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张艺谋拍出中国第一部古装大片《英雄》,引发空前的观众热潮,创下2.5亿人民币国内票房,11亿人民币海外总票房的奇迹。至此,“大片”这个词成为一个梦想之词。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都成为“造梦者”,《十面埋伏》、《无极》、《夜宴》相继出炉。 老百姓现在已经熟悉了大片的模式:动辄9位数的投资额度、带动三地及海外市场的华人幕前幕后组合、第五代导演轮流上阵、古装加动作的包装惯例。
但这些中国式大片在国内无一例外遭遇了两种极端待遇——牛市的票房和熊市的评价。且不论行内人关心的大片到底挣不挣钱、对中国电影产业有何帮助这些话题,单就观众来说,他们已经总结出大片的种种“罪状”:故事不好看、美术华而不实、动作脱离剧情……
3天之后,张艺谋的第三部古装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就要上映,有人喊出了3亿或4亿的票房目标。首映式当天,张伟平大手笔请来十大“名嘴”:吴宗宪、蔡康永、阿雅、陶晶莹、曾宝仪、郭德纲、何炅、沈星、经纬、王东,要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典。在美国,《黄金甲》将和同样由张艺谋导演的歌剧《秦始皇》同一天首映。可以说,《黄金甲》的势造足了。而张艺谋一定知道,他即将面对的观众早已不是《英雄》时代的观众,他们的目光更质疑,也更挑剔。在亲身经历了《英雄》、《十面埋伏》之后,《黄金甲》能不能是张艺谋的一次自我救赎?能不能是中国式大片的救赎?我们改变了一贯做作品介绍的方式来解读大片,而以5个问题来和观众一起发问,同时,请来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文学策划王斌、编剧卞智洪和吴楠、美术指导霍霆霄、服装指导奚仲文以及动作设计程小东,一一作答。
2006年贺岁档,《黄金甲》的救赎能否成功,还要看12月15日你们给出的答案。
黄金甲之剧本篇
逃离板砖?
大片原罪:故事空洞,难以信服
救赎口号:排除杂念,更多地关注人物和故事
没有一个好故事,一直是中国式大片被诟病的焦点。有人问,曾经把故事讲得各有各精彩的第五代导演们怎么了?中国最缺的是好编剧吗?为什么我们的大片花了那么多钱,都打造不出一个好剧本?
在华丽的场面和特技动作对中国观众已不再新鲜的时候,能否说出一个好故事,成为中国大片挽救自己信誉的关键。《黄金甲》能否完成这个救赎任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无论如何,导演张艺谋似乎已下定决心去完成这个救赎行动。他这样评价这部电影:“我这次排除杂念,更多地关注人物和故事,反复地考虑故事、人物,人物、故事。”或许我们可以将之视为《黄金甲》的救赎口号。
张艺谋的救赎药方: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
导演张艺谋的思路转变,让《黄金甲》担起了这个救赎的重任。两年前,《十面埋伏》上映的时候,张艺谋对影片有如下的定位:“像这种电影,你可以有一万个意见批评他,但是我能不能给你
留三分钟,让你过目不忘的三分钟,这部电影有三分钟搁在这儿我就觉得很高兴,至少大家过目不忘就行了”。到了《黄金甲》,拍大片拍到第三部,张艺谋给自己的提示是——大众心理是需要看故事。他自己也不讳言,“自己编故事总觉得弱。我是一个导演,不是一个作家,我的强项是用画面讲故事,所以电影的第一步,首先是要选一个好故事。”由《雷雨》改编而来的《黄金甲》“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作”,而3分钟的精彩能否进化为120分钟的精彩,就要看巨人的肩膀能否托起一个坚实的故事。
编剧说法:张艺谋+经典改编=成功
《黄金甲》会不会是又一部《英雄》或《十面埋伏》?《英雄》和《十面埋伏》是在没有原著的前提下进行原创的,“就像在一片荒原中建造一座大厦”。这是编剧队伍里的文学策划、从《活着》就开始与张艺谋合作的老搭档王斌作出的总结。他分析张艺谋以前所有成功的作品,都来源于对经典原著的改编,而《黄金甲》也源于改编经典。
救赎内幕:写了12稿,挨了无数砖
《黄金甲》一共改了12稿,每一稿都是板儿砖与棍棒齐飞后的结果。张艺谋带着文学策划王斌、编剧吴楠和卞智洪,四处“找骂”。找来的人包括职业编剧、大学老师、媒体工作者,编剧们都记得很多激烈的“砖头”,“有人说你们这是取了《雷雨》的糟粕,舍了精华。《雷雨》的精华是它的时代背景,糟粕就是它太像戏了。”“最猛的一个哥们儿直接就问‘这电影你们什么时候开拍?’我们说大概下个月。那哥们儿接着说‘你们能不能不拍了’。”“还有就是说故事太黑暗了,很少有好人。”全都是当头棒喝。两个编剧在旁边用电脑记录,张艺谋就拿支笔,像个小学生似的,自己也记一大摞纸。记完了以后提意见的走了,四个人就开会讨论,哪些是共通意见,哪些是问题,怎么改,然后提出方案。
从2004年10月开始改编《雷雨》的工作,卞智洪以为2005年9月肯定能完工,结果一直拖到开机前,一共出了十二稿。张艺谋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还在对剧本进行调整。
逃离笑场?
