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被誉为“中国第一婚姻写手”的著名作家王海鸰继《牵手》《中国式离婚》之后,“婚姻三部曲”的完结篇《新结婚时代》同名电视剧从今日起将在成都电视台15频道播出。该剧由郭晓冬、刘若英(刘若英新闻,刘若英音乐,刘若英说吧)、梅婷(梅婷新闻,梅婷说吧)等众多明星联袂主演,梅婷的丈夫鄢泼执导。《牵手》《中国式离婚》曾一度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新结婚时代》(以下简称《新》)在江苏、北京等地播出期间,又再度刮起全民讨论“家庭婚姻”的旋风,同名小说上市三个月,已印到第三版。 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王海鸰,她披露了该剧的台前幕后及个人婚姻观。
王海鸰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叫“新结婚时代”,是因为现代人对婚姻的看法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剧中讲述了三个错位的婚姻——穷富恋、姐弟恋、忘年恋。“我想用这种极端的例子表明,社会越来越宽容,婚姻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事。我的目的也是为未婚的朋友提供一个间接生活体验,在尚未了解婚姻是什么之前,先不要急于迈入其中。如果觉得自己没法承受,那不结婚要比结了再离要强。”
一个记者的提问诞生了《新》
《新》是先写剧本,而后被改成了小说。剧中郭晓冬饰演从农村到京城读书、工作的IT工程师何建国,刘若英饰演北京高知家庭出身的杂志社编辑顾小西,这对门不当户不对的“磨难夫妻”,生活中遭遇了爱情与物质的矛盾,离婚后又复婚。
谈及《新》的诞生,王海鸰说,其实源于《华尔街日报》的一位女记者关于城乡婚姻感受的提问,这个提问引来王海鸰思绪万千,记忆中她的一位女朋友每年春节为回哪家过年都要跟老公打一架,因为每次回老家,女儿都会因为寒冷的天气大病一场。她们每每说起自己的抱怨和故事,王海鸰都一点点积累起来,直到这个提问点亮了她的灵感。
郭晓冬:除了造型,其他都很“何建国”
王海鸰说,选郭晓冬出演是因为他演过自己的《大校的女儿》。“看样片时我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但何建国的造型不合我意,一直没刮胡子、头发披在额头前,显得非常落魄,完全不像个精英白领,造型上是个遗憾,但这不是他的问题。”郭晓冬也坦言,这部剧他完全本色出演,他就是何建国。据悉,郭晓冬与刘若英首次合作时,很抵触剧中的亲热戏,刘若英为了让他消除顾虑,买了一套睡衣送给他,跟他说接下来两三个月咱们就是夫妻了,不要那么紧张。渐渐地,两人越演越像一家人。
刘若英:除了口音,样样都很“顾小西”
王海鸰希望观众更多关注刘若英的表演,而不是挑剔她京片子中夹杂的台湾腔。“她真是个好演员,表演细腻灵动,看了好舒服!”王海鸰透露,刘若英在看剧本阶段,就给她发了几十封邮件讨论角色。“随着她的状态越来越好,后来再发邮件干脆就直接写‘小西又来烦你了’。刘若英是个尊重文字的人,所以她非常尊重剧本。”
刘若英在拍摄中最怕的事,就是用地道京片子流利地、很有气势地骂人。有些戏刘若英至少骂了20多次才通过,儿话音说到舌头打结,她常常感叹一场戏的台词比她开一场演唱会都累。
梅婷:这次终于翻身不“苦情”
梅婷此番饰演独立、漂亮的杂志社编辑简佳,王海鸰当初还有所顾忌,“本来是想找袁立(袁立新闻,袁立说吧)演,但她没档期。制片方推荐了梅婷,我当时认为她温柔有余,职业知性不足。没想到这回把简佳的各个层次——不管是妩媚还是白领的精明强干、对感情的向往,都演得比较到位。”梅婷也称,简佳这个角色对自己是个挑战,以前塑造的角色都是苦情的女人,这次终于彻底大翻身。
王海鸰:婚姻幸福没有标准
观点
