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走过了第四十四个年头,然而直到昨夜它却只过了自己的第四十三个生日。这个疑惑,将我们的回忆牵向了四十二年前,那场发生在1964年的台中空难,香港电影大亨也就是国泰电影的掌门人陆运涛不幸殉难,很多香港、台湾的电影前辈也都陪同着葬身异地,金马奖正是在那年被迫停办,以示对这场影响了整个华语电影界的灾难给予哀悼。
死亡,让我们恐惧,但又在芸芸之中给了我们这些热爱电影的同仁们以力量。当晚会上,一向诙谐有加的蔡康永(蔡康永新闻,蔡康永说吧)拉出长长的名单,让全场的电影界人士向在过去一年里逝世的前辈们哀悼时,满堂肃穆,在背景一祯一祯闪过的画面里,我们目送着关海山(关海山新闻,关海山说吧)、骠叔……
这个场面让我心生忧郁,同样也让关注金马奖的朋友们感受到了一丝丝沉重。 前辈们的离去,为华语电影历史的某一页、某一篇章画上了一个句点,然而,我们的明天仍要继续,我们的电影仍旧在前行的路上。相信这个极其人性化的场面,会给予人们太多的警醒,无论是苦难中台湾电影、香港电影,还是前进中的内地电影,都需要人们的前赴后继。相信只有更多的关注与支持给予电影业,前辈们的在天之灵才会得以欣慰。
他乡遇故知
一直在直播的时候唠叨一个名字:谭家明。当身边朋友均表示对其人不是很熟的时候,我不免替谭先生略感失望。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他以一种锐气带给了香港电影以自身的思想观,更以纯熟的电影技术,引领了此后电影界诠释个人风格的一股风潮。在台湾的七十年代末,很多台湾电影人都是在以电影社团的形式在观看他的电影,那时候,谭家明、徐克、许鞍华(许鞍华新闻,许鞍华说吧)等香港新浪潮主将,成为了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启蒙,实实在在地起到了一个模范的作用,其意义是非同凡响。
无论是《名剑》、《杀手蝴蝶梦》还是《烈火青春》,都让谭家明与各大奖项擦肩而过。与徐克、许鞍华相比,谭家明缺少的是人们的认可。作为一个优秀的电影人,以剪辑技术影响香港电影潮流的一代宗师,而今的这个最佳电影的荣誉,已然是他职业生涯里最有意义的一个带有浓郁个人色彩的表彰。相信如今甘心把选票投给他的评审,也都是在以这种形式对他的个人成就,以及他对台湾电影的现实贡献给予肯定。或许谭家明本人也没能想到,自己的电影并未在香港留下明显的足迹,反而是把理想与希望播种在了异地他乡。
回首又见他
郭富城(郭富城新闻,郭富城音乐,郭富城说吧)蝉联了金马奖的影帝,作为一个曾经倍受争议的偶像艺人,他俨然已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缔造了一个奇迹,相信很多人都会认可他的不懈努力,他这种塌实而上进的精神,恰恰就是现今无数的年轻艺人最为缺少的。看着他那在台上激动万分的样子,真象是又回到了十几年前,他第一次走上舞台在前辈手里接过金曲奖,那一夜,他兴奋的哭了,而今,仍一样。他有理由放肆地喊上一声,流一滴泪。因为对于他个人而言,这个用辛勤换来的至高承认,正代表着他从艺十几年的不凡历程,越挫越勇、永不屈服的他,有权利挺身为自己鼓掌。
