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0日,《综艺》第二届新媒体论坛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隆重召开。太合麦田董事总经理演讲宋柯面对新媒体的唱片业。
宋柯: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学会做PPT,这个也叫PPT,我想在讲之前先做一个广告,因为我深切认同刚才古先生叙述他们网站的一些思想,我们公司也有一个基于线下卡拉OK的网站,基本的想法,对内容的收集、商业模式的推广和古总刚才讲的很多东西都非常一致,我想至少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这算广告。
还有一个建议,我再次对综艺侵蚀唱片业感到一点点无奈,我觉得应该是传统娱乐界与新媒体的合作机会,或者叫传统影视娱乐界与新媒体的合作空间。小小的意见,但是“融合的江湖”这个名字起的非常棒。
我拿到的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我想我还是尽量简短,用我个人的观点叙述一下作为一个从业人员在一个变革年代的一些感触。我想对于面对新媒体的传统唱片业来讲可能只有两个问题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第一个,新媒体或者说新技术到底能不能改变内容,这个话题应该说给传统的唱片业甚至传统的娱乐界带来了一些恐惧感,或者说由恐惧感而产生的小小的抗拒感。这是我想说两句的问题。第二是传统唱片业在面临着一个机会的时候,犹豫新媒体产生的一些新机会时,能不能克服掉本身的一些顾忌,而让这种新的机会更加顺畅、更加蓬勃、澎湃地展现出来呢?这是我今天聊的两个话题。
第一,我最近在和很多同行,包括一些传统媒体的同仁们聊天时,大家都表述了在音乐行业里对于新技术给行业带来的一些变化。很多人是持不能说是否定,但是至少是比较排斥的心理。他们理由有二,第一,他们认为互联网或者是手机目前流行的音乐,首先从音质上继而扩充到制作水平上是在拉创作唱片业的后腿,实际上是一种倒退。他们认为很多网上流行的网络歌曲或者是彩铃里大热的歌曲对于音乐制作行业的一种嘲讽,是一种倒退。第二多种形式、多元化的草根内容对于这个行业的冲击,包括对于版权的概念是有一些比较混搅的作用,大家刚才到有点儿国将不国的意思,是传统这个行业末日到来的时候。
我个人是这么想的。技术到底能不能改变内容,读读历史就可以知道,技术改变不了内容。我们这个行业里很多人产生的恐惧感是完全没必要的,因为最终消费者,或者说作为一个听众、观众,他们对于内容的要求还是集中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这个内容是不是有才华,这个才华可以表现得多种多样,周杰(周杰新闻,周杰说吧)伦钢琴弹的很好、歌也唱的很好,是一种才华。把周杰伦(周杰伦新闻,周杰伦音乐,周杰伦说吧)的歌翻版成山东话版的也是一种才华。从这个角度来讲,从内容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因为他最终能够流行、能够受到大家欢迎的应该都是有才华的内容。
第二这个内容是不是有情感,这个情感是在作者,不管是精英作者还是草根作者,这个作者在创作他的作品时是不是带有一种先天的情感在里面,而在未来可以通过这种带有情感的作品而获得另外很多人的共鸣。如果这两点在的话,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惧怕的了。我们不应该去惧怕技术、MP3、彩铃之类的新格式受到欢迎的格式、方便的格式,可以改变到内容。而所谓现在大家看到的网络歌曲受欢迎或者是彩铃受含有欢迎是因为创作唱片市场没有做到多元化,在美国流行音乐市场早就被切分的非常清晰,流行占38%,摇滚占35%,爵士可能占8%,儿童音乐、舞曲、HIP—HOP都有自己的分类,我们国家只有一种流行音乐——情歌。我个人觉得技术永远改变不了内容,内容永远是在最前端为整个产业,不管这个产业的技术手段、营销平台是什么。这是我第一个观点。
