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张艺谋(张艺谋新闻,张艺谋说吧)将因专心筹备奥运开幕式而暂时“歇业”,陈凯歌(陈凯歌新闻,陈凯歌说吧)将专心炮制《梅兰芳》而不会进入市场,“三大导”中仅存的硕果就是冯小刚(冯小刚新闻,冯小刚说吧)的战争大片《集结号》。相对解除了垄断的内地影市,在这一年里,将因周星驰(周星驰新闻,周星驰说吧)划时代的科幻大片《长江七号》、徐克杜琪峰(杜琪峰博客,杜琪峰新闻,杜琪峰说吧)等人联手的《铁三角》、陈可辛(陈可辛新闻,陈可辛说吧)的古装大制作《刺马》等充满新鲜气息的港产片所带来的小高潮而显得跟以往不同。
但周星驰的外星人故事、徐克杜琪峰的侠骨豪情影片的集体出现,是否就意味着港产片“回潮”?北上后瓜分了庞大的内地市场一杯羹的香港电影,又是否真的悄悄改写了影市的格局?
商业大片充斥银幕 港产片欲掀小高潮
毫无疑问,明年电影界最大的动静将是周星驰的《长江七号》。“《长江七号》绝对堪称香港电影甚至是中国电影的一次突破,因为在这部作品之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这次周星驰是尝试了用一种新的电影语言来表现人类与外星空间之间的关系,非常值得期待。”著名民营电影发行公司保利博纳的副总单东柄这样评价这部2007年电影界的重头戏。
由《长江七号》领头,各类型的商业大片将充斥2007年的大银幕。 古装动作类的有陈可辛的《刺马》,演员阵容强大——李连杰(李连杰新闻,李连杰说吧)、刘德华(刘德华新闻,刘德华音乐,刘德华说吧)、金城武(金城武新闻,金城武音乐,金城武说吧),张曼玉(张曼玉新闻,张曼玉说吧)和舒淇(舒淇新闻,舒淇说吧)则待定;相对应的则有时装动作大片——叶伟信(叶伟信新闻,叶伟信说吧)执导的《杀破狼》续集《破军》,云集了甄子丹(甄子丹博客,甄子丹新闻,甄子丹说吧)、古天乐(古天乐新闻,古天乐音乐,古天乐说吧)、范冰冰(范冰冰新闻,范冰冰音乐,范冰冰说吧)等当红明星。《刺马》是翻拍多年前张彻的经典之作,而《破军》所力图呈现的也是久违了的港产动作片“真功夫”的特质。从这个角度来说,部分香港导演正在有意识地从经典中重塑港产片的精神气质,这为2007年集体出现的港产片注入了厚实的一面。
与此同时,大导演们集体合作的趋势,则显示了香港电影人试图联合起来发挥创作力量的另一种可能。尔冬升(尔冬升新闻,尔冬升说吧)和陈可辛合作的《门徒》,徐克、杜琪峰、林岭东三人联手的《铁三角》都是很好的例子。
以上是港产片在商业大片领域的主要动作,除此之外,跨国投资的大片,像由中韩两国联合投资的由刘德华等人主演的大片《三国志·见龙卸甲》,或者部分导演的非主流之作,如许鞍华(许鞍华新闻,许鞍华说吧)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彭浩翔的《出埃及记》、杜琪峰的《蝴蝶飞》等,都将进入2007年的影市,提供给观众更多的选择。
另外还将对影市造成较大影响的影片,则是两位旅居海外多年的导演的作品———李安(李安新闻,李安说吧)的《色·戒》和吴宇森(吴宇森新闻,吴宇森说吧)《赤壁》。两位已功成名就的导演,重回国内拍片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电影事业表中的某一环节,对于本土电影业的创新或思路开拓,并没有香港导演们的身体力行来得直接。
港产片虽“回潮” 仍未止低迷之市
港产商业大片的集体涌现和类型的多样化是否意味着港产片有“回潮”之势?对此,香港资深影评人李卓桃的话可谓一针见血,“像这样大制作的影片在香港每年都有10部左右,但是依旧摆脱不了香港电影低迷的现状。”
李卓桃指出,虽然上述大制作的影片阵容和投资规模都堪称强大,但主创都是些“老面孔”,“香港电影现在处在一种‘青黄不接’的状况,以上提及的这些电影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是成名已久,数来数去都只有这几个人而已,新导演很难独当一面。”
这种说法在导演谭家明那里也得到了印证,这位香港上世纪70年代“新浪潮运动”的主推手,最近以一部文艺气息甚浓的《父子》重出江湖。在他的理解中,人才的缺乏是香港电影走入低潮最主要的原因,“导演方面,杜琪峰、刘伟强独撑大旗,其他年轻导演像黄真真、彭浩翔等虽崭露头角,但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尚不能完全接班。演员方面,我们都叫刘德华‘华仔’,管周润发(周润发新闻,周润发说吧)叫‘发仔’,梁朝伟(梁朝伟新闻,梁朝伟音乐,梁朝伟说吧)是‘伟仔’,他们好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可现在新的演员,虽然有的也很优秀,但明显缺乏亲和力,比如吴彦祖(吴彦祖新闻,吴彦祖说吧),我们谁也不会喊他‘祖仔’。这其实是香港电影界的最大危机。”
所谓港片跌至谷底或者进入冰河期的说法,都已不是新鲜话题,因为在当年香港电影的辉煌时期,每年的数量都会达到两三百部,而近些年却只有几十部。但是现实的景况和业界的数字摆在那里,总是叫人触目惊心。
据资料显示,2006年截至10月中旬,只有7部港产片香港票房超过1000万港元,最高的一部是由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约收入3000万港元,其次是成龙(成龙新闻,成龙音乐,成龙说吧)的《宝贝计划》,有2000万港元的收入。至于其余5部,票房收入只有1000万港元至1400万港元之间,如《以和为贵》、《天生一对》等。至于港产片的产量,由2003年的77部,到2004年跌至63部,去年只有57部,估计今年约50部。
相对于内地电影市场的原初状态和混乱无序,香港电影以其成熟的工业体制保有了市场的秩序,但这样的高产和活力,表象中的“回潮”,只是寻求“北上”出路带来的诸多症状之一。
内地市场日益壮大 港产片北上求生路
刚刚拉开宣传序幕的《墨攻》提前点燃了今年的内地贺岁档,香港电影人撰文感叹,虽然年年抱怨内地对电影题材不放开,但内地的市场还是越来越大了。瞧瞧人家的贺岁档,前后有86天,片子排着队等着抢钱!作为演员,梁家辉(梁家辉新闻,梁家辉说吧)也曾笑着说,北上拍片都好普遍啦,机会多啊!
