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集古装戏《贞观之治》于前(26日)晚在北京台播出。该剧是第五代导演张建亚执导的首部电视剧,
也是史学家孟宪实和作家阿城首次参与创作电视剧本的作品。由于《贞观之治》以一种类似于写史书的“纪录”方式重现了唐初时代,并不同于以往的戏说剧,就此记者采访了编剧阿城和制片方相关负责人。
阿城:人物不是《贞观之治》核心内容
编剧阿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愿多谈《贞观之治》,因为觉得自己写电视剧很失败。 失败之处主要体现在不停地写废话以及无法集中笔墨写人物上。阿城认为“贞观之治”在政治学、社会学里有意义,可是放到电视剧里并不好看。影视作品应该以写人为主,《贞观之治》也就是以李世民为主。
但很显然,荧屏上播放的《贞观之治》是一部以讲政治和思想为主的历史正剧,人物不是其核心内容。
制片方:《贞观之治》设置矛盾冲突很困难
制片方宋先生表示阿城虽然写电影很好,但是写电视剧的技术并不成熟。“会写电视剧的作者,会把一个故事的扣拴到十集,甚至到二十集再解开,而且不会顾此失彼。但是阿城不会这么写,他原来想把每一个扣都写得很紧密。整个再有个轮回似的预言。但是这部戏不是以情节为主来叙事的,它是一部以歌颂唐太宗“文治武功”的功绩为主的历史正剧。”据宋先生介绍,《贞观之治》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做成《大唐太宗》、《李世民传》这种人物传记,而是参照《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做成一个类似于“纪录”的片子。根据史料记载,李世民政治上的真正对手其实并不多,遇到的阻碍也都构不成阴谋,因此阿城做剧本时在设置矛盾冲突上有些困难,这是他,也包括制片方至今感到困惑的地方。
虽然阿城自己称写电视剧本要不停地写废话,但片方对阿城写的人物台词非常满意。“阿城写的人物对白非常出彩,很简练,希望观众能够细细品味。”
■编剧说
阿城:我不会写电视剧
我反对用 《贞观之治》这个标题
这部电视剧拍出来之后并不是我最初创作的东西了,所以这部电视剧应该是导演和投资人的立场。对于这部电视剧我最初的想法,现在的电视剧中已经基本上没有了。
我就反对用“贞观之治”这个标题,因为是写人的嘛。
既然用了“贞观之治”,所以“贞观”这些事情都要说,但有很多东西已经很没有意思了。所以我应该是回避的,如果说了就等于抽制片人的小嘴巴了。
“贞观之治”有些事情在政治学、社会学里有意义,可是放到电视剧里不好看。这部电视剧投资太大,所以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把钱都退给制片方了。因为我做得不好,我要是再参与下去就把这么大的投资耽误了。
创作 这个电视剧我是失败的
创作这个电视剧我是失败的,就是说我不会写电视剧。按照电影来说在电视剧中要写很多废话,就是大量的对白。因为它要降低成本所以必须要多说话,但这废话我不会写呀。这种电视剧拍法,主要是成本造成的,因为比如说美国拍这样的东西它不是拍废话,它是按电影拍,是行为过程,但一“行为”那成本就上去了。像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如果要是会写的话也很好看,《大长今》这都是评书呀,她在那你一句我一句就是废话嘛,但是这废话要会说,那是另外一个本事,不是说你想做到就能做到的。在电影剧本和其他东西写多了之后,会比较相信读者和观众的智力,而电视剧里面不是,就是一件事它要反复说。
曾想让大家在视觉上有个新兴趣
明清戏中,一打仗穿的东西实际上都是仪仗,也就说我们在庙里看见的,在戏里看见的都是仪仗,戴那个头盔是不能打仗的。而真正中古的时候其实跟欧洲差不多,我们看过的电影《亚历山大》中的服装那些都是对的,都是便于实战的。而现在的电视剧中一个头盔搞成那样,那就是《西游记》里玉皇大帝旁边的那些人嘛。所以我认为如果要是做这部电视剧就应该有一个新的形象,让大家在视觉上有一个新的兴趣嘛,所以我当时提出了建议创建中古的影像,因为贴近史实那是不可能了。
我原来要执的一条戏线是李世民杀兄持父的政变故事,多年后由太子李承乾在李世民身上重演,有性格轮回的意味。但是我不知道电视剧的厉害,电视剧是拒绝回忆的,谁还记得二十集前的故事?也许后来买碟看得人能够看懂,而热播的时候就会比较难了。
(责任编辑:小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