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陕西省秦腔中青年演员专场演出在西安易俗大剧院隆重拉开帷幕,优秀秦腔红生演员康健海领衔主演的秦腔传统剧《下河东》作为开幕式演出盛装亮相,这也是秦腔名剧《下河东》阔别古城西安舞台十五年之久后,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演出。
本场秦腔传统剧《下河东》演员阵容强大,演出水平高超,剧场座无虚席,精彩的演出博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剧场里响起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这充分体现了由名家名角主演的传统名剧在观众中具有深刻的影响。
康健海主演的《下河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10月30日,陕西省文化厅振兴秦腔办公室组织举办了“康健海演唱艺术研讨会”,陕西省文化厅振兴秦腔办公室主任王军武主持会议,众多秦腔名家、戏曲评论家和包括中国秦腔网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出席会议并进行了总结发言。
“康健海演唱艺术研讨会”
在陕西省文化厅三楼会议室举行,整个研讨会气氛非常活跃,专家学者争先发言,大家纷纷对康健海的演唱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王军武(振兴秦腔办公室主任)
康健海主演的《下河东》作为本次秦腔中青年演员专场的开幕式演出开了一个好头,本次活动需要上下左右各方面的配合,导演、编剧、演员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艺术氛围的工程,本次活动我们要求必须保证演出时长在两个小时左右,评审团是有深厚秦腔演出功底的著名的老艺术家担任。
丁克民 (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本次秦腔中青年演员专场演出是对中青年演出队伍的一次检阅,培养人才是其中重要一项。康健海的演出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胡文龙(著名剧作家)
现在这个改编本比以前的老本子更精炼了。那天剧场效果热别好,观众深深的被剧情吸引。康健海演唱的是真正的秦腔,他善于运用程式,由不拘泥于程式,他音色美、吐字清,科学演唱,用情感演唱,可谓“一声定乾坤”。他的嗓子是先天有后天的结合,唱情唱人,塑造的人物随情节发展而转换,非常感人。需要指出的是字幕上白字太多,还有就是《祭灵》那场戏要再灵活一些会更好。
员(yun)宗翰(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这次活动经过了精心的策划,给中青年演员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促进他们整体敬业精神,不断精进。也考验了他们在唱念做打方面的专业素质,考验才艺和实力,对他们是一种鞭策。
康健海主演的《下河东》演出很成功,观众情绪很高涨。五十年代时,陈仁义演出《下河东》的赵匡胤盘龙棍一背,一直唱,这个业余演员唱红了。康健海具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唱腔融合了多位前辈艺术家的特点,又有自己的风格。
康健海基本功比较扎实,嗓子有高度、亮度、宽度、厚度,但是有些地方高音太多,不要给人“蛮”的感觉。建议再好好研究“字正腔圆”四个字的意义。
秦腔的好戏太多了,要挖掘出来,目前秦腔舞台上演出的剧目太少,要学习京剧,把老剧目几乎都传承发展了下来,秦腔老剧目失传的东西太多了。许多老艺人去世,很多技艺就失传了,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秦腔红生这个行当好象慢慢没了,以前倒是有很多红生大家。秦腔届还是要把这个行当重视起来,不要绝种了。一句话,活动很好,希望康健海一点一滴严格要求自己,艺术上不断走向正规、规范,不断提高。
王保义(原西安市文化局局长)
康健海有个子、有嗓子、条件好,观众反应也好,很难得。在次我谈点不足:以唱赢人,但情还有点不足唱的同时应该加强情的处理,有些地方不是唱的好了就能感人,还应该有表演,节奏上要继续考虑,有一泻千里也要有涓涓细流。
这个戏前边有点罗索,观众就是冲后边的唱来的,其中这个“三十六哭”太乱了。剧本文字上要提高,服装上也应讲究,红生的化装也要有红、黄红、朱红、大红的区分,要有立体感。
刘养民(原西安艺术学校校长)
康健海主演的《下河东》宏观、微观上都比较好,以前也看过这个戏、但演员慢慢不行了。康健海这次很光彩的完成了任务。