大片原罪:台词半文半白,与人物和故事背景脱节
救赎口号:只要台词不跳出来,不让人觉得不舒服,就对了!
从第一部大片开始,台词引发的笑场就成为了大片导演的噩梦,也成为观众的“狂欢”。每当大片上映之后,那些引发笑场的台词就会在网络和人群中广为流传。张艺谋也不仅自己创造过陈道明那句“我悟到了,和平!”肯定也听说过真田广之的“我被你感动了,因为你永不放弃!”想必更了解葛优的“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他总结大片台词引发笑场的原因在于“剧情不够吸引所以观众会注意台词”以及“半文半白”。所以这一次,在打好剧情基础的前提下,他彻底弃用古代汉语,那让一群五代十国的人,到底怎么说话好呢?
张艺谋的救赎药方:用最质朴的日常用语
张艺谋首先确定了台词的风格:要简洁生动。他研究了观众笑场的原因:“文白比例很难弄,所以这次就选择直接,不渲染的语言。我们古文功底不好,不说文言文,但也不用现代词。”卞智洪说导演不喜欢复杂的词,“不要用一些生僻的东西,让普通的观众能接受,大众一点。”吴楠特别记得的也是导演对台词的要求。“他一早就定下了这次的台词一定不能半文半白,要用现在的语言方式去说话,但是又不要加现代的词汇。”张艺谋曾经对他们说:“我们不要奢求观众会念叨某句台词,只要台词不跳出来,不让人觉得不舒服,就对了!”
■首轮评审
正方:比起张艺谋的前几部电影,这部戏的剧情很吸引人,将人物间的尔虞我诈、世态炎凉表现得很深刻。故事性很强。
评委:9月21日在北京新东安影院接受本报调查的10名观众。
反方:“虽然《黄金甲》的很多场景让人眼花缭乱,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故事却像一部劣质的肥皂剧。”
评委:11月12日在美国观看《黄金甲》的《好莱坞报道》记者。
■首轮评审
“《黄金甲》放映完毕后,观众反应非常好,掌场及口哨声不断,鼓掌近10分钟。观众大赞电影每个情节、画面都很震撼,让人感动落泪。”
评委:香港《明报》报道9月20日《黄金甲》在北京点映的观众反应。
“片中台词很流畅,能看得出张艺谋吸取了前面几部大片的教训,花了相当大的功夫。尤其重要的是,他再次发挥擅长的煽情能力,片中有很多场景让观众感动到落泪。”
评委:9月21日在北京新东安影院接受本报调查的10名观众。
黄金丙之人物篇
大牌无用?