北上不再是“TOBeornottobe”的问题,而已成为一种必然。
今年,《霍元甲》在内地的票房破亿元,《宝贝计划》在宣传不佳的前提下,依然取得了近9000万的成绩,也难怪香港媒体揣测电影公司纷纷转型或是北上求生。比如星皓转战内地,英皇无心恋战,寰亚也明显瞄准内地市场,参与的《夜宴》几乎已脱离港产片范畴。至于中国星,今年表现得相当消沉,据说是被BT下载搞得再无“战斗”意志。纷纷北上之后,港产片的特色能否保持和香港电影工作人员是否面临着适应和转型的问题,不是短期之内能够衡量利弊的。
“近些年香港电影开始注重内地市场,而在拍摄题材上也开始寻求一种更好的融合方式,比如张之亮会拍这么一部历史感很厚重的《墨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田卉群认为,香港电影的黄金期早已建立了一套完整成熟的类型片制作体制,如今他们突破本土市场主攻内地是很容易被内地观众接受的。“其实内地观众是从未看过成熟的国产商业大片的,需要香港导演推出多部成熟的类型商业片。”
所以在新一轮的合拍片中,港产片导演主导的部分应该还不会变化太大,而且这些港片的“顶梁柱”导演似乎也都认识到了制作精良的重要性。从明年即将上映的几部港产商业大片中,也可以清晰见到这种“北上”的态势给港产片带来的改变。《铁三角》、《门徒》、《破军》、《刺马》和《长江七号》如此集中地出现在今年底到明年这段时间内,无论如何都是近年港片不多见的小高潮。
而对于内地观众来说,这次即将到来的港产片小高潮会让你发现,没有“三大导”的电影,我们一样可以看到好电影,甚至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好电影。前提是,我们只需要给香港电影开一扇进来的窗。
去年《疯狂的石头》的成功,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大片的审美疲劳之后,观众终于有机会看到了另一种类型的商业电影。而明年如此多类型不同的港产片进入市场,势必给国内电影市场一次冲击,对于观众来说,则是好看的片子扎堆,有眼福了。
2006:影市备忘录
内地版
《无极》(陈凯歌)
《无穷动》(宁瀛)
《疯狂的石头》(宁浩)
《夜宴》(冯小刚)
《东京审判》(高群书)
《天狗》(戚健)
《理发师》(陈逸飞、吴思远)
《601个电话》(张国立(张国立新闻,张国立说吧))
《三峡好人》(贾樟柯(贾樟柯新闻,贾樟柯说吧))
《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
港产片
《情癫大圣》(刘镇伟)
《春田花花同学会》(赵良骏)
《野蛮秘笈》(王晶(王晶博客,王晶新闻,,王晶说吧))
《霍元甲》(于仁泰)
《雏菊》(刘伟强)
《伊莎贝拉》(彭浩翔)
《宝贝计划》(陈木胜)
《龙虎门》(叶伟信)
《妄想》(彭发)
《卧虎》(王晶)
《墨攻》(张之亮)
《伤城》(刘伟强)
2007影市备忘录
内地版
《集结号》(冯小刚)
《红车赛车》(宁浩)
《苹果》(李玉)
《左右》(王小帅)
《刺青时代》(贾樟柯)
港产片
《赤壁》(导演吴宇森,主演周润发、梁朝伟、林志玲(林志玲新闻,林志玲说吧))
《铁三角》(导演徐克、林岭东、杜琪峰,主演孙红雷(孙红雷新闻,孙红雷说吧)、任达华(任达华新闻,任达华说吧)、古天乐)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导演许鞍华,主演周润发、斯琴高娃(斯琴高娃新闻,斯琴高娃说吧)、赵薇(赵薇新闻,赵薇音乐,赵薇说吧))
《刺马》(导演陈可辛,主演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
《长江七号》(导演周星驰,主演周星驰、张雨绮)
《三国志·见龙卸甲》(导演李仁港,主演刘德华、MaggieQ)
《破军》(导演叶伟信,主演古天乐、甄子丹、范冰冰)
《出埃及记》(导演彭浩翔,演员未定)
《蝴蝶飞》(导演杜琪峰,主演周渝民(周渝民新闻,周渝民音乐,周渝民说吧)、李冰冰(李冰冰博客,李冰冰新闻,李冰冰说吧))
(不完全统计) (责任编辑:小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