演员要演适合自己的戏,康健海一声就把观众震住了,天生一副好嗓子,好嗓子要回用,学会控制观众、调动观众。唱腔可以选择你喜欢的、适合你的,但一定要“字正”,再沉稳、大气一点。
一直以“革命”为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能拿出传统戏《下河东》不容易,而拿出这样的戏,戏曲研究院已应该拿出自己的优势,包括服装、舞台美术、戏曲音乐等,但是这些方面与演员的表演给人感觉是二张皮,不统一。我的总体感觉不错,唱腔上需要再研究,导演水平上应该再提高。
王小康(原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
康健海天生的好嗓子,有机会应该重点推出秦腔红生这个行当,希望他能成为真正的秦腔艺术家,要有代表作。《下河东》这个戏主要过去主要是讲的“忠君”,现在改编的本子向“爱国”方向发展值得称赞。但是康健海在秦腔的“味”上追求的还不够,要追求唱腔的韵味,京剧大家尚长荣“惜嗓如金”,只有韵味才是最高境界。
贺林(著名戏曲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导演)
康健海应该注重演“戏”,说白了就是演“人物”,比如皇帝赵匡胤打开扇子因该是缓缓的。要注重“四功五法”,不能只追求“一唱遮百丑”,舞台上也有缺憾,披风破了很长一个口子实在不应该出现。注意了“红花”的同时也要注意“绿叶”,配角演员要有合作精神。
剧本应该再好好树立一下,艺术上应与时俱进,音乐上有点乱。《下河东》不应该是康健海的代表作,只应该是艺术道路上一个中要的过程。
展运华(陕西省艺术学校声乐教师)
康健海收的住,放的开,声音支持力找的好。不足之处是缺乏巧唱。上高音时不会攒劲,高音要有冲劲,音高上再收敛一些,节奏上要有控制,不能都是高潮。应该和作曲、琴师相互熟悉,让他们了解你自己的声音,组织上要保护康健海。
姚锋(西安三意社导演)
康健海基础好,几年来进步比较明显。但节奏、高低起伏上掌握的不好,要注意能伏得下去,以便高处能攒劲,唱好。表演上“精、气、神”没有出来,整个戏的起伏节奏没有出来。
甄亮(陕西省剧协书记)
这个活动有个价值取向是提倡艺术探索,须生(应为红生——中国秦腔网注)这个行当说的严重点是“抢救”。目前陕西有15个“梅花奖”,目前在陕西工作的有13个,(尚长荣调入上海京剧院,戴春荣改行影视剧表演——中国秦腔网注),推出人才就必须抓剧目。康健海的戏整体是仓促,严禁不够。
胡安忍(陕西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
秦腔从清代中叶以来都比较繁荣,但戏曲近些年来不太景气,我们没有培养观众,许多中青年几乎没有听过秦腔。因此我们一直在做这个。
振兴秦腔,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继承。康健海演出《下河东》主要是继承传统精品,整体继承的不错,这个戏经过了几代艺术家的锤炼,本身已经成为精品。此外观众看戏主要是听唱腔,这是一个事实。我们也希望培养一批新的观众。
冀福记(原西安易俗社社长)
这个活动我20多年来一直在期待,可惜一直是单轨,而非双轨。振兴秦腔的标准是什么?几百年传承下来的不是精品?几年创作出来的就是精品?真正好的东西秦腔艺术应该被人认识,任重而道远。康健海能吸收百家之长,演出很成功,但是还是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赵阳武(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团长)
时间本身比较紧张,加上仓促上阵就不多说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担子重,压力大。康健海的嗓子是个金矿,以后我们团会加大对他的推广。今后上进的演员我们团会尽力给以扶持。
康健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优秀红生演员)
感谢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大家提出的诚恳的批评建议,时间关系不多说了,我今后要加紧表演和唱腔上的提高,不辜负大家的厚望。
刘宽忍(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
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研讨会,本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我们今后要加强对传统剧目和优秀演员的扶持力度,研讨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来源:中国秦腔网)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