大片原罪:明星宣传功能大于演出
救赎口号:让明星真正发光发亮
从《英雄》开始,大片就铁定有“国际巨星”级超豪华阵容。“噢,有大明星,必定不差吧。”--但这样出自绝大多数普通观众惯性思维的高期待,却常常闹出心理反差:原来“明星”与“大片”,并未如期待中那样交相辉映,却往往陷入因人物设计苍白使得演员在电影里的表现失常、形象失常的怪圈。就连影帝影后级人马如张曼玉、梁朝伟、葛优等,到了大片中他们的光芒也不再耀眼,甚至引发笑场。
《黄金甲》的阵容可谓“超级”。原著《雷雨》对人物性格的鲜明刻画,令观众对巩俐、周润发,刘烨等实力派明星的发挥先打了一针强心剂。争议依然存在,焦点是周杰伦。周杰伦开拍前一个月突然加盟,剧组硬是临时“发明”了一个在原著里根本没有的角色。局外人议论:连实力派明星在大片中都常常失手,更何况一名歌坛偶像?选了周杰伦,《黄金甲》被质疑在利用偶像影响力制造噱头,是一张纯为宣传而打的“偶像牌”。
但《黄金甲》就不信“邪”,他们说一定能让明星真正发光发亮;他们还说,周杰伦的角色是影片中最华彩的段落。
张艺谋的救赎药方:
周杰伦的角色很扎实
“张艺谋自己说过,做《英雄》,他当时看中的就是形式。玩形式,玩画面。那到了《黄金甲》他强调一定要把人物弄得扎实。”编剧卞智洪说。
为周杰伦“发明”一个原著中根本没有的角色,是张艺谋提出来的。虽然舆论质疑《黄金甲》为了偶像噱头而随便造出一个人物,张艺谋对这个角色的设计却是经过深思熟虑。从他的说明可以看出,周杰伦的表演有一个扎实的人物基础:“周杰伦的角色很‘中国’,就是忠孝不能两全,他‘造反’挑战了自己的道德,所以最后别无选择。周杰伦这条线是较光明的一条线。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故事里,是有真情的线。”
编剧说法:新角色成为最华彩的段落
编剧们起初都不同意张艺谋的“发明”,跟他争得非常厉害。直到周杰伦“杰王子”的戏全部完成了,编剧们才真正心服口服。“我们看到了一个意外的效果出来了。”他们说,周杰伦这条线索的加入,成为《黄金甲》最不同于《雷雨》,也最华彩的段落。
救赎内幕:加入周董,编剧曾拍桌争论
据说是制片人张伟平看中了周杰伦,张艺谋当时有过犹豫,因为这个人物的加入会引发整个剧本的“大地震”。但是张伟平说服张艺谋说:“为了周杰伦,也值得啊!”
开拍前一个月,忽然被通知周杰伦会加入这部戏,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该给他什么角色。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有记者采访张伟平时,他没有给出准确答案——周杰伦到底演什么角色。当时惟一可能让周杰伦演的是鲁大海。剧组把一个有鲁大海的剧本给他看,周杰伦那边回馈说觉得戏份少了,希望能加重一些。编剧们绝望了,《黄金甲》在写剧本的时候,整部戏以巩俐扮演的王后为焦点展开。跟王后关系最弱的是谁?就是鲁大海。如果为了周杰伦加重鲁大海的戏份,整部电影的人物关系都会失重。
最后,张艺谋提出一个想法,能不能把“鲁大海”变成“杰王子”?编剧们都被这个想法震住了。让巩俐凭空多出一个这么大的亲生儿子,她的年龄就该比继子刘烨大出一轮,那么巩刘两人的乱伦就太疯狂了。编剧们跟导演争论到要拍桌子的地步,最后张艺谋用“观众没空想”的理由说服了他们:“只要人物和情节足够合理和丰富,只要情感有充足说服力,观众是没有空去想(年龄悬殊)这个事情的。”于是,周杰伦变成了杰王子,而巩俐的年龄成了一个谜。
■首轮评审
大赞周杰伦
“周杰伦太让人惊喜了!没演过大片的他能驾驭住这个角色,而且很酷,演得很感人。”“周杰伦的打戏演出了少见的霸气。”
评委:9月21日在北京新东安影院接受本报调查的10名观众。
黄金丁之美术篇
金玉其外?
