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7日,在韩国电影人的强烈抗议声中,韩国国务会议通过了缩减电影配额制的试行令改进案。之后,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持续不断,但仍未能阻止该法案在7月1日起的正式实施。10月23日,韩美FTA(自由贸易协定)第四轮谈判中,美国再次明确指出银幕配额制度属于贸易壁垒,并要求韩国进一步开放电影市场。
我们不难理解美国的强硬态度,毕竟相对于好莱坞来说,韩国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市场,聪明的美国人怎肯轻易舍弃这块大蛋糕。如今,配额缩减已成定局,其利与弊日后也自有定论。如何适应现行形式和政策,把韩国电影引向更为良行的发展轨道,才是当务之急。
韩国电影振兴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韩国电影产业出口额呈整体下滑趋势(具体统计数据年底公布);在CJ
所属CGV发布的“2006年10月电影产业”报告书中称,“2006年10月,韩国电影在其本土市场占有率创历史最高,达到83.1%(首尔基准)。” 这一喜一忧的两组数字,同时刺激了韩国电影人紧绷的神经,让他们能够认清现状,在来年的发展计划中及时调整主导方向。
今天,笔者从手头的一份2006年公映的韩片片单中,细细挑选出10部作品,稍作评点,试图让读者对今年的韩国电影业界有一个总体了解。这些影片未必最优秀也未必最卖座,但它们一定是最具说服力的作品。(以下影片按上映时间先后排列)
《王的男人》King and The Clown
《王的男人》King and The Clown
公映日期:2005年12月29日
出品:Eagle Pictures/Cineworld
类型:剧情
导演:李俊益
主演:甘宇成(甘宇成新闻,甘宇成说吧) 郑镇荣 李俊基
简评:和史剧高收视率相反,90年代后,历史题材的影片(正史或者野史)在韩国的票房总体很差,即便是口碑不错的《丑闻》和《血与泪》,票房也是勉强过个及格线。相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史片就是“沉闷”的代名词。因此本片公映时,本土票房预测最多不下300万(观众人次)。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纯制作费仅为44亿韩币,既无大明星参演,上映后也缺乏凌厉宣传攻势的电影《王的男人》,却依靠“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成为了韩国历史上第二卖座的影片,观众累计人次达到
12,298,280,被舆论称为“反商业规律”的胜利。韩国媒体认为:同样的历史题材改换一下表现形式,改变一下外在风格,同样会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而该片和《怪兽》的成功一并为新一代“韩国型卖座片”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式。
9月21日,韩国电影振兴协会宣布“《王的男人》将代表韩国参加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10月,笔者在一份官方资料上看到,有一批历史题材的影片正在筹划和酝酿中。可以预见,这些韩国历史片又将呈现给观众一派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责任编辑:狐狸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