“你嫁给了他,就等于嫁给了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你们俩的结合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他娶了你,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社会关系、你的父母……”
——王海鸰《新结婚时代》
“婚姻三部曲”并非王海鸰事前就策划好,而是一个自然的形成过程。王海鸰说,《新》剧中表达的是人们对婚姻的一种期望,婚姻的本质只是两个人自己的事,不是两个家族、两个单位、两个社会关系在过日子。但作品中城乡差异却导致相爱的人一度分离,而故事的大结局,王海鸰选择了大团圆。
《新》剧中,错位的姐弟婚姻和教授与保姆的婚姻,观众微词少了很多。王海鸰认为,这是一种进步,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并不一定要合乎公众标准的婚姻才幸福,幸福与否的标准在各人心里。王海鸰说,她姐妹6个,一个姐姐嫁了农村人,而她自己找了个门当户对的,但不到一个月就离婚了。“现在,我这个嫁了农村人的姐姐是最幸福的。”
在王海鸰笔下,展示更多的是婚姻的问题,告诉观众现实残酷的一面。用她的话讲,先看清楚了再做选择。王海鸰眼中,只强调爱情的婚姻不是现实的婚姻。“在《新》中,顾小西的教授父亲和保姆的婚姻可能或有人质疑,事实上,生活中就有一些公众认为不那么般配的错位婚姻存在。比如老人群体,他们大多是生存型婚姻,不仅是情感诉求,更是生存诉求,老人需要一个伴。”
众议
A婚姻不是一个人惟一选择?
王海鸰:对,婚姻并不是一个人惟一选择,自己快乐最重要,不结婚总比离婚强。
刘若英:爱情对我来说是第一位的,然后再考虑婚姻。我对婚姻更尊重、更期待,还有些恐惧。
郭晓冬:我比较传统,我会在合适的年龄找合适的对象结婚的。
B “城乡差距”能否逾越?
王海鸰:在双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觉得是可以的。
刘若英:我想我在寻找另一半时,我会考虑他的社会关系。像我这样的年纪已经不能单纯地去爱了,所以,年轻的女孩们要好好珍惜。
郭晓冬:我没信心去挑战。有记者问我,如果刘若英和梅婷让我选择,我选哪一个?刘若英是奶茶,梅婷是红酒,两人都很有女人味,但都是奢侈品。我想,我需要的还是白开水吧。
王海鸰:婚姻幸福没有标准
观点
“你嫁给了他,就等于嫁给了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你们俩的结合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他娶了你,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社会关系、你的父母……”
——王海鸰《新结婚时代》
“婚姻三部曲”并非王海鸰事前就策划好,而是一个自然的形成过程。王海鸰说,《新》剧中表达的是人们对婚姻的一种期望,婚姻的本质只是两个人自己的事,不是两个家族、两个单位、两个社会关系在过日子。但作品中城乡差异却导致相爱的人一度分离,而故事的大结局,王海鸰选择了大团圆。
《新》剧中,错位的姐弟婚姻和教授与保姆的婚姻,观众微词少了很多。王海鸰认为,这是一种进步,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并不一定要合乎公众标准的婚姻才幸福,幸福与否的标准在各人心里。王海鸰说,她姐妹6个,一个姐姐嫁了农村人,而她自己找了个门当户对的,但不到一个月就离婚了。“现在,我这个嫁了农村人的姐姐是最幸福的。”
在王海鸰笔下,展示更多的是婚姻的问题,告诉观众现实残酷的一面。用她的话讲,先看清楚了再做选择。王海鸰眼中,只强调爱情的婚姻不是现实的婚姻。“在《新》中,顾小西的教授父亲和保姆的婚姻可能或有人质疑,事实上,生活中就有一些公众认为不那么般配的错位婚姻存在。比如老人群体,他们大多是生存型婚姻,不仅是情感诉求,更是生存诉求,老人需要一个伴。”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陈蕙茹 采写 (责任编辑:Al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