第二,传统唱片工业有几个顾忌是我们这个行业一直做的很失败的原因。当然有一些大环境、客观的不可避免的,比如说盗版的问题可能是影响到我们这个行业最根源的东西。但是还是我们本身还有很大的问题,比如第一做传统音乐行业的经营者,大部分时间是以文化人、音乐人自居,我在各种场合一直声称我是商人,请大家不要叫座我国著名音乐人、著名制作人,如果你不能以商人身份、经营者身份来自居的话,可能很少能够想到你的产品、你的市场分类、你为消费者考虑的东西能够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这在碰到新的技术、新的风潮来临时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索性我们这些不管做SP还是做互联网公司的也好,这些人至少在商业上都是精英,他们从一开始都不是被咱们的政府养大的,而是被各种天使基金、风险基金养大的,所以他们深谙商业之道,这是值得欣喜的地方。我们应该摒弃掉一些心态,我们不关心销量,我们不关心其它的商业模式,我们只关心我们的音乐模式是不是让乐评人或者是同行人觉得做得不错,而没有考虑你做的音乐到底卖给哪一类消费者。
第二,去年我在综艺论坛讲了一小点,传统唱片业商业模式各环节之间的角色,这个很重要,传统商业模式如果不好的话,到今天中国的唱片,正版的能够买到50万张就是天量了,大家不要相信媒体上说这个歌手破冰卖了多少,那都是假的。现在大概正版的市场容量,我个人认为,我们公司的数据,最高从一万张到50万张这样的量。因为我们的正版渠道已经萎缩了三分之二,你不能想象你的正版产品到这个渠道商,渠道已经萎缩三分之二了,销量还是超越过去的销量,甚至持平,这是不可能的。第二在我们国家一年应该是过千万部的MP3的销售量,你们认为MP3播放器是为什么用的?肯定是不能反应在我们正常销量里的。而这些东西肯定会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到传统工业像CD、卡带的销量。所以我们要认知到这一点。要认知到为什么正版行业越来越萎缩,除了大环境之外,也跟我们这个行业各个角色分配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在欧美、日本成熟的唱片业市场,我们所知道的这些发行商大家直接控制着唱片的生产、销售、发行、推广,而在中国我们的发行商原来是政府养着的,他们拥有权利,所以他们不会去主动替你做什么。他们管出版、管生产、管发行,但是艺人和产品营销由制作公司来做。我进这行十年了,一直到去年为止我没有拿出一张真实的、准确的销量数字。我的艺人做了一张唱片卖到哪里、卖了多少、卖给谁了,你根本拿不到这样的数据。这样一个商业模式各环节角色的分配怎么可以做好呢。不可能做好的。所以我就想如果面临到新媒体时,要研究透现在面对的有谁、SP、运营商、互联网公司,梁总那里的百度,我们应该怎样重新来构架在这个商业模式里,不管卖的是单曲还是彩铃、视频,构架新的商业模式各个角色。有幸的时我最近一直在跟梁总、李彦宏李总一直在探讨关于我们公司的歌曲在百度搜索里作为一个什么样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基本认可的方式是,百度愿意把MP3搜索的广告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分配给版权方,这就是对于新媒体时代唱片业的机会之一。但是怎么分配,我跟百度是多少、百度给我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比例、营销方式这些当然有待于我们以后再准确地做出来。
最后一个,对于版权概念的重新思考也是我们这个行业需要非常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以前很简单,这个歌谁写的、谁做的曲、谁写的词、谁编的曲、谁出钱录的唱片,已经可以分的很清楚。有各种方式的版权概念,但今天我就在想太乐网我们从唱片公司拿到软版的伴奏带,这里有唱片公司的词曲版权、录音版权在里面,怎样能够在太乐网上形成一个类似于网上钱柜的地方,能让就座的出的去钱柜唱歌之外,还能够到网上的钱柜唱歌,这其中产生的收入怎样变成一个新兴的东西,而翻唱的东西,比如王冉今天翻唱的周杰伦或者是李宇春(李宇春新闻,李宇春音乐,李宇春说吧)的作用,有可能会产生新的DIY彩铃、DIY手机铃声,但产生效益时新版权概念、新版权分成怎么来分,这也是蛮有意思的探索。网友之间把二三十首歌曲拼在一块儿,这种版权定义怎么分,这都是今天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看法是这样的,作为我们这个行业来讲,放掉恐惧感和抗拒感,以一种新的姿态来深入研究,尤其今天在座的很多大佬们深入探讨未来有可能产生的方式、新的模式,而这些模式很有可能在中国形成一种新的模式以后推广到全球。我认识到目前在美国实际上在音乐界的新媒体销售商,还是非常类似于传统唱片业的方式。还是要版权清晰等等。一个新的融合的音乐江湖可能它里面产生的江湖规矩很有可能是在我们今天的中国来实现的。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遇见) |