪潮十年间最具影响力的余音
20世纪,八零年代,九零年代。
内地第五代,香港新浪潮,台湾新浪潮。
那些似乎还不是很久前的传说,才一走神,就在我们眼前奔流而过,轰然坍塌在这十年里。
第五代中年往后,排着队把自己放到前所未有的资本压力下,却发现曾经最擅长的手艺其实派不上多大用场,只能硬着头皮堆砌出内在扭曲的所谓商业大片;九七回归,香港电影人纷纷流往海外,再回来已是亚洲买埠风光不再、“冰河期”后回天无力,新浪潮的干将鲜见力作;台湾,整个本土电影几乎没了,只剩下那些念了十多年的名字一次次地回响。
侯孝贤(侯孝贤新闻,侯孝贤说吧),杨德昌,蔡明(蔡明博客,蔡明新闻,蔡明说吧)亮(蔡明亮新闻,蔡明亮说吧)。这些余音里,杨德昌十年间只拍出一部电影;《一一》,却成为十年来最令人难忘的台湾电影——如果我们把《卧虎藏龙》当做好莱坞的混血儿。
一个大家庭里的几代人,有小孩有少年,有中年人,也有不省人事的垂垂老者。在这个生命历程的抽样里,精致细腻的细节观照出生活的丰厚,没有大悲大喜的跌宕起伏,却让人有挥之不去的感喟。
如此平静,却又如此深邃。
杨德昌就像那个想要拍下人们背影的孩子,忽然就说出了一些淡定的大智慧。《一一》,在这无比喧嚣的十年里,忽然,就熨贴了我们意难平的心。
鬼子来了 |
2000 鬼子来了
十年来内地电影中最阳刚、最具创造力的作品
选十年十大华语电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可那已经是1994年的电影了,一晃眼,已是十年开外。
而6年之后的《鬼子来了》,同样不容忽视,同样难以忘怀;只是争议更大,像姜文(姜文新闻,姜文说吧)在电影之外的行事。
而在银幕之内,他奉献了众多极富雄性魅力的角色,让这些年的花样美男、奶油小生在记忆里可以像奶油一样轻轻抹掉。
一个难以忘却的事实是:2005年华语电影诞生百年,《南方都市报》评选百年百大电影、百大演员和百大导演,只有姜文一个人,同时入选百大演员和百大导演。
只需要两部电影,他就证明了自己令人惊讶的导演能力。如果说《阳光灿烂的日子》外表狂野其实内心温柔适合怀旧,那么《鬼子来了》则是视见、野心与实力相济的难得佳作。姜文用粗砺的黑白影像和密集的方言对白,一举颠覆多年来对那段历史的主流叙述基调,在人的本能与愚昧里,用奇妙的黑色幽默洞见了战争的荒谬与残忍;也让这份洞见,跨越了画面上那个战争故事的一时一地,成为一则令人难忘的寓言。
而姜文扮演的马大三人头落地,世间一片血色。《鬼子来了》之后,我们再没见过那么激烈出色的表演,我们再没见过那么张扬决绝的电影。
只需要两部电影,姜文就可以让我们一直期待下去。
2000 卧虎藏龙
十年间全球影响力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华语电影
《卧虎藏龙》开启了一个全球性的古装武侠片市场,正是这部电影,决定了后来中国内地由第五代导演操刀的“中国式大片”的基本面貌。
2000年《卧虎藏龙》在华语地区公映的时候,因其不同于之前香港新武侠电影的阴柔气质,受到不少非议,票房也是平平。可在美国,这部电影却从部分影院放映的小众外语片,变成了全线上映,最后更是横扫欧美电影市场,以17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博到全球逾2.1亿美元的票房;到它拿下10项奥斯卡提名、最终囊括包括最佳外语片在内的5个奖项,已经完全决定:自此将有无数的跟风者。
一本万利,名动天下。
资本双手拥抱前者,电影人难挡后者的诱惑。在名与利的纠葛里,在《卧虎藏龙》肇始的古装武侠电影潮流终显式微的今天,我们却发现,那些跟风之作里,没有一部能超越这最初的范本——不论是中国的还是韩国的,甚至是芬兰的(今年内地公映的《玉战士》仍有对《卧虎藏龙》不太高明的临摹)。