大片原罪:为美而美
救赎口号:华丽在表演背后,无罪
唯美的画面是中国式大片的杀手锏之一,所谓“视觉盛宴”多半也指电影的美术设计唯美华丽,每个场景都极尽渲染之能事。色彩运用及对宏大历史场面的演绎,向来就是张艺谋大片的标签。但往往剧情单薄,画面美则美矣,却流于空洞,甚至是为了美而美,早让观众反感。
在《黄金甲》中,景象的奢华达到了中国大片的极致。《黄金甲》把主要场景放在后宫,美术指导霍霆霄说,戏里的后宫是“见平面就雕,就要上金,光是走廊就有二十多条。”尤其是大规模运用琉璃,呈现出富丽堂皇的皇家风范。演员的服饰也极尽华丽,无论是宫女的礼服还是王子的盔甲,全是金光灿烂,包括突出女演员胸部美的裙装设计,也是成为一时话题。
看来不论外界怎么说中国大片的美术“为美而美”,张艺谋必定“顽固”地把色彩和画面玩到底,甚至推向更高峰。只要华丽的东西都在演员表演的背后,华丽无罪。“我们的景不会抢了演员的戏。”美术指导霍霆霄这样概括影片的美术风格。
张艺谋的救赎药方:中国文化符号承载故事
“他如果找到很好的题材,他的影片就会很出色,因为他会找到一个相应的美学和技术来诠释他找到的好题材。”台湾影人焦雄屏在最新一期《收获》杂志上评说张艺谋。《黄金甲》的故事相对以往更为丰盈,所以张艺谋的美学观可以找到依附的根基。美术指导霍霆霄很有把握地说:“以前大家都说张艺谋的电影是形式大于内容,这次我们在两方面做得恰如其分。”
符号1:菊花与剑不仅为视觉
“菊花与剑”成为张艺谋在《黄金甲》中着力最多的两个意象。相对《十面埋伏》中仅仅为了营造视觉奇观的竹林与花海而言,此次菊花承载了更多的文化意味和剧情要素。虽然有一本剖析日本文化双重性的著作叫《菊与刀》,但张艺谋表示,菊花与剑应该起源于中国,“我是一个本土型的导演,只拍自己有感觉的和熟悉的故事。只要拍本土电影,是不可能抹去其中的文化信息的。”
张艺谋试图让菊花成为贯穿全片的重要线索,同时他希望巩俐穿着一身绣满菊花的华服出现在堆满菊花的寝宫时,这个人不会被花淹没。尤其是安排巩俐在电影中绣菊花巾,使得菊花蕴含的反叛意味更为明显。“菊花纱是给叛军戴的,是他们最清楚的标志,为了晚上打仗时认出自己人,而不是任何装饰。”张艺谋解释。这是他的得意之笔:画面美观与剧情需要,二者兼顾。
符号2:琉璃暗喻后宫争斗
《黄金甲》中大规模运用象征中国皇家风范的琉璃。霍霆霄说:“从前两部电影我们就开始追求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造型艺术,这次是把琉璃的概念做到极致。”由于琉璃造价昂贵,为了寻找替代材料花了半年时间,最后试验出来的材质很像琉璃,也算是一个专利。更重要的,“这种环境也是和整体故事相配合的。”张艺谋表示,琉璃的诡异光彩能营造一种后宫氛围,“说明这不是发生在殿堂上,而是发生后宫里的一场勾心斗角。”
符号3:王的药浴建设人性
片中许多自行设计的道具更是别具心思。霍霆霄举例说,专门为王设计了一把熏椅,“因为他有痔疮和腰疼,回宫之后,太监宫女就会伺候他用药。把旁边的抽屉抽出来,把中药拌好蒸热,用蒸汽治大王的病。”至于王嗜药如命的脾气,张艺谋解释说,“如果他一切正常,那他就没有个性。他好泡在药房里,这个癖好是建设人性的一个点。”因此熏椅这种“独一无二的蒸汽桑拿”也是为王的性格服务。
救赎内幕:空运菊花三天换一次
张艺谋对于视觉效果的精益求精,在菊花的运用上暴露无遗。作为主要外景之一的菊花台,让400万朵菊花汇成花海。“叛军冲进皇宫会踩踏菊花,加上他们穿的都是黄金甲,这样的一个冲突在画面上会很有意思。”霍霆霄说。在重阳兵变这场重头戏中,“打完之后,菊花都化成泥了。”张艺谋说:“满地菊花被践踏,与鲜血融汇的场面……真是一场大屠杀。”
电影中近景的菊花不消说全是真货,王后寝宫的菊花专从云南空运过来,每三天换一次。“假菊花是从浙江义乌订做的一批绢花。”霍霆霄说,“我们也曾考虑在温室培植,但人家没有做过,不敢打包票。”拍摄中张艺谋对这批绢花的效果不太满意,认为必须要有“有深有浅的颗粒层次变化”,绢花必须上色再加工,“光是这些菊花就花去了六七十万”。
