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每到年关时分,北京就会掀起贺岁话剧热潮,至少有五六部话剧在争夺贺岁市场。往年常见的情形是,当北京“翠花”(《翠花,上酸菜》)、“麻花”(《想吃麻花现给你拧》)、“韭菜花”(《淡了,加点儿韭菜花》)等颇为热闹时,上海的话剧人大多按兵不动。
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有所改变。不仅百老汇音乐喜剧《我爱你……》正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得火热,《比密尼的春天》、《我的女友叫如花》等更是专门瞄准贺岁档进行打造。一些虽不打“贺岁”旗号却充满喜剧意味的话剧如《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今晚老婆不在家》、《跟我的前妻谈恋爱》等,也一股脑儿在元旦和春节前后上演,形成了浓浓的话剧贺岁氛围。
品牌剧目刷新票房纪录
如同前些年冯小刚(冯小刚新闻,冯小刚说吧)必会在年末时分推出一部贺岁电影一样,导演杨昕巍也会在年末推出一部贺岁话剧。尽管单兵独战,但从《今夜请将我遗忘》到《天堂——打左灯向右拐》等,刷新了上海小剧场话剧演出场次及票房纪录,杨昕巍也以贺岁剧树立了品牌。
如果说前面三台话剧均属本土原创话剧的话,那么,这台《比密尼的春天》则出自美国剧作家詹姆斯·夏曼先的笔下。《比密尼的春天》讲述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在芝加哥一座老式公寓中,诗人伊撒贝尔因婚姻崩溃而企图自杀,被音乐学者查尔斯所救。伊撒贝尔的父亲乔治与查尔斯的母亲海伦前来看望他们的子女时不期而遇,本来毫不相干的四个人成为了邻里,就此开始了一段生活的浪漫之旅。虽然样式风格上与以往的贺岁剧有所不同,但浓郁的情愫、冬日的飘雪等以往贯穿贺岁剧的元素依然会保留。
翻版“名剧”吸引更多观众
话剧《翠花,上酸菜》,可算得上是北京贺岁话剧的“鼻祖”了。2001年岁末,中央戏剧学院老师田有良带领中戏表演98班排出了毕业大戏《翠花,上酸菜》,该剧拿电视广告、节目主持人、金牌栏目开刀,表演风格夸张、搞笑,让“翠花”一夜之间迅速蹿红,并从北京红遍了大江南北,直接引发了之后的北京贺岁话剧热潮。
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自导自演的“新上海人”故事《我的女友叫如花》就站在《翠花,上酸菜》这一已获得市场检验的“名剧”肩膀上,进行“本土化”的改编创作。导演郭华说,这部戏的创作风格就是用最高的智商讲故事,用最低的智商涮台词,让所有进剧场的观众都能带着简单的心态去看、去笑,获得最简单的快乐。
同样是“翻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音乐喜剧《我爱你……》则翻版已在世界各地上演过4000多场的百老汇音乐剧。该剧展现了10多个与爱情相关的场景片段,4位演员总共要扮演64个角色,其中“婚后探戈”等众多片段都让观众捧腹不已。(本报记者
张裕)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