除去郭富城这个熟悉的脸孔,我们观众心目中最似曾相识的场面显然就是陈可辛(陈可辛新闻,陈可辛说吧)PK杜琪峰(杜琪峰博客,杜琪峰新闻,杜琪峰说吧)了。在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陈可辛正是凭借着《如果·爱》的热力击败了老杜的《以和为贵》,上演了一出让人称道的“兵变”大戏。而今的金马奖颁奖礼上,两人的角逐仍在继续,不同的是,《如果·爱》即将迎战的对手已经不再是《以和为贵》,而是老杜的新作《放逐》。最终,在最佳导演的角逐中,陈可辛胜出一筹,拿到了他一直都有情义结的这个最佳导演。凭借一部电影PK掉杜琪峰的两大力作,相信这个纪录也会在很多年里成为影迷们口中的佳话。最有趣的是,两人今年是双双缺席了金马奖颁奖典礼,在这一点上不约而同的达到了默契,是不是两大导演也并不想亲自出面领衔这个正面交战,想来也只有天知、地知他俩知了。
另外,人气开始迅速飚升的周讯,居然在一年里连连斩获香港金像与台湾金马,真是让人钦佩的很。在两大舞台上,都能成为最吸引人们眼球的红人,相信这种荣耀足以令其一生都能为己自豪。她是2006年里华语影坛绝对意义上的明星,不管在哪里,都能显得耀眼而夺目。
最好的时光
直播之前,一直都在与来自台湾的电影界朋友交流。议题就是,台湾电影真正意义上的辉煌,到底该从哪个年代算起。说到这里相信很多影迷们都会想到七十年代的琼瑶片,想到八十年代的新电影。然而事实上,这些年份都不算是台湾电影真正红火的时期,那只是沿着一个辉煌的起点逐渐走向滑坡的经历而已。台湾电影真正的辉煌,应该是在五十年代台语片盛行的时期算起,可惜的是,那段辉煌而璀璨的记忆,却已然被我们现今的影迷忘得一干二净了。
今年的金马奖最大的意外,就是开始缅怀台语片。颁奖现场请来了很多当年的台语片红星,让他们以联袂出场的方式,呼唤起人们对“大片场”时代的记忆。这真是个尴尬,几乎是金马奖成立四十四年来最具人文意义的一个嘲讽。1961年,台湾当局正是想以国语片带动政宣职能,强力打压台语片,所以才成立了金马奖这个奖项。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国语片,呼吁全台的电影人都投身到国语电影的制作团队中,去为这个诱人的成就而奋斗。
在新闻局的呼喝下,台语片被国语片挤掉了市场,最终淹没在人们关于国民党当局六十年代强权文化政策的争议中。金马奖的辉煌,事实上也恰恰就折射出了台语片的尴尬处境,要知道,在此前全台湾每年都有数百部台语片走向市场,而就连一向视自己为王者的香港电影工业,每年里也要为了讨好台湾市场而生产一百到一百五十部左右的台语片,想想那个时期台湾电影是何等的重要、何等容光。此后一直都活到香港电影阴影下的台湾电影,又怎能与当年想媲美呢?
绿叶或桥梁
今年,几部内地的优秀电影作品都冲上了金马奖的展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其中除了拥有台湾电影力量参与的《夜宴》之外,还有张一白导演的《好奇害死猫》、张元(张元博客,张元新闻,张元说吧)的《看上去很美》,甚至是在内地颇有观众缘的疯狂喜剧《疯狂的石头》。
从提名的数量来看,这些原本不受金马青睐的内地电影是具有一定的竞争机会的。但从最终的颁奖结果来看,评审大会仍旧维系着多年以来尊港疏内的传统,成绩差强人意,其绿叶成分还是居多。但从现实效应上来讲,这些带着遗憾离开的内地电影应该把眼光看得更长远一些,把内地优秀的电影经验带到台湾,本身就有着一定的文化交流的职能,奖不奖的倒无从重要,关键是要以艺术的形式为两岸的电影爱好者们架设一座桥梁。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台湾院线里会陆续看到我们内地的优秀电影作品,培养起新的观众群,不仅要赢得商业价值,还要争得艺术口碑。相信只有那时,我们的电影才真正具备竞争的实力,能够堂堂正正地走到金马奖的前台拾获自己应有的表彰。
搜狐娱乐独家稿件,谢绝任何媒体任何形式转载!!!
(责任编辑: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