服装方面,《黄金甲》中特制的总值超过1000万的3000多套戏服,其精致不必一一赘言,服装设计奚仲文则表示服装背后也大有深意,“阴柔的宫廷装与黄金盔甲的刚猛成为鲜明对比。”
■首轮评审
正方:《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美术以金黄色为铺垫,给予了影片一种暖暖的韵味,以对比人物阴郁晦暗的内心,以表面的灿烂风光去衬托“山雨欲来”的窘迫……背景色与人物脸谱的相得益彰衬托着人物内心的矛盾,更强调了人物内心的虚伪与歹毒,升华了戏剧的魅力,使得美术效果的服务性加强到另一个极端。
评委:9月20日北京试片时看片的影评人宋子文
“视觉非常震撼,而且对中国文化的符号再次到位地运用,皇帝药浴、敦煌壁画、菊花等都很精彩。”
评委:9月21日在北京新东安影院接受本报调查的10名观众
反方:《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张艺谋最奇怪、最杂乱的作品。这部电影大量场景都是在渲染唐朝那种极其艳丽的和矫饰的宫廷场景。“
评委:11月12日在美国观看《黄金甲》的《综艺》杂志影评人Robert Koehler
黄金戊之动作篇
非打不可?
大片原罪:过多动作,非剧情需要
救赎口号:剧情决定动作含量
海外市场只认一种中国式大片:有武打动作。不管你是拍唐朝宫廷还是明代江湖,片商目前衡量的指标似乎只有一个:武打场面的规模有多大。听说《夜宴》里章子怡踢了两腿,两眼发亮的片商立马拍板。因此,在《黄金甲》剧本初创之际,创作团队已面对要不要做成一个古装动作片、动作戏到底要多还是寡的难题。“要是打得太少,投资一定会变少。”编剧吴楠说。
从《英雄》中占据三分之一片长的武打,到《十面埋伏》里章子怡“仙人指路”的舞姿及竹林大战,张艺谋在让国产武侠片跃身为大制作时,“竹林、响箭、剑舞、唯美”式的厮杀也遭到非议:犯得着让人物没事儿就飞来飞去的吗?在“打还是不打”的问题上,张艺谋没有犹豫:打,是必须的。但他一开始就对《黄金甲》的编剧们提出明确要求:“所有的武戏里都要有人物,而不是动作本身。”
张艺谋的救赎药方:废掉巩俐的“武功”
编剧卞智洪透露,最初剧本有七场武戏,“一开始我们是比较机械地去设置这7场打,发生在谁和谁之间,去码定一些位置。”但随着讨论中剧情的逐步丰满和人物个性的明朗,一些动作开始显得“没有意义”,动作含量开始逐渐降低。“最开始连巩俐的王后都是会武功的,但为了让这个人物真正立起来,最后决定不用那么多外在的东西。”在剧本讨论阶段,张艺谋对武戏已有他的想法,这些想法在与编剧和武术导演的讨论中不断修正。从以动作为主打,逐渐演变为一段宫廷斗争及家族纷争,《黄金甲》在多次讨论中决定与以往武侠大片划清界限。
武术指导说法:有限动作“抓眼球”
在张艺谋的设想里,动作戏是多是少并非重点,重点在于其带来的震撼是轻是重。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让动作戏抓住人的眼球,成为考验程小东的难题。这位创造过《笑傲江湖》、《少林足球》等经典电影的动作鬼才此次翻出新花样,一是倚仗其多年经验及想像力,另一个原因则是得力于剧力,尽量使动作不再是脱离剧情的“舞蹈表演”。其间最让程小东得意的自然是两场重头戏:一场是发生在天坑的忍者追杀,一场则是结尾的宫廷乱军之战,既与剧情环环相扣,又营造出视觉高潮。
高潮1:周杰伦一个人打几万人
《黄金甲》的压轴一幕是一万黄金甲重阳兵变这场戏,被称为“华语电影迄今最大规模的冷兵器军团大战”。这场戏让程小东费尽脑筋,“因为周杰伦一个人要对着几万人打,而且不会死,还要拍得很真实,还要很有型。”设计中,周杰伦饰演的二王子执一柄大刀在乱军阵中带头突围,血染满城菊花,给人慷慨壮烈之感。
