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演出周”今晚画上句号。一向以独树一帜的“浙江小百花”此次带来了3出风格各异的新戏,其中《春琴传》更是被有的媒体称为“时尚越剧”。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浙江小百花”为了吸引年轻观众自掏腰包买了相当数量的票子送到高校,但剧场里的观众还是以“老面孔”为主,年轻观众很少。
自掏腰包送票
记者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演出周”的承办方了解到,此次“演出周”开演前门票收入已超过30万元,这在越剧演出市场中已经是一个相当不俗的成绩了,不过与演出周8场演出总票面值达200多万元相比,仅占了二成不到。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有机会了解“浙江小百花”在艺术上的创新探索,剧团自掏腰包邀请沪上几家高校的年轻人走进剧场,不过从现场来看,依然还是中老年观众占了绝大多数。
对此,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有些无奈地表示,其实剧团这次带来的几个戏甚至可能比在沪上引起轰动的话剧《暗恋桃花源》“更现代、更时尚”,但是因为是越剧,一些年轻人就以为这只是越剧观众的事而不愿走进剧场。
充满时尚元素
事实上,这次“浙江小百花”来沪上演的3出戏中除了《梁祝》外都与以才子佳人故事为主的传统越剧不尽相同,而《春琴传》更是一出充满时尚元素、相当适合年轻观众欣赏的剧目。也正是如此,这些戏对于一些看惯了才子佳人、听惯了流派唱腔的老观众们而言欣赏起来有一定的距离感:于是在看《梁祝》
时有观众热心于研究这一段唱改掉了、那一句唱前后颠倒了,《春琴传》演出时观众席上时不时会出现不该有的笑声,而《藏书之家》演出过程中一本书值不值十万两银子的问题引起了几位观众的热烈讨论……
适应还需时日
一些圈内人士认为,无论是要让年轻观众接受传统戏曲艺术还是让老观众适应该创新尝试,都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戏曲艺术要吸引年轻观众更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上海演出周”,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对戏曲创新的思考。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