只有在《卧虎藏龙》里,我们看到了江湖侠客们在飘逸华丽的动作场面后,那些属于人的挣扎、抗拒和选择;我们看到那些大牌演员(包括彼时无名后来因此片成为国际影星的章子怡(章子怡新闻,章子怡说吧)),在演一些关于内心的惊涛骇浪。
有些东西,我们后来才知道它的好。
无间道 |
2002 无间道
香港警匪片破旧立新的变奏,华语优质商业电影的典范
杜琪峰有型有款的现代江湖,是银幕上高度风格化的诗意世界;而刘伟强的《无间道》里,影像漂亮得恰到好处,明星酷得恰到好处,精良的制作工艺源自“亚洲好莱坞”的工业传统。
黑帮在警局卧底,这个新鲜的创意从港产警匪片的旧格局里破土而出;把昔日的卧底电影稍加变奏,用新时代的时尚元素重新包装,这个双雄斗智斗勇斗狠的故事,让香港电影重新尝到了风靡全亚洲的旧梦滋味。
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向来以快打慢的香港电影人,一年内就捧出2部续集;然后,就像真的是发了一场旧梦——在恶搞短片和跟风之作的喧闹之后,“基本映画”的刘伟强、麦兆辉、庄文强组合继续制作精良的商业电影,香港电影的大势则继续萎靡,而《无间道》,也终于成为近年来港产片难以逾越的商业高峰。
2004 功夫
港片喜剧之王脱胎换骨之作,以动作喜剧结合视觉奇观成功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局限
看《功夫》的时候,还有人在怀念周星驰(周星驰新闻,周星驰说吧)的无厘头喜剧,说他没那么好笑了。其实很多人都被周星驰教成了生活里的无厘头,加上和王朔小说一脉相承的冯小刚(冯小刚新闻,冯小刚说吧)喜剧,全民幽默素质早不是十年前的光景。还是把电影当成相声来拍,号称能接周星驰班的那些无厘头喜剧,有哪一部重现了当年的风光?
这十年间,周星驰拍出了他无厘头喜剧深情款款的巅峰之作:《喜剧之王》。其后,《少林足球》开始实验将港式喜剧包装进最新的视觉特效,仍然不脱草根之感。到了《功夫》,忽然抽离的时代背景,让整个电影显得特别浪漫,动作、画面、奇观、爱情、无厘头、像老电影致敬,被周星驰用一颗赤子之心融于一炉。虽然我也会收一套周星驰全集缅怀他昔日的风采,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喜剧,才有可能漂洋过海,风靡世界。
2006 疯狂的石头
十年来最有锐气、最贴近现实的内地喜剧
说到内地喜剧,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其实是这三个字:冯小刚。《疯狂的石头》也许难以在语言上超越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但这部没有明星大导的低成本喜剧却尝试将西方先进电影语言注入内地电影之中——你愿意称之为抄袭也无妨。
以“笨贼妙探”的形式实现题材突破,巧妙地规避了现行电影审查制度下可能的风险;扎实的剧本加上对这个时代的敏感把握,让这部有着真实中国底色的电影,在我们日益浮夸的银幕上,显得如此的难能可贵。
它看来夸张滑稽,骨子里却有那么现实的关怀;它看来只是好笑那么简单,可对现实压抑的嘲讽,才是让我们笑得那么舒心的秘方。
《疯狂的石头》并不是那种勇敢或者意图勇敢的电影,这个片子里所有在国产电影语境里的新意,其实都那么眼熟。它更像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学生,巧妙地完成了一份博得老师欢心的作业。但很奇怪为什么我们竟会有一种久违的感觉。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令这部电影显得如此难得?
[1][2][3][下一页] |
(责任编辑:老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