重阳兵变早在电影开拍之前,已在设计这场戏的动作。程小东加入后期的剧本讨论,他把意见反馈给编剧,编剧再讨论剧情。“一边打一边会有感情进去,其实那场戏已经不是看招式,最重要的是看周杰伦的戏。”程小东认为,剧力水到渠成,所以这场宫廷战争拍得动人心魄。
据张艺谋“揭发”,这部电影99%的打戏都是周杰伦自己完成的。举一个例子,兵变的戏,周杰伦在3米高的大盾牌上,不系保险带自己打,脚下不足2米宽。那是乱军之中的厮杀,但周杰伦坚持自己完成。他被黑衣人包围的那几个场面,一刀劈下来的动作拍了四五天,周杰伦砍折了1800多把大刀。
高潮2:忍者空降追杀马队
另外一场天坑追杀戏则专门承担营造视觉高潮。“在天坑的拍摄,是我从影以来最危险的一次工作。”程小东表示,近30个忍者从近400米的高空沿绳索滑下,“香港最会飞的导演也没飞过这么多,这么高”。当地施工难度非常大,拍摄中“一个镜头里有30个人飞,就有30次危险,随时掉一个人就没命。”程小东讲起来不无后怕。这组镜头在片中仅有五分钟,但耗资三四百万,“它在电影中是一个亮点,一个视觉与情节的高潮。”有影评人在看片后表示,忍者从四面八方拉出岩壁钢丝,天兵天将一样从天而降的感觉颇具想像力,忍者追杀马队的段落也可圈可点。
虽然这次在《黄金甲》中求新求变,但程小东认为自己只是在做一个分内工作:武术设计就是在剧情的推动之下,“把那个力度拍出来就可以。”
救赎内幕:张艺谋试探西方市场
张艺谋对《黄金甲》最初的想法是一部古装的宫廷动作片,但在改编过程中出现过多次转变,“有一个阶段有些文艺片的气息,还曾经一度想走悬疑的路子,弄成一个宫廷惊悚片”,但走到最后,还是决定做一部带有正剧色彩的古装宫廷片。编剧吴楠分析张艺谋的想法:“导演和我们说过,《黄金甲》不是简单的一个动作片,它还是一个宫廷片,是一个历史正剧,西方主流市场是没有见过中国这样的电影的,他们就知道《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这些更偏武侠气质的,故事没有那么复杂,如果《黄金甲》被西方主流市场认可,那说明他们可以接纳中国更多的不是以武打为内容的电影。”
■首轮评审
黑衣杀手从天而降、回旋弯刀漫天飞舞、金盔银甲对战皇宫、千军万马血染花海……这些气势逼人的创新场景有望为张艺谋再立丰碑。
评委:9月21日试片之后的影评人顾小白
■结束语
难以救赎之罪
在访问中,编剧王斌说过:“一个好故事的诞生,不是那么简单的。有才华的问题,有想像力的问题,有历史的问题。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你相信我,每一个有能力的导演,只能是他剧本的第一编剧。”
在看完这个《黄金甲》的专题后,你也许已经明白,如果《黄金甲》真的能够救赎中国式大片,剧本才是张艺谋手里真正的第一王牌。无论是美轮美奂的造型设计,还是扣人心弦的武打动作,只要有了靠得住的故事作为依托,所有被诟病的大片原罪才有可能为一部大片加分添彩。
跟随张艺谋多年的王斌,参与了《英雄》、《十面埋伏》和《霍元甲》的编剧,三部大片票房都过亿,但王斌却没少挨观众和媒体的砖头。对于将《雷雨》改编成《黄金甲》,他这样看,“讲故事曾经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四大名著都是在讲故事。但当社会进入到新的时期之后,文学重新意识到现实主义是最伟大的,我们所有人都认识到现实主义是最伟大的,这个时候需要重新补上传统讲故事的一课,但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后,电影是否值得称道——观众,由你决定! (责任编辑: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